1917年5月12日,何銳走進四平的黨委會議室,等在裡麵的同誌們立刻停下了議論,程若凡立刻敬禮,緊接著說道:“主席,我代表同誌們問一個問題。既然沙皇俄國已經倒台,我們為什麼要等到冬天再動手收複中東路?”
何銳很滿意這個問題,揮手讓同誌們坐下,何銳問道:“我們收複中東路,需要外部環境。大家認為應該是什麼樣的外部環境?”
同誌們沒想到何銳居然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皺眉頭的皺眉頭,摸下巴的摸下巴。就在大家在思考的時候,徐乘風答道:“需要協約國認同我們的行動。”
何銳知道徐乘風的回答是正確的的,但是眼見同誌們未必能夠理解徐乘風的觀點。何銳索性先不吭聲,等著同誌們先提出疑問。
果然,有同誌根據學到的一些知識提出了問題,“咱們對俄國動手,按照列強一致原則,怎麼可能認同我們?”
徐乘風當即表示反對,“列強一致,得主要矛盾一致。現在不動手,是因為俄國還是協約國的一員。如果俄國脫離協約國呢?”
不少新加入的同誌們被徐乘風的判斷弄的一臉愕然,“俄國真的會脫離協約國?”
何銳看向那些‘老同誌’,好吧,老同誌們的年齡也都二十來歲,加入革命不過兩年。‘老同誌’們雖然明顯認同徐乘風的看法,卻還是有很多的疑惑與不敢肯定。最後目光都落到了何銳身上。
“同誌們,俄國為什麼會爆發革命?我在相關報告中做了分析。”何銳開始提問,看看這幫同誌們預習的如何。
果然,有人想起了報告的內容,便恍然大悟,“俄國是因為戰爭中損失太多,所以士兵們要革命。”
“看不到戰爭勝利的可能,俄國軍隊雖然還想保衛國家,卻對繼續戰爭失去了興趣。”
這都是何銳在報告裡麵所寫的內容,卻不是完整內容。何銳等大家說的差不多了,這才做了分析,“沙皇倒台,俄國新政府為了獲得協約國的承認,他們會繼續戰爭。但是俄國軍隊已經不願意再打下去了,所以堅持戰爭的新政府也會倒台。但是在新政府倒台前,在俄國退出戰爭前,我們不能收回中東路,因為協約國不可能接受這樣的事情……”
“我們為什麼要體恤洋人?”有同誌提出了問題。
何銳看了看同誌們,隻有少數幾個人並沒有被這樣的問題打動。比如徐乘風隻是微微歎息,神色間有遺憾,卻沒有絲毫動搖。
何銳這才答道:“分析問題要實事求是。哪怕我們身處劣勢,也必須實事求是的認清我們的現實情況,否則就會被一廂情願的思路影響。中央政府不久之後就會加入協約國,俄國新政府倒台後,接下來上台的政府必然是一個響應了俄國民眾退出戰爭意願的政府。那時候,俄國就背離了身為協約國成員的義務,我們之後收複中東路,就可以得到協約國的認可。”
見何銳態度堅定,大家不願再說彆的。有人就打起了圓場,“既然主席預測冬天就可以,其實也沒多久了。”
何銳心中歎息。如果可以的話,何銳期望同誌們能夠理解國際政治,雖然國際社會是一個叢林社會,但叢林社會也不是沒有其內在秩序,為了更有效的使用力量,一些基本的規則還是會被遵守。
不過何銳到四平來的時候並沒有準備討論這些,既然話題已經結束,何銳就開始了自己準備的工作安排。
“從現在開始,奉天、長春、哈爾濱,要開始建立起本地的兵工廠,開始生產武器。一旦現在的俄國政府倒台,英法就不得不支持俄國內部的地方勢力,他們對於武器的訂單就會降低。到今年年底前,我們的武器生產就將轉為以生產我們的武器為主要方向。現在還有半年時間……”
這是一個何銳根據現有資源製定的計劃,其內容涵蓋了機械加工、武器試製以及定型,征兵以及退役體係。光是簡述就花了好長時間。
等聽完了這些,不同部門要根據分配到的任務進行討論學習,弄清楚自己的工作。
休息時間,程若凡找到徐乘風,“乘風,是誰建議調整時間的?之前不是說12月份麼?”
徐乘風搖搖頭,“我也不知道,不過聽主席講述的內容,應該是計劃發生了很大變化。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還是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我也無法確定。”
程若凡也沒辦法確定,“之前咱們考慮的是使用我們生產的莫辛納甘步槍武裝部隊,現在要用咱們自己的武器。你覺得是好事還是壞事?”
徐乘風想了片刻才答道:“問問有平吧。”
吳有平作為四平市長,也是現在東北最大的工業中心的負責人,聽了徐乘風與程若凡的問題,不禁有些氣惱,“用咱們自己的槍,怎麼就變壞事了?”
徐乘風也不做任何隱瞞,坦率的給了答案:“新槍分配到部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你看過新槍參數麼?”
吳有平當然看過,而且熟記於心,便不快的答道:“製式武器中,單兵武器分半自動步槍,手槍,衝鋒槍三種。半自動步槍采取745毫米彈藥,手槍和衝鋒槍采取925毫米彈藥。機槍是11毫米,這有什麼問題麼?我聽主席說過,我們不要全威力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