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著等大事,莫洛托夫並沒有輕易相信,他向美國政府發去電報求證。很快就得到了明確回複,“美國政府的確授權給杜魯門議員,讓其判斷蘇德談判事宜的可信度,並且做出自己的判斷。”
事已至此,飽受戰爭摧殘的蘇聯也沒什麼好選。會談就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而且從8月19日,蘇德兩軍都停下了戰爭,德軍甚至後撤了30公裡,以表達誠意。
這次會談倒是沒有那麼多討價還價,蘇聯代表神色什麼冷漠,也不掩飾對德國的敵意。雖然沒能打垮蘇聯,但是在戰爭中占了不少便宜的德國代表裡賓特洛甫則是完全無視了蘇聯方麵的不少敵視用詞。在裡賓特洛甫看來,如果自己被蘇聯代表破口大罵,從而達成了停戰協議,他也不在意蘇聯代表儘情發泄戰敗的憤恨。
蘇德雙方談判的內容包括,德軍完全退出蘇聯後,非軍事區的劃分,以及戰俘交換的時間。鑒於這次談判的重要性,蘇聯也沒提出索賠這種事情。德國也不提在蘇德兩國之間建立緩衝國的要求。
蘇德雙方都知道,隻要對方緩過來手,大概戰爭還會爆發。但是眼下最重要的問題已經不是蘇德之間何時再戰,而是蘇德都不願意眼睜睜看著中國輕鬆獲得世界的主導權,從而讓蘇德兩國都被迫成為中國世界霸權下的小跟班。
與戰略利益相比,很多事情是真的可以往後放。
8月21日,蘇德談判代表達成了停戰協議。並且將協議交給了本國政府。希特勒此時正在詢問從前線趕回來的北方集團司令曼施坦因大將,“你認為蘇聯會在多久之後擁有單獨進攻德國的實力。”
曼施坦因並不想討好任何人,尤其是在打了這麼久的大戰,其間經曆了各種破事。不管是希特勒還是總參謀裡頭的那群坐辦公室的“紅褲子貴族老爺”,都讓曼施坦因感到厭煩,甚至是不屑。
所以曼施坦因坦率的答道:“按照現在蘇聯的的實力,最晚到1945年1月,蘇聯紅軍就擁有單獨進攻德國的實力。”
曼施坦因的判斷讓希特勒感覺有些震動,但是希特勒卻覺得曼施坦因的態度相當誠懇,而且希特勒已經擼掉了那麼多的總參謀部將帥,他手頭也沒剩下多少值得信賴的可用將帥。曼施坦因、莫德爾、保盧斯3位大將為首的在1942年冬季戰役中表現優異的將軍們。
“北方集團軍需要多長時間能夠撤回國內?”希特勒繼續問道。
曼施坦因聽希特勒竟然完全不提撤退之外的事情,對希特勒的看法不覺間又提高了1點。他稍1思索就答道:“需要3周時間。”
希特勒有些訝異,他本以為怎麼都需要2個月,甚至需要3個月。雖然希特勒不準備搞事,但是保不準蘇聯紅軍會乾出些什麼來。但是撤退時間如果隻需要3周,那就意味著德軍的撤退速度會遠快過蘇聯紅軍追擊速度。1旦德軍撤退回邊境內,以希特勒對斯大林的判斷,斯大林是絕對不敢主動越過非軍事區來搞事。
“我們會拋棄很多裝備麼?”希特勒繼續問道。
曼施坦因雖然覺得希特勒小看了自己,卻還是搖搖頭,答道:“我們會儘量將所有裝備都帶回來。”
德軍雖然結束了與蘇聯的戰爭,但是德軍接下來就要與強大的中國軍隊作戰。拋掉大量裝備,會影響德軍的作戰效率。曼施坦因雖然知道肯定會丟下1點點毫無價值的裝備,但是作為軍事家,曼施坦因可不願意讓自己的戰術指揮能力遭到質疑。
見曼施坦因這麼自信,希特勒並沒有多說什麼,他站起身,對曼施坦因伸出了手,“曼施坦因1級上將,我們在柏林的授勳儀式上見。”
8月22日,蘇聯外交人民委員委員莫洛托夫與納粹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在瑞士日內瓦簽署了停戰協議。英、美、意大利都派遣了外交人員旁觀了協議簽署。
但是根據口頭協商,停戰協議將在8月27日公布。從停戰協議簽署的這1刻,蘇德雙方將完全停止交戰,德軍將開始撤退。
原本德國總參謀部認為,撤退的最快的將是北方集群。卻沒想到保盧斯指揮的南方集群以驚人的效率開始撤退,到了8月27日,蘇德停戰協議公布的那天,南方集團軍已經撤退了400公裡,而北方集團軍隻撤退了230公裡。
南方集團軍司令保盧斯倒是不覺得這有什麼好奇怪的。身為參謀型指揮官,保盧斯這些天幾乎沒有睡覺,而是接連不斷處理著各種消息。在這種事無巨細的指揮下,南方集團軍的行動整齊有序,始終保持著完整的後衛線,隨時可以應對蘇聯紅軍的突擊。其他部隊則是在後顧無憂的情況下在平坦的烏克蘭地區快速撤退。
保盧斯之所以敢這麼乾,很大原因是他撤退600公裡後,就可以到達波蘭總督海德裡希修建的標準軌距的鐵路上。哪怕是沉重的虎式坦克也能夠裝車運輸。南方集團軍的步兵乘火車撤退,裝甲部隊與摩托化部隊則靠自己的車輛後撤,並且在空軍掩護下為步兵提供掩護。
原本希特勒擔心,北方集團和南方集群撤的太快,會讓中央集團軍呈現孤立狀態。卻沒想到緊急升任中央集團軍的莫德爾大將表現出驚人的參謀能力,在組織撤退的時候同樣十分出色。
莫德爾大將是靠防禦戰成名,在勒熱夫突出部戰役中,以少勝多。堅守住了突出部,持續構成對莫斯科的威脅。整個勒熱夫戰役中,莫德爾直接對防線中營級部隊進行指揮,表現出驚人的彈性防禦作戰的能力。
希特勒在地圖上看著中央集團軍各部隊井然有序撤退的軌跡,仿佛從中看到了勒熱夫彈性防禦戰的感覺。
正如德軍所料,蘇聯紅軍的精銳部隊正在拚命追趕德軍。斯大林的確想攻擊撤退中混亂的德軍,既然德軍已經全麵撤退,就不可能因為幾支德軍被殲滅而翻臉。
然而精銳的蘇聯紅軍,也就是近衛軍不管怎麼追,除了偶爾能夠撿到德軍放棄的破爛裝備之外,始終沒辦法趕上德軍。
斯大林下令,蘇聯紅軍不得進入非軍事區。眼看德軍跑的飛快,蘇聯紅軍中的近衛軍部隊索性徹夜行軍,力求能夠趕上德軍。此時蘇聯紅軍甚至不考慮找機會吃下幾支德軍,他們現在隻想能夠攆上德軍,並且以跟進圍觀的姿態把德軍“逼退”。
然而論徹夜行軍,德軍從波蘭戰役期間就有著豐富經驗,在法國戰役中更是達到了頂峰。各個步兵師為了趕上跑的不知道哪裡去的裝甲部隊,3天3夜不睡覺,靠著嗑藥持續行軍。此時入侵蘇聯的德軍隻想安全回家,怎麼可能給蘇聯紅軍機會。
兩支軍隊全都沒日沒夜的行軍。到了9月6日,德軍全部撤出蘇聯境內。9月7日,蘇聯紅軍的1支先頭部隊才抵達非軍事區邊境。遇到了留在這裡的同盟國核查人員。
英美德3國的宣傳機器全力運行,將這個消息宣傳出去。尤其是強調蘇聯紅軍完全遵守了停戰協議,並沒有進入非軍事區。
日本總理石原莞爾看到消息後,第1時間就給何銳發去電報,在電報中猛烈抨擊蘇聯這種“叛徒”行徑。並且表示,“日本絕不會背叛盟友!”
何銳並不覺得蘇聯背叛了中國,蘇聯自然會以蘇聯國家利益為最優先選擇。蘇德停戰中真正讓何銳有些感歎的,乃是納粹德國的冷靜判斷。希特勒很清楚德國最大的威脅已經不是蘇聯,所以果斷的做出了抉擇。何銳最初的時候有點懷疑希特勒可能會為了麵子或者彆的原因而選擇先打垮蘇聯。
政治局會議上,同誌們也沒有表現得不快。看得出,同誌們也覺得蘇聯與德國都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李潤石提出了1個問題,“主席,既然蘇德兩國簽署了和平協議。我們給蘇聯的援助,是否要蘇聯開始還債?”
何銳搖搖頭,“我們現階段最優先的工作是把援助蘇聯的同誌們撤回來。至於蘇聯還債問題,我們隻用告訴蘇聯方麵,既然蘇聯已經停戰,之後的交易將恢複掛賬模式,1個季度進行1次盤點。”
聽何銳竟然不急著逼債,同誌們並沒有反對也沒有支持,大家是真的不認為蘇聯做錯了什麼。不過既然蘇聯這麼做了,而且是在沒有先與中國協商的情況下私下與同盟國媾和,中國通過要求蘇聯還債,來敲打蘇聯,也是應有之義。
李潤石與何銳的看法相同,蘇聯已經在無意中為中國做的夠多了,蘇聯的背叛隻會成為蘇聯的包袱。中國的裡子和麵子都占全了。中國政府已經公開表達了遺憾,並且停止了中蘇軍事技術交流。這件事到此為止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看同誌們都有些不依不饒,李潤石笑道:“同誌們,蘇聯與德國的停戰協議,實際上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已經是主導世界的力量。為了應對中國,連蘇德戰爭所造成的深仇大恨都可以暫時放到1邊。這個宣傳可是花多少錢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我認為大家完全不用生氣。”
這話好像讓同誌們暫時輕鬆了1點,卻好像又沒能讓同誌們輕鬆下來。李潤石隻能繼續說道:“我認為,從蘇聯的利益來判斷,他們已經失去了阻攔中國成為世界主導力量的戰略窗口。中國有句話,高處不勝寒。不管我們是否認同,但中國的確已經成為世界主導力量。從現在到中國失去主導世界力量的那1刻,凡是對現在的世界秩序不滿意的國家,都必然會成為挑戰中國建立的新秩序的力量。這就是我們麵對的現實。
所以,同誌們,我們到底是要堅持下去,還是就此放棄?同誌們有了自己的決定麼?”
李潤石的話讓不少同誌們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意識到中國已經站在世界中心後,看著列強們磨刀霍霍進行反擊的現狀,同誌們發現站在世界巔峰的感覺與想象中的光榮勝利4夷來朝的感覺並不相同。
舉目皆敵的感覺並不美妙,即便理性讓同誌們明白,這就是世界霸主的境遇。在中國還不是世界霸主的時候,中國可是玩命的對世界霸主英國打悶棍,打明棍,想方設法的折騰英國。並且樂此不疲。
不僅中國這麼乾,當時其他國家明裡暗裡都在這麼乾!連同為凡爾賽體係1員的法國也在拆英國的台。這就是中國從現在開始的局麵。
終於,總理吳有平開口了,“那麼,我們就開始工作吧。解決美國,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大努力。”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