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的書記很快寫好了1封給何銳的信,並且經過了同誌們的認可。這封信的內容中明確表示,在李潤石主席的提議下,政治局寫了這封信。
在署名開始的時候,李潤石排在第1位。等李潤石簽名後,自然是資曆地位最高的總理吳有平簽字。
吳有平先看了看周圍,並沒有拿起筆。片刻後,吳有平對秘書說了1句,就坐下端起茶杯喝水。大家不知道吳有平這是要乾啥,那些希望搞出事來委員則很是期待的等著吳有平接下來的行動。
很快,秘書回來了,將1根鎮紙遞給吳有平。吳有平將鎮紙壓在李潤石的簽名上,有鎮紙壓著,第1個簽字的李潤石簽下的名字不再僅僅是第1位,還獨占了第1行。
壓好了位置,吳有平拿起筆在第2行第1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才讓出了簽字的位置。
委員們都看到了吳有平的行動,大家神色都嚴肅起來。李潤石獨占第1行。第2行第1位是總理吳有平。這種排序是何銳在黨內的位置。
從1915年,吳有平就追隨在何銳身邊。在4平的時候,吳有平雖然不是最早當市長的那位。但是吳有平乃是真正掌握了實權的行政體係第1次,從4平市長到後來的東北政府執政,再到中華民國總理。黨內高層都知道,吳有平從來都是何銳的忠實追隨者,從來沒有想過篡奪權力。
所以吳有平這麼做絕不可能是跳到李潤石這條船上,而是代表了吳有平以及追隨吳有平的那1係人馬的意見。這1係人馬在黨內的實力相當大,當下不支持李潤石的那些委員們的力量與吳有平1係的理想完全不成比例。
最終,所有簽名都寫到了鎮紙下,吳有平的簽名之後。沒有1人敢在比李潤石更靠前的位置簽下自己的名字。
從政治鬥爭的角度來說,在這種時候低了頭,就等於在公開場合向支持李潤石的那派人表達了自己不反對的態度。而低了這次頭,就意味著以後在公開場合也得低頭。
不支持李潤石的那些人,隻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在私下場合說服何銳。或者抓住了李潤石的問題後,借題發揮。
在未來的公開場合,政治席位的座次已經排好。誰再出爾反爾,都隻會被認為壞了規矩。
何銳拿到這封信後,很快就從簽名中看出了李潤石的進展。何銳隻覺得心情非常放鬆,放下信,就走到窗邊大大的伸了個懶腰。
看著窗外生機盎然的花園,何銳突然生出了1個念頭,這人民路7號,自己大概也會很快就要讓出來了。雖然何銳並不覺得留戀,但是想到要搬家,何銳就覺得有些麻煩。
至於未來做什麼,何銳此時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在中國進攻北美之前,因為存在美國直接低頭的可能,所以何銳並不特彆確定要出任未來聯合國領導人的職務。
現階段美國決定要與中國打到底,未來的道路就明確了。等徹底擊敗美國,解放了歐洲。聯合國就將從何銳原本時空的那個更多是協商與發言的組織,變成1個類似於美國聯邦政府,或者是神聖羅馬帝國模式的組織。
不管是美國聯邦政府或者是神聖羅馬帝國,其構架之下都是1個個擁有自己主權的政治實體。未來的聯合國也將如此,聯合國將成為1個主權國家聯合體,擁有1定的超國家主權的權力。所以聯合國的秘書長也就沒有必要再由非常任理事國出任,而是要由常任理事國出任。
由何銳出任聯合國第1任秘書長是最適合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中國能夠擊敗美國,解放歐洲。
當然,何銳其實也不在意1部分歐洲國家與美國不加入聯合國,而是去組織它們自己的小圈子。
想到這些國家不加入未來的聯合國後,很自然的成為了文明世界的邊緣,並且因為自己尋求孤立而日漸衰落。何銳忍不住放聲大笑。
秘書聽到笑聲,連忙推門進來。就見何銳情緒飽滿,情緒很好。秘書忍不住猜測,也許何銳見到繼任者的事情終於得到解決,所以才這麼高興。
見何銳沒有要秘書做什麼的意思,秘書關上門,在門外長舒口氣。
在中國的曆史上,權力交接,尤其是何銳與李潤石這種戰略家之間的權力交接,從來都沒有好結果。李淵與李世民之間,朱元璋死後的靖難之役,無1不是如此。
哪怕不是戰略家之間的權力交接,隻要不是平庸的權力交接,但凡前後兩代領導者個性強烈,權力交接也都會引發激烈的動蕩。史書上對此的記載太多太多。
而文明黨這個執政黨所擁有的實力,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文明黨內的人才如過江之鯽,哪1個不是功勳卓著,能力卓絕。要是這些人鬨起來,必然會搞出天大的事情。最終保不準就會搞出內戰。
現在李潤石終於擺平了政治局,確立了領導地位。何銳又不是1個對權力有什麼執念的人,想來這次交接應該能讓何銳滿意。
如果現在的丘吉爾內閣知道何銳秘書的想法,大概會羨慕到破口大罵吧。因為當下的英國議會內,反對黨對於丘吉爾內閣隻有怒罵,把丘吉爾內閣貶低的1文不值。
令丘吉爾內閣非常鬱悶的是,這幫反對黨雖然罵,卻不去推動倒閣。就這麼讓丘吉爾內閣麵對著不斷丟失土地的現狀。丘吉爾內閣成員很清楚,即便是現在倒閣,反對黨上台,他們也沒有辦法解決任何問題。
所以反對黨在戰爭結束之前大概會維持現狀,他們所期待的是等戰爭結束後,讓丘吉爾內閣成員們背負所有責任,自己以清白的模樣執政,擺脫所有罵名。
與英國的執政黨與反對黨的政權更替相比,中國的權力交替的確可以用偉大光榮正確來相容。
但丘吉爾是真的沒辦法。當英國皇家艦隊不能鎮壓4海的時候,英國就隻是1個普通強國。中國艦隊攻克聖赫勒拿島後,繼續開始向北方遊弋。何銳政府接連發出出訪南美國家的請求。
根據英國在南美國家的情報係統收集到的情報來看,南美國家的確非常婉轉的拒絕了中國艦隊出訪的請求,但南美國家現階段普遍認為英美的實力受到重大挫敗,已經不足以乾涉南美國家內政。
現階段,南美各國政府都決定加強了與中國的外交交流層級,力求搞清楚中國對南美的態度。
之前英美為了本國利益,扶植了不少南美國家的政權。這些政權的穩定來自於外國的支持,並非執政政府本身能夠掌握本國的政治。鑒於英美實力受挫,不少南美國家內部出現了準備進行政權調整的跡象。
在英國看來,中國獲得了巨大的機會。隻要中國能夠與南美國家內部的1部分勢力談妥,就可以推選親華政府上台。
這樣的話,北大西洋兩岸的同盟國國家就陷入了徹底孤立。而且中國由西向東進攻同盟國集團的西部,蘇聯由東向西進攻同盟國集團的東部。
歐美的末日已經到了肉眼就可以看到的階段。但丘吉爾內閣即便看到了這末日,卻隻能看著。這種痛苦,仿佛在煉獄般的折磨。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