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委員覺得讓出去的太多,但是在原則上並不反對列寧同誌的看法。托洛茨基同誌關注的並非領土變更,他希望越飛能夠在會麵中更多了解中國當下的經濟政策。
這個有著1頭獅子鬃毛般長發的紅軍締造者嚴肅的提出了他的看法,“中國通過贖買完成土地國有化,卻將土地分配,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農國家。這很難用馬克思主義進行解釋,我對此非常有興趣。”
談完了對邊境問題的看法,越飛率直的轉達了托洛茨基的問題。何銳本就對托洛茨基沒多大興趣,更沒有認真了解過這人的事跡與思想。但這個問題還是要回答的,“我們中國麵對1個非常現實的社會問題,就是失業者太多,經濟基礎被徹底破壞了。分土地的確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農國,小農經濟無疑是落後的。中國政府選擇這個政策的原因在於,對中國現狀進行分析與衡量後,以社會穩定為最優先考慮。”
托洛茨基並非是用1種看東方風景的態度考慮中國新政府的經濟政策,越飛繼續問道:“托洛茨基同誌對於這個政策當後續發展非常有興趣,他想請教何主席在後續發展的設計與看法。”
何銳並沒有絲毫隱瞞,將大概的發展思路講給越飛。蘇聯方麵的兩位記錄員的筆刷刷點點的寫著,努力在會談結束後,將最完整最準確的記錄內容遞交給蘇共中央。
中方這邊的同誌心中有些惴惴。把國家發展方向如此坦率的講給外國,總感覺有些不對勁。而且即便是何銳在文明黨中有著極高的威信與領導力,也不是所有同誌都完全認同何銳提出的發展方向。
何銳自己並不在意向蘇聯傳播政策與理念。身為穿越者,若是連這樣的自信與眼光都沒有,未免有些失敗。
會談進行了好久,結束的時候天都晚了。招待越飛的工作自有外交部人員負責,何銳繼續自己的工作,瀏覽著政協會議的當日議題報告。
看到關於遷都事宜,何銳不禁微笑。看得出,南方政協代表對於當下的京城頗有怨念,而且遷都的理由十分充分。地理上,當下京城太偏北,不利於各地前來京城的交通。國家安全上,當下京城距離蘇聯與日本太近。雖然現在的中國不用害怕外國入侵,但是每1次外國從海上進攻中國的記憶十分深刻。
作為新首都的城市有3個,南京、開封、洛陽。這3座城市都是古都,地理位置又位於各種意義上的‘天下之中’。
何銳正在看,秘書就端了1份套餐進來。青椒炒肉,米飯,紫菜蛋花湯。何銳在吃飯前拿起筆在報告上寫道:洛陽地理狹窄,缺乏城市展開空間。南京存在同樣問題,還多了水患。開封位於黃河懸河地段,安全問題明顯。請求政協對以下建議進行討論,遷都鄭州,直隸河南。
放下筆,何銳拿起筷子吃起來。必須得說,類似於21世紀蓋澆飯的晚餐讓何銳有種很懷舊的安心感。
10天後,蘇共中央召開了1次會議。由越飛同誌介紹此次中國之行,蘇共委員們對此並不是特彆重視。過去幾年中,從蘇俄到蘇聯,中蘇關係1直很穩定。不少蘇共委員都不覺得與中國的關係會出什麼大亂子。
在越飛出發前,不少委員提出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將蘇共當下最重要的矛盾,蘇聯要采取什麼樣的發展方向與經濟路線上的矛盾帶到了蘇中關係的討論之中。
讀小說
最初的時候,越飛的報告讓不少委員覺得很無趣。事情如此發展是正常的,不這麼發展才是不正常的。
等越飛介紹完這些,有些中央委員們就想著趕緊散會,回去做自己的工作。當然,也有管鐵路工作的委員倒是想多賴1會兒時間,管理鐵路運輸工作隻會讓1個名聲卓著備受好評的同誌成為千夫所指萬眾唾罵的無能惡棍。倒不是這位同誌本身有什麼變化,隻要做了這份工作就注定是這樣的下場。
此時,托洛茨基委員敲了敲桌子,其他委員們立刻集中了注意力。在蘇共領導人中,托洛茨基有著很大影響力,雖然這些年中他的地位已經相對下降,但蘇共委員們還不至於小看托洛茨基。
“同誌們,我委托越飛同誌向何銳主席提出了1些問題。何銳主席也給與了很有趣的回答。這部分的內容已經準備好了,文件現在就發給大家,由我來講述這部分對談。”
托洛茨基說完,秘書就給每1名蘇共委員分發了印刷好的訪談對話。托洛茨基親自講述起來。
何銳認為中國快速恢複社會穩定後,就將生產力向工業領域引導。關乎國家安全以及產業總體方向的建設,以及相關的交通、運輸等基礎建設由國家財政承擔。在城市等基礎建設方麵,通過持續的長期建設,拉動民間資產投入。
聽到這裡,不少蘇共委員已經有些被震動到了。列寧同誌的新經濟政策已經是蘇共內部爭論的焦點,但不采取這樣的政策,又該采取什麼樣的經濟政策,委員們有自己的看法,卻沒辦法提出完整的建設理論思路。
何銳的政策就明顯不同,頗有整體的設想。
很快,更大衝擊來了。就中國會不會因為市場經濟而導致激烈矛盾的問題,何銳給出了他的看法。
‘未來社會公平麵對的最大挑戰,是勞動者們隻能靠勞動獲得報酬,而掌握了資本與生產資料的階層可以獲得疊加收益。這就是效率與公平之不可得典型表現……’
讀者身
托洛茨基此時講述的口乾舌燥,端起1杯水喝了起來。蘇共委員們趁此時間快速瀏覽,但是相當1部分委員覺得自己看了,居然沒能看懂。這令他們感到了訝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