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雄風錄!
走在長安的街道上,李雲手裡抓著東方朔寫給他的信。
這小子拐彎抹角的羅嗦了一大堆,最後才點出重點。
他借了遼東大連港口,造了二十條小船,說是要去海外謀求發展。
二十條小船?鬼才會相信,以東方溯的性格,那二十條船,怎麼說,也該是艨艟以上級彆的巨艦吧!
到航海,李雲倒也忽然來了興趣,在這個月底,他的球隊剛剛擊敗丞相田汾的球隊,光榮的成為了德比戰的幸運兒,因此心情很好,在朝堂上,他奈何不了那個老狐狸,那麼就在球場上擊敗他吧!
這心情一好,李雲的想法就多了起來。
他快步走回家中,提筆寫了一封信,囑托信使親自交到東方朔手中。在信中,他隱晦的提到了,若在開春解凍之後,倘若船隻夠大,那麼便可試探的依照近海航線,從北海,一直沿陸地一路向東北航行,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這個新的發現,自然是指白令海峽的對岸,遙遠的美洪大陸的前哨阿拉斯加。
按照曆史的發展,現在阿拉斯加應該是冰雪的國度,但是倘若可發現那裡,那麼便可依照航線繼續東行,那裡是富饒的,無主的美洲大陸,那裡有辣椒,有玉米,更有無數的礦產,倘若可發現美洲,那麼李雲一定會幫它取一個新的名字。
新神州,還是帝國大陸,反正隨便了,美洲隻要發現,那麼大漢國便從此衣食無憂,有了新的立足之地了。當信箋交到東方朔手中時。已是初春時光,船隊的各種補給早已準備妥當,一千二百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拷擔任起沿途的護衛工作,東方朔和劉康這一去,或許是數年,或許是十數年,所以,東方朔辭掉了官職,安心當起了商人。
當他得到李雲信箋後,立刻視若寶貝,不過他並不打算,沿李雲線路前進。在他心中,一直南行,一直向南才是黃金和財富的國度,他要去身毒,去那些被大漢所熟悉的的方。不過,為了慎重起見,他還是分出了三艘大船和兩艘小船,將東行的任務交給了他得力的部下兼同學楊度。他自己則和劉康踏上了南進的道路。
而在李雲送出信箋之後,司徒張榮找上門來了。
韓震忙親自出門迎接,司徒張榮是今年新近從地方提拔上來的激進派官員,在這些日子裡,他一直在朝堂上極力主張發兵草原,趁著那裡的戰爭,將河套以及附近的全部富饒草原納入大漢國的統治。
可惜,大將軍竇嬰卻堅決反對。甚至還差點和他當堂打了起來。
竇嬰雖老,但眼光依然毒辣,在這草原的亂局中,他自是清醒的看到了匈奴,月氏,東胡還有烏孫之間的割據,大漢絕對不可以在現在插足進去。隻有等他們打累了沒有力氣了。到那個時候,才是大漢軍隊北進的日子。
否則,一旦戰爭陷入膠著狀態,大漢國就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李雲自是明白竇嬰的苦惱,他清楚,打南方,那是因為占據了水利運輸的便利,可是打北方卻不同。單單是後勤,就足以拖跨大漢,他計算過,假如一旦對草原的任何一個勢力開戰,那麼大漢國就必須從河東等重要產糧地向前線輸送大量糧食。
可是,一石糧食假如從河東開始起運,當它運到前線時,恐怕民夫就要吃掉兩石,甚至三石以上!
也就是說,假如大漢在草原上發兵十萬,那麼十萬大軍每日就至少需要消耗掉一萬石糧食,而這十萬大軍,還有大量的戰馬,每天還需要大量的乾草以及精糧,假如戰事拖延,到了雨季,耗費將更加巨大,這足可拖跨目前的帝國經濟!
李雲自是清楚那些極力主張對草原用兵的大臣的心態。現在的天子,已不是當年那個單純的天子,好大喜功的特征在他的身上體現的越來越多,他打贏了南方,還想打北方,他的領土野心,或許永遠也無法填滿。
而一些臣子,見風使舵,乘機誇大軍隊的戰鬥力,散布大漢無敵論,借此誘導天子走上戰爭一擴張一戰爭的道路,而他們則趁機撈取大量的政治資本。
韓震搖搖頭,他清楚,這是人的本性。上有所好,下有所動,自古以來,在這個帝國的土地上,最高統治者的喜好永遠主導著下層官僚的政治傾向。
在這世界數年李雲也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夥子了,當年他是主戰派,是極力支持發動匈奴報複戰爭的代表。
風水輪流轉,到了今天,他卻成了親匈奴派,主張同意借兵,幫匈奴暫時穩住局麵,使草原的鮮血流得更乾淨一點,這實在有點可笑。可是政治,從來不需要理由。國家之間,隻有永恒的利益,而沒有永恒的朋友。
站起身來,李雲搖搖頭,對下人道“請司徒大人到正廳等候!”
他穿上正式的官服,走到正廳,司徒張榮是帝國年輕的官員代表,也是今年以來最得天子歡心的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