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賓館裡,石原把手稿拍在桌上,並且緊緊繃住嘴唇。如果不這樣,1句“8嘎”就要脫口而出。石原忍住了,他背著手在賓館裡走了1陣,強行把思緒轉到他與何銳談過的對美作戰上。
若是平時,這種軍事上的思考可以讓石原很快將注意力放到軍事問題上,但這次卻不行。石原勉強想到在太平洋擊敗美國後,美國要如何繼續籌集戰爭經費。剛想到美國的生活模式,思路就跳回到日本民眾的生活方式,然後就想起了何銳對未來社會發展的預判。
在那本《21世紀收入不平等的故事》中,何銳認為未來的世界,隨著生產力快速發展,農業傳統家庭生活方式被粉碎,每1個人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隻是這樣的預測,石原不僅不會驚訝,還會覺得何銳的預判太保守。石原也希望每1個日本國民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不管男女能夠掌握專業技能,靠專業技能在社會中安身立命。
而何銳認為,即便是每1個人都接受了足夠的教育,也不等於每1個人都能在自己主動或者被動選擇的專業領域達到不被淘汰的程度。這樣的必然性,以及生產日益進入社會化大生產階段,導致頭部人群掌握了大多數行業利潤。即便國家通過稅收模式對收入不均問題進行調節,但“個人成功”的不均等問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
當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舊有”的前現代生活模式將徹底瓦解。愛情、友愛隻會是個人資質,家庭將變成1個單純的經濟利益關係。每1個人為了追求自身的成功,將所有力量投入自身,從而導致傳統的家庭徹底瓦解。
石原回想著這條可怕的邏輯鏈,難以描述的憤怒油然而生。這種憤怒並非針對某個人,而是當自己的價值觀遭到挑戰後很自然生出的憤怒。但石原卻無計可施,因為何銳的邏輯論證非常冷酷,“……這並非是封建主義或者資本主義的問題,家庭解體的本質問題在於男女之間的性彆差異,這種性彆差異是從幾百萬年前人類遠祖出現時期就已經出現。這些性彆差異在不同生產力水平下,呈現出不同的模式。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未來,其呈現出來的樣態必然與當下的生活模式大相徑庭。”
冷酷有效的思考著何銳的描述,石原1時間甚至有點恨自己為什麼具備理解這種事情的智商。如果石原的智商沒有現在這麼高,他大可以罵句“8嘎”,頑固的認為何銳所說的都是瞎扯淡。世界必然會按照現在的模式繼續發展,並且不斷解決當下社會中令人不滿的地方。最終將當下的世界變得完美。
可石原偏偏能夠理解何銳的描述,而何銳的描述指出了1個令石原無法認同的未來。那就是他與1眾日本精英們拚死拚活,奉獻犧牲的結果,竟然不是完善了當下,而是創造出1個“禮崩樂壞”的未來!
這並非石原的理想!
左思右想,石原卻發現自己找不出拒絕這種未來的可能。如果想讓傳統的家庭繼續維持,就得有1個讓傳統家庭最合理的生產力水平與社會環境,但生產力肯定會繼續發展,與傳統社會組成模式的生產力必然會超越,為未來的新社會模式與家庭模式的變化提供動力。
就如在地球上看,太陽1定會西落,第2天,1輪新的紅日將躍出地平線。
思索了好1陣,精疲力竭的石原終於疲憊的放棄了繼續思考此事。眼下與美國作戰的事情很自然的占據了石原的腦海。石原不禁苦笑,與未來的世界巨變相比,與美國作戰的事情反倒顯得有些微不足道。至少已經不顯得那麼重要了。
在這樣的沮喪中,石原繼續思考起太平洋戰爭的未來發展。太平洋戰爭本身已經眼見要到劇烈變化的節點,針對夏威夷的作戰方向上,日本與中國1起在馬利亞納群島上修建了遠程轟炸機的基地,有這些遠程轟炸機的參戰,日軍可以在夏威夷方向同時對數十個小島發動進攻,並且在短時間內清空小島上的美軍,並且不惜登6艦的衝灘損失,將兵力與裝備運上這些小島。日本已經建成了超過390艘用於衝灘的登6艦,並且運去了前線。日本的造船廠已經準備隨時開工,再造幾百艘用於消耗的衝灘登6艦用於消耗。
作為進攻1方,日軍並不期待同時占領幾十個小島。隻要能夠在夏威夷群島占領5個小島,在上麵建成機場,日軍原本每天400架戰鬥機的消耗,就可以擴大到3-4000架。在1個月內耗光美國5萬架戰鬥機。
美國自詡國力強大,現在號稱有10萬戰鬥機飛行員。但美軍在太平洋中分為夏威夷戰區以及澳大利亞戰區,美軍還得留下1部分飛行員用於保護美國本土,能投入到夏威夷群島的戰鬥機數量也就是5萬。
為了能夠頂住消耗,日本已經準備好了5萬飛行員,國內有7萬飛行員即將完成訓練。另有18萬人通過了審核,進入飛行員培訓學校進行培訓。以日軍當下的裝備,與美國空軍1換1,毫無問題。日本已經下定決心,與美國在夏威夷群島拚光這5萬飛行員。
美國已經提出了30萬飛行員計劃,據說還有可能拓展到100萬飛行員。石原對此沒有絲毫畏懼,他這次見到何銳,已經與何銳談妥,如果日軍拚光了5萬飛行員,之後的所有戰鬥機都將由中國提供。
石原相信何銳絕不是1個胡亂承諾的人,既然何銳承諾定然會支持日本,那就打唄。石原是真的想看看,美國到底能搞出多少飛行員來填線。如果美國真的能搞出100萬飛行員投入戰爭,石原覺得能夠這樣敵人戰鬥,自己的1生毫無遺憾。
將未來太平洋戰爭發展的各種可能思考1番,石原對何銳的精準判斷再次生出欽佩。石原曾經覺得未來的戰爭主力還是6軍,何銳則堅持認為是空軍。現在看,何銳依舊是那個看到正確方向的人。
想到這裡,石原不禁看向《21世紀收入不平等的故事》的文稿。雖然何銳1直是正確的,但認識到自己是1個徹頭徹尾“老保”的石原歎息道:“何君,我這次是真的希望你錯了!”
石原與何銳有分歧的未來還沒發生,石原與何銳沒有分歧的當下正在進行。此時的馬裡亞納,馬紹爾群島上已經建成的大型轟炸機基地上正是夜晚,機場上燈火通明。4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檢查維護,在跑道兩側整齊排列。
轟戰機飛行員們此時還在休息,為了讓他們能夠得到最好的修整,位於島嶼上最安靜位置上房間不僅采用了隔音材料,還都安裝了空調,由大型柴油發電機供電。飛行員們在舒適的溫度以及濕度中沉沉安睡。
距離這裡1200海裡的海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口多聞又是通宵未眠。他看完報告,對參謀長問道:“根據我們的偵查,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這段時間是否回港修整?”
聯合艦隊參謀長搖搖頭,“至少我們的偵查中並未發現。”
山口多聞聽到這個消息,便靠在座椅上,語氣比較輕鬆的答道:“既然如此,美國太平洋艦隊與我們1樣,都在海上飄了幾個月。他們的艦艇同樣遇到各種故障問題,我們並沒有居於劣勢。”
麵對這樣的觀點,聯合艦隊參謀長1時不知道該認為山口樂觀,或者該認為山口瘋狂。不過山口所說的沒錯,美軍航母編隊在海上跑了幾個月,艦艇也不可能沒有任何損耗。在海上長期航行,航母這種複雜的作戰平台會隨著時間出現各種故障。所以航母每過1段時間就得回港維護,對小問題進行處理。每隔1年,就得回到船廠進行1次全麵維護。每隔幾年就需要1次大修。
而且美國艦隊不可能跑回西海岸進行維修,因為1次維修都是以月來計算,如果美國航母回到西海岸,現在肯定不可能趕回來。當下日美兩軍空戰極為激烈,航母作為機動作戰力量,必須隨時準備投入決定性的戰場,根本沒有脫離戰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