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廚娘成長記!
六月農忙,李月昏迷的這兩天,趙芳菲無心顧及田裡的活,如今李月已經能下床走動,她吊起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便簡單收拾一番準備去收割稻穀。
落雁山處於大齊國長江流域以南,六月初將稻穀收割完畢,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必須在立秋前結束,第二季水稻才能在十月份收割。
當年鄭年孤身來到李家村的時候身無分文,更不可能買地,他如今住的地方以及南邊的十二畝地全靠他獨自開墾,但新地不夠肥沃,要養才能種出東西來。
好在大齊十幾年不曾打仗,賦稅很輕,有明文規定新耕地可免租三年,若非如此,鄭年恐怕早已被活活餓死。
“說來也多虧裡正,要不是有他照拂一二,我家那口子連村門兒都進不來。”趙芳菲一邊疊繈褓一邊回憶,言辭中多有感慨,“村裡人其他人我不敢說,但裡正絕對是咱村裡最心善的,四爺和六爺如今不管事,也就他還在為村子著想,月牙啊,咱做人不能忘本,裡正對你的恩情你可得記著。”
李月鄭重點頭“小姨放心,我省的。”
見趙芳菲綁好背帶後要背起繈褓,李月看了眼外麵的日頭,嚇得忙上前阻攔“小姨,妹妹不過三月大怎受得住炎陽日曬,家裡不是我在嗎,您交給我照看便是。”
如今大暑剛過,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最熱的時期,大人尚且承受不住烈日灼灼,何況三個月不到的嬰兒。
農村裡窮人家多,有些媳婦生完孩子第二天就下地乾活去了,孩子不挨餓受凍就了事,活都忙不過來,哪裡會管這麼多,能養活就養,養不活是命薄。
背孩子去河邊漿洗,去地裡割豬草的婦女比比皆是,趙芳菲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但背著孩子乾活總歸不方便,而且手裡還得抱著一個。
經李月提醒,趙芳菲反應過來,一拍大腿“嗨,瞧我這木魚腦袋!都說伏天雨豐,糧豐棉豐,我著急去割稻子倒把你在家的事給忘了!那感情好,你在家替我看著兩孩子。”
李月笑著把繈褓接過“交給我,您放心。”
嬰兒還小,沒取大名,村裡信奉賤名好養活,如今就福妞福妞這般叫著。
福妞躺在繈褓裡不怎麼好動,帶著一股奶香味兒,一雙黑黝黝小鹿般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李月看,時不時吐個泡泡,很是可愛。
趙芳菲把孩子養得極好,雖比不過現代孩子白胖,但瞧著肉乎的臉頰就知道這娃平時沒少喝奶。
相比較福妞,趙芳菲兩歲的大兒子虎娃就顯得瘦弱了些,他在李月跟趙芳菲說話期間就一直安靜地坐在床尾,不哭不鬨,看上去有點呆。
“我懷虎娃那年家裡窮得吃不上飯,趙家那邊……”趙芳菲歎了口氣,“不提也罷,虎娃從小沒喝上幾口奶,當家的去裡正家借了幾斤米,我倆舍不得吃,煮米湯一勺一勺喂虎娃,好在虎娃爭氣,如今也長大了。”
李月聽著都覺心酸,摸摸小虎娃的腦袋,安慰道“都過去了,以後會好的。”
“是,都會好的。”趙芳菲打起精神,“不說了,時間不早我得去地裡,廚房裡還有剩餘的半隻雞溫著,其他你要吃什麼自己拿,你就當自己家,千萬彆客氣。”
離去前,她又想起來李月還是個黃花閨女,沒奶孩子的經驗,便提醒她“福妞要是餓了,你去牲畜棚裡擠點羊奶,不會就來地裡找我。”
“欸,我知道了。”李月應下,抱著福妞站在門口目送趙芳菲提著鐮刀走遠。
福妞躺在李月懷裡,悠哉悠哉地打了個哈欠,嘴邊還有一抹白,想來是趙芳菲出門前先喂過。
三個月的孩子除了吃喝啦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李月逗她,福妞嘴裡咿呀哇呀說著大人聽不懂的話,沒多久便睡著了。
她把孩子放床上,這個季節倒不怕她會著涼。
“虎娃,你在這邊看著妹妹,我去給你弄點吃的好不好?”李月對待虎娃的時候不禁放輕了語氣,唯恐驚嚇到他。
兩歲的虎娃能聽懂大人的話,乖巧地點點頭,爬到床頭在福妞的身旁坐下。
李月怕他獨自無聊,但村裡沒什麼能玩的玩具,她在屋裡轉悠了一圈,忽然看到虎娃睡的床頭有一個虎頭娃娃和一個兔子形的小木雕。
兔子木雕磨得很光滑沒有一絲毛刺,樣子栩栩如生,李月拿起來端詳,越看越覺得這人的雕工不錯。
李月沒有多想,把玩具給虎娃後便轉身去了堂屋,古代貧困人家隻在堂屋燒飯,沒有專門的廚房,所以隻把灶台稱之為“堂前”。
堂屋並不大,被零零碎碎的物件塞滿。
灶台建造在堂屋東側,後頭堆碼著整齊的柴火和稻草,中央空曠的地方擺著一張方桌和四條長凳,一口大水缸安在灶台邊的角落,除此之外還有靠牆的一張案桌,上頭有砧板和菜刀,房梁上倒掛下來繩索,鉤著竹編的挎籃籮筐。
一般村裡的灶台都有四口鍋,兩大兩小,兩小在中間,平時裝滿水,隻要兩個大鍋任意一個燒熱,小鍋內的水便能煮開,省時省柴。
這小鍋也有講究,鍋口小,肚要深,才能裝更多的水。
除了燒水外,平時也可用來溫菜溫酒,很是方便。
此刻上頭就架著兩隻海口碗,李月掀開,碗裡是趙芳菲說的半隻雞和雞湯。
她又在吊著的籃子裡找到了一小袋細麵粉,俗稱白麵兒,大概七文錢一斤,她手裡這小半袋少說也得值三十文錢。
按和麵比例算,李月倒出半斤麵粉,但想到鄭年或許胃口比較大,又往外多倒了三兩,用麵羅細細篩過後取了兩雞蛋打入,而後撇去雞湯麵上的油脂,邊倒邊揉麵粉。
反複揉搓均勻,金燦燦的麵團光滑油亮,李月覺得差不多便用濕布蓋上,讓它餳兩刻鐘。
鄭家門前的院子很大,農村便是這樣,屋前屋後都種著點什麼,即便不種菜,種幾棵樹也是好的,眼前就有一壟碩果累累的胡瓜和綠油油的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