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8月18日的莫斯科天氣非常好,蔚藍的天空澄清透明,連工業區內成片的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都沒讓天空看上去渾濁。
看到這樣場麵,中國援蘇的技術團隊成員都很感慨。中國的工業區太大,距離又近,導致汙染覆蓋範圍非常大。1旦出現霧霾天氣,就會覆蓋幾個市區,甚至幾個省都會有地區陷入同樣的1大塊霧霾裡。
與中國相比,莫斯科地區雖然工廠眾多,莫斯科地區附近幾百公裡內並沒有其他大型工業區。不管莫斯科工業區釋放了多少汙染,都會被風吹散,並不會出現與其他工業區聯動的問題。
中國專家有心情談論這些,除了在國內被空氣汙染搞的非常難受之外,最近中國幫助蘇聯企業技術升級的工作成效卓著,能在蘇聯企業運行模式下進行的升級基本已經完成。如果還要繼續升級,那就得按照中國企業生產模式建設工廠,製定規則。
蘇聯方麵認為中國企業生產方式是“走資本主義路線”,從製度上就給與否定,之後的事情自然希望渺茫,所以中國援助團隊都放鬆下來。有了更多閒暇時光。
這人1閒下來,就會整出事情。討論天氣問題還算是嚴肅認真,來這裡的人員中年輕人比例很高,大部分年輕人還沒結婚。畢竟,在可能遇到危險的地區支援,更傾向於招收未婚青年。此時莫斯科地區已經暫時安全,閒來無事的青年們就跑去和蘇聯美女們1起參加舞會,或者參觀莫斯科的曆史建築,又或者跑來中國援助團隊開的內部餐廳吃飯。
中國政府在戰爭期間向蘇聯銷售物資,暫時不結算,等於是先讓蘇聯白用。中國派遣了數萬名專家和技師幫助蘇聯提升工業技術,使得蘇聯軍工以及民用產量大大提升。這兩者都給了蘇聯巨大幫助。
然而,在蘇聯普通人中大大出名的卻不是這些幫助,而是在莫斯科以及烏拉爾地區的“中國餐廳”以及“中國菜園”。
中國人大多數男女都喜歡種點啥,種菜的群眾基礎相當深厚。不管是莫斯科工業區還是烏拉爾工業區,有足夠的廢熱,甚至還能從鍋爐尾氣中獲得2氧化碳。這兩個工業區的電力也足夠為溫室裡頭那點紫光燈提供能源。
於是,最初更多是為了娛樂的溫室種菜,之後就莫名其妙的在得到國內溫室大棚技術以及設備支持後,變出了人均年產蔬菜超過1噸的項目。5萬援助人員無論如何都吃不完萬噸蔬菜,就開始搞起了內部食堂,與同廠的蘇聯工人與技術人員1起吃。
再後來,不知怎麼的,蘇聯官員們就熱衷下基層,到工廠食堂吃飯。中國餐廳的名聲隨即不脛而走,迅速成為莫斯科與烏拉爾工業區“高檔享受”的代名詞。
由於蘇聯戰爭狀態下管製太多,即便中國援助人員有盧布也花不出去。所以中國小夥子們泡妞的時候就帶姑娘到中國餐廳吃飯,不少蘇聯姑娘發現1頓飯4菜1湯,連吃兩個星期都沒吃過重樣的菜品,便覺得中國小夥子誠懇體貼又大方。
8月18日,莫斯科拖拉機廠的飯菜與平日沒什麼分彆。今天也與其他日子差不多,拖拉機廠溫室的1部分蔬菜被帶走了,供應給了在莫斯科軍醫院的病號廚房。
此時,斯大林與幾位政治局委員正好慰問軍醫院,就留下來吃了頓病號餐。病號餐包括韭菜雞蛋,青椒肉片,蒸茄子,蒜蓉西藍花。斯大林等人吃的很舒服,對醫院的夥食供應相當滿意。
離開軍醫院回到克裡姆林宮,斯大林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沒有前去慰問傷員的莫洛托夫遞交給政治局1份文件。文件顯示,現在的美國總統華萊士屬於希望與蘇聯建立良好關係的代表。羅斯福非常信賴的私人木料,被稱為“影子總統”的霍普金斯,與華萊斯同樣屬於希望建成美蘇友好關係的代表人物。
等政治局委員看完報告,莫洛托夫才提供了分析報告,“雖然不能確定華萊士能否得到納粹德國的真正想法,但是華萊士至少不太可能故意欺騙蘇聯。而且從當下杜魯門這個強硬反共的代表人物依舊留在莫斯科來看,杜魯門很可能承擔了某些新的外交使命。”
蘇維埃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林科夫問道:“杜魯門已經得到授權了麼?”
莫洛托夫答道:“杜魯門很可能在等待新的授權。”
得到授權與等待授權之間的差距極大,蘇共政治局委員們不再為這個問題討論。大家都看向斯大林,因為蘇共政治局內部最近已經有了1個大家沒說出來的共識,那就是如果德國真的退出蘇聯境內,蘇聯是可以考慮與德國暫時媾和。
與之前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樣,蘇共依舊認為這隻是緩兵之計。德國給蘇聯造成了沉重的損失,這個大仇必要報複。然而現在繼續與德國打下去,蘇聯隻會承擔更大的損失。中國則會利用蘇德鏖戰的機會,在全球繼續快速擴張。
如果蘇聯退出戰爭,中國就要與歐美列強開戰,蘇聯則休養生息,並且等待新的機會。所以與德國媾和並非是1個壞選擇。
當然,以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善變,蘇聯並不相信納粹德國的任何承諾。所以當下必須由美國背書,才能讓斯大林下決定。
斯大林早就將當下局麵思考過很多次,看同誌們都不吭聲,斯大林問道:“馬林科夫同誌,最新的數據出來了麼?”
聽斯大林要數據,不少政治局委員看向了內務人民委員會委員貝利亞。過去3個月,克格勃搞了1輪新的肅反,肅反對象並非是反斯大林陰謀集團,而是1部分原本被認為是斯大林鐵杆的地方乾部。
之所以動他們,是因為蘇共對於計算機非常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並且獲得了豐碩的成果。蘇聯的計算機快速普及,算力增加了幾百倍。從而有足夠的算力對蘇聯國家資源和運營內容進行計算。
計算結果顯示出來的內容令政治局大為震驚,太多數據根本對不上,而且差距非常大。斯大林隨即下令克格勃嚴查,由於有了大量數據,克格勃出擊前就已經目標明確。經過這麼1番嚴查,發現很多自詡斯大林鐵杆的同誌們工作極為不負責任,為了討好斯大林,各種胡亂編造數據。
斯大林並沒有手軟,隨即將這些家夥逮捕。罪行嚴重的槍斃,罪行比較輕的送去懲戒營,投入前線。
貝利亞掌握了大量數據之後,不僅對於捏造數據的事情進行了嚴查,還對生產流程進行了檢查。蘇聯經濟模式往往會被稱為命令式經濟,是因為各種生產都要嚴格按照中央的安排執行。
原本中央根本沒有那麼多人手進行審查,現在有了計算機這個毫無情緒,也不受任何人情世故影響的輔助工具,對各種生產數據計算後,其中的數據差距很快就凸顯出來。
抓住這些可疑點查下去,加上掌握了很多報表的馬林科夫向貝利亞提供了合作,好多問題也被揪了出來。不管是貪汙腐化,還是敷衍工作,又或者是因為其上級人員的問題使得應該進行調整的技術升級以及設備更換被阻礙。大量問題都被查了出來,並且開始進行解決。
就這麼幾個月,工業生產明顯提升,懲戒營同樣得到了大量新的人員。
貝利亞的名聲再次攀升,從類似於劊子手的層次提升到了近乎死神的層次。畢竟那些工作消極的乾部們怎麼都想不到,克格勃為什麼突然就能抓住很多中央原本無法知曉的事情。
馬林科夫倒是不在乎貝利亞,現階段他與莫洛托夫、貝利亞走的很近。而且還得到了基洛夫委員的讚賞。之所以這麼順利,就是因為馬林科夫對於蘇聯的數據掌握的越來越精準。
“總書記同誌,根據計算,如果德國在43年9月開始退出蘇聯國土,我們將在44年3月份恢複地方組織重建。同時,根據數據判斷,到了44年11月,我們可以擁有2.5萬輛t4坦克),飛機3萬架,都是仿造的中國戰鬥機。我軍的噴氣式發動機也將量產……”
馬林科夫的記憶力超群,介紹起工作來井井有條。而且有了計算機輔助後,原本隻能依靠官員經驗的任務分配方式出現了巨大改變。計算機隻要設定好參數,就可以持續運行。對於官員的工作安排就從下達命令變成了定期考核。馬林科夫相信,使用這樣的方式後,完成計劃會變得更加容易。
斯大林很快聽出,馬林科夫傾向於和同盟國媾和。所以數據都選擇媾和後的有利方麵去講。斯大林倒是有些遲疑,他並不特彆擔心中國的報複,何銳那麼聰明的人,絕不會與整個世界為敵。但是斯大林擔心,蘇聯與同盟國媾和會被中國視為背叛。所以同盟國很可能會在蘇聯與中國關係大大降溫的時候再玩弄什麼把戲。那樣的話,蘇聯損失的可就太多了。
擔心德國出爾反爾搞什麼貓膩的不僅是斯大林,蘇共政治局成員同樣很擔心。連美國特使杜魯門也很擔心。不過杜魯門的擔心完全是出於美國的利益,在旅館裡麵等消息的杜魯門已經將大概脈絡梳理清楚。美國不僅期待蘇聯與德國停戰,還希望中國與蘇聯交惡。
至於蘇聯會不會加入同盟國,杜魯門並不樂觀。如果將美國與蘇聯易地而處,美國肯定也希望看著全世界打成1片,並且1起打的稀爛。所以蘇聯不管怎麼得罪中國,都會以不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為底線。美國現在最需要的是讓停戰順利執行。所以杜魯門對於希特勒充滿了疑慮。
必須得說,杜魯門有些多慮了。此時的希特勒所期待的並非是坑蘇聯1把,而是先解決戰爭。夏季攻勢進行的看似順利,但是蘇聯前線部隊卻是由1群老弱殘兵以及缺乏戰鬥意誌的懲戒營部隊為主。
如果是以前,希特勒肯定覺得蘇聯氣數將儘,隻能用這樣的炮灰部隊填線。現在希特勒卻不這麼看了,因為蘇聯那些精銳部隊的番號並沒有出現在前線,通過審訊俘虜得到的情報,那些精銳部隊正在進行人員補充,裝備補充以及訓練。由於優質補給兵力都給了精銳部隊,才導致了前線的蘇聯部隊整體素質繼續滑落。這也意味著1旦進入10月雨季泥濘期,德軍進攻受挫,蘇聯紅軍的精銳部隊就會如去年1樣發動反攻。
所以希特勒也認為,此時有必要與蘇聯媾和。然而媾和並非是德國單方麵退兵就能夠完成,德國現在已經不期待割走蘇聯的領土,德國要求已經降低到在邊境建立非軍事區。既然蘇聯肯與中國簽署這樣的條約,並且切實執行,希特勒覺得蘇聯對德國也應該可以這麼做。
很快,時間到了8月19日,杜魯門得到了新總統華萊士的授權,允許杜魯門就是否牽頭請蘇德兩國談判進行判斷。杜魯門當即請求見莫洛托夫,向莫洛托夫提出了蘇德談判的正式請求。
莫洛托夫並沒有激動,他冷冷的問道:“如果德國不肯參加和平談判,或者在談判後拒不執行協議的話,美國會怎麼辦?”
如果是兩天前,杜魯門肯定會顧左右而言他,此時杜魯門果斷答道:“如果德國這麼做,美國會宣布脫離同盟國。”
莫洛托夫終於有些動容了,但他依舊問道:“議員先生得到了美國國內的授權?”
杜魯門挺胸抬頭,自豪的答道:“沒錯!我已經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