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何銳與湖北同誌們的交談中,何銳感受到了湖北內部的對立。中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之快超出同誌們的想象,尤其是戰前3年的經濟衰退時期,讓文明黨內同誌們對於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講述的“經濟危機”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經濟危機期間,央企與地方企業苦苦支撐,為國家承擔起了沉重的負擔。而黑心資本家們則在經濟危機期間隻顧自己利益,撈錢的手段已經突破了底線。甚至通過停產歇業解雇工人的方法保全自己。
兩相對比,導致湖北省與其他快速工業化的省份中都出現了大量認為資本家完全應該吊路燈的左派。
隨著第2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中國解放了大量的殖民地,中國經濟通過與新成立國家的貿易與投資瞬間就爆發起來。之前經濟危機期間看似完全沒有回收可能的投資瞬間就充分開工,大賺特賺。社會資金開始大量投入生產領域,又開始從興旺的生產中賺錢。
之前因為嚴峻的經濟局勢而不敢吭聲的1些被認為是“右派”的同誌,開始弱弱的表示,國家的資金都來自於人民的稅收,鑒於工業投資的風險,隨意投資隻會搞的1地雞毛。社會資金的確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有力補充。他們可以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必須的靈活性。
不僅湖北省內的左派與右派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全國工業化地區也都出現了這樣的分歧。這種分歧也因為其他矛盾,導致了黨內出現了1種“氣話”。等戰爭勝利後,非得分出個高低上下,甚至是你死我活。
與李潤石這樣的大戰略家與大政治家討論這些問題,何銳還可以暢所欲言,但是湖北同誌們明顯沒辦法提升到這樣的格局。這也不能怪同誌們水平不足格局不高,這些同誌們是在20年代才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在過去20年中,他們的工作就是完成中央下達的各種任務。為了打贏決定中國能否成為世界經濟核心的世界大戰,這些非常優秀的同誌們並沒有全麵發展的空間。
這些同誌們生活在“嚴肅、活潑、團結、緊張”的狀態下。這是描述理想的團隊或組織理想工作狀態的標準。
團結。指的是團隊成員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緊密合作,共同努力以達成共同的目標
緊張。在這裡指的是工作中有條不紊、節奏分明,保持1定的壓力和效率,但同時也要有張有弛,避免過度緊張或鬆懈。
嚴肅。意味著成員們在工作中要保持專業態度,遵守規章製度,舉止得體,避免不專業或不文明的行為。
活潑。則是指在保持嚴肅和專業的同時,團隊成員在日常生活和休閒活動中要保持輕鬆、積極的態度,促進團隊的生動活潑和富有創造力。
這種追求理想狀態的壓力下,同誌們的發展並不完備。導致的最大的問題在於,同誌們並不認同其他生活方式。而其他的生活方式,往往是更加低級趣味,更平凡,甚至可以被認為是更不上進的生活方式。所以這種“左右之爭”的意義其實遠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
何銳知道自己沒辦法說服同誌們,因為在某種意義上,何如自己就是罪魁禍首。為了能夠最快速度的提升中國的戰爭實力,何銳不得不放棄全麵發展,隻能先打造出1個理想化的組織模式。
但此時也不能說些什麼。何銳便將問題的格局降低到1個省級部門應有的層麵上。
“同誌們。我們以武漢為例,我們要讓有可能達到的1100萬武漢人民如何生活在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這無外乎衣食住行。而且隨著第1次貨幣革命的完成,以及第2次貨幣革命的開啟,當下的人民雖然還有著濃厚的農業社會的生活理念,但是其生活方式已經不可避免的貨幣化。
工業化的社會中,掙錢已經不再是1種可以選擇的生產方式,而是工業化生活方式的基礎。在黨校培訓中已經反複向同誌們講述過,工業化國家社會財富是人民的工業化生活方式,而不再是簡單的物資、商品、貴金屬或者鈔票。
我看了湖北同誌們的方案,這種方案的出發點依舊是工業化生產,其中提升人民生活方式的內容不能說沒有,卻明顯不是主要考慮的方向。
當然,我並不認為同誌們的方案有什麼問題。因為同誌們已經能夠自覺的認識到產業發展,並且努力去發展產業。
但是,產業發展本身需要的是社會消費。而社會消費內容並非隻有簡單的生產與生存,其中很大1部分是生活!
我們通過正在進行的世界大戰,構建成了亞洲與非洲廣大地區的經濟合作關係。這些地區對中國來說,是廣大的消費市場以及原材料市場。也就是說,同誌們通過發展產業獲得了生產力提升,提升的生產力將增加出海量的商品。而這海量商品在1定時間內可以被廣大的市場所吸收。
那麼誰願意回答我,國內賺到了利潤後,我們要考慮的是什麼?”
暫時沒人敢立刻回答何銳的問題。然而沒沉默多久,湖北省發改委的江嬴大聲說道:“我們要考慮這些錢在繼續投資以及人民的消費上的比例分配!”
何銳聽說過江嬴。這個“嬴”是秦國王族的姓。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嬴政。而江嬴這家夥1直以激烈的性格著名,遇到問題發牢騷的時候,尤其是對外的矛盾,很愛說“都殺光!”
不過這種同誌,越是嘴上嚷嚷,反倒更傾向於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畢竟能乾到國資委副手,單憑粗暴,肯定無法通過審核。
至少,江嬴此時的發言就很嚴肅認真。隻是過於率直了。
此時沒人敢先說這話,江嬴這家夥當了出頭鳥,同誌們都看向何銳,想看看何銳的反應。就見何銳點點頭,“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要節約,而且我們的土地國有政策也保證了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節約。
我們從50年後的中國到底要怎麼生活入手,人均居住麵積40,1家人大概居住在177到200平方的房子裡。而年輕人在離開家後的過度中,會先住在公寓之類的小戶型房屋內。以這樣的配套思路,遵從發展的路線。就可以確定如何對城市進行規劃。
有了這樣的思路後,就可以考慮工作、教育、健身、娛樂等配套設施的規劃。
同誌們,我們到現在為止,國家的建設是圍繞著生產展開。在未來的發展中,產業發展依舊是我們的核心工作內容之1,卻隻是之1。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