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路的突然變化間,中方人員的視角也隨著變化。蘇聯人員從中方可以利用的對象變成了必須1定防範的對象。
麵對軍事專業出身的情報人員的擔憂,技術專業出身的情報人員微笑著讓同誌們稍安勿躁,並且對當下的情況做出了解釋,“咱們提供的技術,在允許的領域中,對於蘇聯沒有保留。所以蘇聯專家接近咱們,咱們完全不用擔心。至於咱們不想提供的援助,根據我們的了解,已經完全超出了這些援助技術的範疇。雖然兩者屬於相同大方向,但是所走的技術路線已經看不出相似處。所以同誌們不用擔心,大膽的工作。”
在中國京城,何銳正坐在養病的總理吳有平窗邊,向吳有平說著類似的話,“有平,我們在電子技術上已經與世界各國都有了代差優勢,所以你完全不用擔心。而且在未來,即便電子產業爆發式發展,我們依舊相較世界各國有產業優勢,以及勞動力優勢。隻要各國與中國1起搞自由貿易,中國就將不可戰勝。如果各國不與中國搞自由貿易,而是采取對中國進行貿易壁壘,那些國家就要麵對產業落後於中國而導致的工業發展痛苦。如果有大國或者中等強國,拚命的在某個領域投資發展,會讓他們的那個產業獲得1定優勢。但是中國是全產業碾壓,而不是單獨的產業。至於其他國家能夠在部分產業上超越中國,那可是大好事啊。中國可以從這些國家的產業發展中獲得對中國極為有利的經驗。”
吳有平聽完何銳的分析,也覺得不再擔心。而且他此時雖然早就脫離了危險期,但是心臟經常感覺到疼痛,並且有胸悶等情況。吳有平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心臟出現了心肌壞死後導致的情況。心肌1旦壞死,就沒辦法恢複。
想到自己以後沒辦法工作,吳有平突然問道:“主席,我聽人說,你對主治大夫下令,可以在我的生命危險的時候采取各種極端的治療手段。是真的麼?”
何銳聽完後,稍微有些遲疑,卻還是點點頭,“是的。我的確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我請求大夫以挽救你的生命為最優先的目標。至於挽救中造成的附帶損傷,我們都避而不談。”
吳有平聽到“附帶損傷”這個詞,忍不住笑出聲。但這麼1笑,他就覺得氣短,而且心臟又隱隱的疼痛起來。吳有平知道這是情緒波動導致的結果,便儘量心平氣和的說道:“主席,所謂的附帶傷害,真的是個大議題。我這段時間有時候思考這個問題,有時候覺得開心,有時候又非常憂慮。如果政策製定不當,執行不當,附帶傷害會非常嚴重。”
何銳此時已經將軍事鬥爭的工作交給了軍委去做,此時也能平靜的討論些經濟的問題。聽吳有平這麼在意,何銳勸道:“所謂附帶傷害,歸根結底還是產業發展不完備的結果。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會有周期,不同產業發展因此會出現各種碰撞與矛盾。既然1定要有取舍,就必然導致附帶傷害。所以我們期待未來的中國產業能夠發展的更順利,全世界通過技術擴散引發的經濟發展能夠有更強的生命力與穩定性。那樣的話,附帶傷害導致的痛苦會少1些。”
聽何銳也隻敢說附帶傷害的痛苦減少,而不是附帶傷害減少,吳有平索性不討論此事了。他換了個話題,“主席,以我們將計算機應用在各個領域,尤其是國家經濟管理領域的經驗來看,蘇聯肯定會大力發展計算機產業。你真的不擔心麼?”
“……我先從技術上告訴你,當下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到了什麼程度。”何銳準備徹底消除吳有平的憂慮。
吳有平卻覺得自己真的對具體技術沒興趣,因為現在的中國技術發展早已經到了吳有平搞不懂的程度。所以吳有平乾脆的拒絕了何銳的解釋,“主席,我最想知道的是,蘇聯不學習中國的產業模式,就沒辦法建成自己的計算機業麼?”
“那倒不至於。不過蘇聯隻能建設規模有限的計算機業,因為電子產業的發展需要投入的成本太高了。高到蘇聯根本投不起這麼多錢的程度。即便蘇聯砸鍋賣鐵的大規模投入,蘇聯也要麵對1個產業投資回籠成本時間過久的問題。
有平,這還真的不是說隻有中國才能搞好電子產業的問題。中國的優勢在於,現在已經擁有了3億工人,其中有1億多是真正的產業工人。未來,中國必將擁有10億以上的人口,這麼多有相當消費力的人口,以及中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係內數十億的人口,才能養得起未來中國擁有的1係列強大的科技企業,以及產業升級。
蘇聯人口已經決定了,蘇聯的未來發展上限就那麼高。而蘇聯的文化,又決定了蘇聯不可能建成規模巨大的經濟圈。所以,蘇聯的成就也就隻能那麼多而已。當然,這對於俄羅斯而言,已經是空前絕後的高光時代。”
吳有平已經不在乎俄羅斯的未來,他的思維都被未來10億以上的中國人口所吸引。就在1915年,外國學者以及非何銳政府的中國自稱學者的家夥們都認為,中國發展不起來,是因為人口太多的原因。甚至在何銳政府內部,也有1些人將中國龐大的人口視為負擔而不是動力。不過何銳政府內部沒人敢公開這麼說而已。
但何銳政府用事實證明了,中國人口是動力,而非單純的負擔。尤其是現在,中國贏得世界大戰的未來越來越清晰,身為中國總理,吳有平很清楚中國將從全世界獲得多少資源來充實中國國內。
有了這筆錢,中國必然可以在10年內徹底完成9年製義務教育,並且以近乎免費的形式,對於願意繼續接受教育的所有中國人民提供進1步的教育。隻要解決了中國的教育問題,中國就將繼續強大下去,而且會更強大。
現在中國有近7億人口,吳有平感歎道:“我倒是很想看看中國人口再翻1番的局麵。”
“嗬嗬。”何銳乾笑幾聲,不想說這個問題。他索性轉而向吳有平顯擺起來。畢竟,電子計算機的突破,是何銳意料之外的驚喜。中國科技人員隻要有了正確的指引,其發揮出的實力令何銳隻想高呼“勞動人民萬歲!”
“有平,現階段我就不說材料以及設計思路。我就直說指令集部分,也就是我們向蘇聯援助的空軍指揮係統裡麵,那1係列我們通過摸索搞出來的邏輯門電路開關設計的標準圖。”
何銳剛說完,吳有平就答道:“我知道那些,的確是在政府工作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那就是主席所說的指令集麼?”
吳有平不是開玩笑,因為中國政府所需的計算,很多都是專用的。所以格外需要流程化。
何銳則搖搖頭,“那是程序,而不是指令集。”隨即向吳有平解釋起來。
計算機指令就是指揮機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1係列按1定順序排列的指令,執行程序的過程就是計算機的工作過程。指令集,就是cpu中用來計算和控製計算機係統的1套指令的集合,而每1種新型的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1係列與其他硬件電路相配合的指令係統。而指令集的先進與否,也關係到cpu的性能發揮,它也是cpu性能體現的1個重要標誌。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的工具之1。
“我們已經將指令集給集成到了芯片裡。”何銳得意的向吳有平做了最終的呈現。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