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布哈林是蘇共內的理論派,談起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上對蘇聯的挑戰,脈絡清晰,內容詳實。貝利亞則是蘇共內具體工作的執行者,在布哈林的講述中,貝利亞看似沉穩,毫無表情,其實隨時關注著斯大林的反應。
貝利亞很清楚,蘇聯需要中國的援助,但是斯大林不能允許這些援助在蘇聯內部製造出新的路線鬥爭。貝利亞注意到,哪怕是斯大林並不喜歡布哈裡,至少在布哈林講述這些內容的時候保持著沉默的支持。
確定了斯大林的立場後,貝利亞在布哈林說完第1階段內容後問道:“那麼,布哈林同誌認為在哪些領域需要格外注意。”
若是如托洛茨基這樣的人,聽了貝利亞的提問後,肯定會指點江山,開始講述自己的要求。出乎貝利亞的意料之外,布哈林答道:“具體工作自然由貝利亞同誌決定,我隻是闡述自己的看法。”
這種踢皮球的手段的確很適合當下,該說的由布哈林說,做事就由貝利亞做。不管是布哈林還是貝利亞,都是在為斯大林服務。
貝利亞對此非常清楚,便沒有與布哈林繼續交流,而是轉向斯大林,“總書記,您還有什麼指示麼?”不管布哈林如何滔滔不絕,如果斯大林不開口,貝利亞就不會采納布哈林所說的任何1個字。
斯大林內心也在盤算。戰爭打到現在,尤其是丟掉了烏克蘭之後,蘇聯的煤和鐵的產量暴跌,工農業產值遭受到巨大打擊。在這種時候,中國的援助必然會引發蘇聯國內對中國的期待與好感。斯大林知道這種事情無法避免,他隻是想避免中國趁機乾涉蘇聯內容,在蘇聯國內挑起新1輪的路線鬥爭。
麵對貝利亞的問題,斯大林覺得貝利亞能理解這些,就答道:“貝利亞同誌,你提交1個方案給我。”
貝利亞回到辦公室後就召開了會議,克格勃內部已經完成了計劃,現階段隻需要強化1下斯大林在意的內容。克格勃內部的主要人員很快就提出了具體辦法,既然是要隔斷中國援助人員對蘇聯工人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最好的辦法不是強硬的限製中國援蘇人員的行動自由,通過多舉辦舞會,餐會等手段就可以占用這些中國援蘇人員工作之外的時間。
至於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求接受中國援助的蘇聯企業黨委強化企業內教育,讓蘇聯技術人員與工人把注意力都放在加緊生產支持戰爭上。多安排生產小組,輪流跟著中國工程師與技師們學習,讓中國援蘇人員沒有長時間與固定的蘇聯工廠人員相處的機會。
在選拔接受培訓的核心人員的時候,在政治審查上認真把關。選擇忠於蘇聯社會主義的蘇聯骨乾技術人員。這些蘇聯骨乾天然就傾向於支持蘇聯的製度模式,會很本能的反對其他意識形態的入侵。
貝利亞很認同克格勃內部提出的方案。雖然這些方案在那些靠意識形態上位的“整人專家”看來肯定有問題,但貝利亞很清楚,當下蘇聯急需的是中國的援助,並且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提升蘇聯的實力。
如果蘇共中央認為中國的援助對蘇聯有害,不接受中國的援助就行了。既然邀請中國技術人員到蘇聯來,就不能讓中國方麵感受到敵意,從而使得中國中斷援助。這就是當下克格勃當下的工作底線。
貝利亞的方案立刻得到了通過,根本沒人提出反對意見。於是,包括尹泰達在內的援蘇人員在1周內就享受到了蘇聯的生活方式,1周參加了兩次舞會,1次聚餐。
對於尹泰達來說,蘇聯女性的確非常有吸引力。蘇聯方麵提供的夥食則充滿了異國情調,現階段倒還行。到了第2周,尹泰達就覺得有點不是很舒服。蘇聯這邊的肉類供應比起朝鮮本地多,但是做法與朝鮮不1樣,蔬菜的區彆更大。
當下自行車廠開始進入到工廠生產線調整階段。為了將蘇聯的生產模式從傳統的勞動力密集模式轉為流水線生產,除了要調整自行車廠的設備,還要對生產流程進行調整,導致工作強度快速提升。這種情況下,不合胃口的飯菜讓尹泰達感覺不太舒服。哪怕是舞會與餐會都沒辦法消除來自身體內部的疲勞。
身為中國企業在朝鮮分公司的朝鮮員工,尹泰達知道根本輪不到自己提出不同意見。當接到讓他放棄1次舞會,前去參加援助人員內部活動的時候,尹泰達發現自己居然能放棄舞會的誘惑,就這麼去了。
到了規定的集合地,尹泰達就見到1處工廠內的空地上立起了十幾個玻璃房子。進去後才發現這不是玻璃房子,隻是向陽的位置上鋪設了玻璃窗,背陰的位置依舊是厚實的磚牆。
在這些結構十分簡單的房間裡,密密麻麻放了1排排的架子,架子分為4層,每1層上麵都是1長條水槽。尹泰達湊過去看,就見水槽裡漂浮著1排排的東西,每1排都有幾十個圓形的東西,圓形物體中間有了1顆小小的綠色植物。
召集人對尹泰達等援蘇人員說道:“同誌們,這裡是咱們的水栽培室,每個人每周都要來這裡工作至少1天。”
說完,召集人就開始安排工作。尹泰達很快分配到了工作,是將已經完成育苗的生菜苗裝入栽培筐,放進水裡。雖然這方法與尹泰達在朝鮮農村的下地完全不同,卻也是農活。剛開始與其他援蘇人員1起乾起這種奇怪農活的時候,尹泰達充滿了疑惑,卻不敢吭聲。
直到身邊參加農活的中國人員開始議論起來,尹泰達很快聽明白了,中國技術人員也不明白這是咋回事。在水栽培技術人員的指揮下,大家笨手笨腳的乾著活計。尹泰達覺得自己手很巧,雖然剛開始學習,卻也能在不損傷生菜根係的情況下將生菜裝進培養用的小小圓形塑料盒裡。
等他裝好了幾顆,覺得自己沒問題了,有些自豪的看向周圍的其他中國人,就見大家個個心靈手巧。最初的笨手笨腳隻是因為沒乾過,稍微有了經驗後,工作立刻就上了正規。
召集人在溫室裡麵準備了4個喇叭的錄音機,等大家熟悉了工作,就開始放音樂。在中國最新的的流行歌曲的背景音裡,大家工作的愈發輕鬆。有人細致的工作著,仿佛是在把弄什麼小玩具,有人手腳麻利,宛如發泄。有人邊乾邊和身邊的人聊天,輕鬆愉快。不知不覺間,幾千顆完成了育苗的生菜就轉入了生長培養池裡麵。
尹泰達最初也不覺得有啥。乾完了生菜的活之後,又在召集人的帶領下參觀了其他幾處培養蔬菜的溫室。溫室並非隻有水栽培,大部分反倒是土栽培,有西紅柿、蘿卜、韭菜、茼蒿、萵筍。不管是水栽培還是土栽,這些蔬菜至少已經發芽,有些菜苗已經長得頗高。
參觀完,大夥再次整隊,召集人才說道:“以後能不能吃上好吃的,都看大家自己的努力了。我們現在唯1能確定的是,彆指望國內給咱們運蔬菜吃。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尹泰達想到終於能吃上熟悉的蔬菜,心情非常好。但是他很擔心中國工程師們不願意乾種地的活,他是初中畢業後進了技校上學。在中國企業工作後,尹泰達發現中國工程師都是大學畢業。至少也是在畢業後接受成人教育,獲得了高中的畢業證書。這種學曆的人在朝鮮可都是體麵人,體麵人怎麼可能下地呢?
中國工程師們與技師們的反應出乎尹泰達的意料之外,大家紛紛興奮地表示,“沒問題!”
還有人提問,“溫室裡麵的土夠肥麼?看這意思,溫室是要短期內就培養出蔬菜,土地必須夠肥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