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冠百王劉秀傳!
282
安定好河東,鄧禹率領大軍渡過汾河,向長安進發。鄧禹一路所向披靡,無可阻擋。更始中郎將左輔都尉公乘歙帶領十萬兵馬阻擊鄧禹,被鄧禹大敗。
鄧禹的軍隊進入了北長安市。老百姓見鄧禹的軍隊紀律嚴明,愛護百姓,與攻破長安後燒殺搶掠的赤眉軍截然不同,人人都在傳揚鄧禹的軍隊,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員來降。鄧禹每到一處,都會停下車馬,持節慰勞歸降的人,父老孩童,圍著鄧禹的車馬,心中滿是喜悅之情。一時間,鄧禹之名,震動關西,遠在河內的劉秀,也聽到了鄧禹的名聲,幾次下詔褒獎鄧禹。
鄧禹的軍隊士氣高漲,將領們都主張乘著士氣民心旺盛之時,進擊長安。鄧禹不許,對眾人道“我們現在擁有的部眾看似龐大,但真正能夠作戰的並不多,前無足以作戰的軍士,後無足以支撐的糧秣,而赤眉軍剛剛攻破長安,糧秣充足,士氣旺盛,正是銳不可擋之時,我們豈能在這個時候進擊長安呢?我們應當等待時機,赤眉軍不過是一群強盜土匪聚集在一起,雖然有充足的糧食,但沒有長遠的計劃,他們一定不能堅守長安,內部一定會出現變化。而北邊的上郡、北地和安定三郡,地廣人稀,民間家畜繁多、糧食充足,我們應把這三郡作為根據地,休整部隊,訓練士卒。等到赤眉軍疲憊不堪時,我們再出擊,就可以很輕鬆達到我們的目的。”
眾將領無奈,隻好與鄧禹一起率軍北上,所過郡縣紛紛開門迎降。
劉秀下詔鄧禹,進擊長安。
鄧禹堅信赤眉軍終究會退出長安,執意不出。適逢劉玄被謝祿殺害,劉秀令鄧禹將劉玄安葬於霸陵,並再次下詔進攻長安。
鄧禹心意已決,把劉玄安葬後繼續率軍北上。
劉恭從長安逃到鄧禹軍中,極力勸阻鄧禹。劉恭對鄧禹道“將軍率領百萬之師,得有士氣民心,現在長安城內的赤眉軍日夜搶劫,老百姓深受其害,正在盼望大王的兵馬。如果將軍進擊長安,老百姓一定會奮起相助,共擊強賊。”
鄧禹不以為然。
劉秀又給鄧禹寫親筆信“大司徒,你是像堯一樣英明的人,赤眉軍不過是桀紂之流。現在長安城的老百姓,深受強盜所害,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所依靠,正日夜盼望你率軍拯救,你應該把握時機,大膽進擊,以震尉京師,安定百姓,不要負了眾人之心。”
韓歆勸鄧禹道“皇上一再下詔,大司徒何苦執意不從。”
“我哪是執意不從,不過是審時度勢,皇上也必會理解。”
“皇上對大司徒信賴有加,才會反複下詔,皇上對大司徒攻取長安信心百倍,才會堅持要求進攻,大司徒何苦執意。”
鄧禹歎道“我豈能不知皇上之心,皇上近日給我親筆信,稱我是堯一樣的人,說赤眉軍是桀紂之流,要我加緊討伐,我何嘗不想討伐。我堅持北上,哪裡是執意,我不過順應時勢,為皇上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韓歆大吃一驚,“皇上已經說到這個份了,你還這樣一意孤行,你不覺得超過了一個臣子應有的行為嗎?”鄧禹手下部將聽說劉秀的親筆信,也是瞠目結舌,對鄧禹的行為無法理解。
鄧禹知韓歆素來直言,不以為意,坦然道“皇上與我相識於年少之時,一同求學於長安,我們彼此之心,天日可表。我所執意,不過是為了給朝廷贏得好局麵,哪裡是為了顧全忠臣的名節。”
劉恭再次勸道“現在長安城正需要大王去解救,不正是大王需要順應的時勢?取得長安,不僅能贏得大好局麵,又能顧全忠臣名節,豈不兩全其美。”
鄧禹與劉恭不熟,不願批駁,隻是微笑不語。
馮愔、宗歆等人也極力勸說,鄧禹不為所動,堅持己見。
鄧禹奪取了上郡之後,開始征集士兵,囤聚糧草,整訓部隊。而後鄧禹令馮愔、宗歆一起鎮守栒邑縣(今陝西旬邑),自己率軍鎮守大要縣(今甘肅寧縣),安心練兵,靜待長安之變。
283
這日,鄧禹正在訓練士卒,宗歆的親兵來報,馮愔擊殺了宗歆。
鄧禹驚道“可是你親眼所見?”
“我就在車騎將軍身邊,我們正在巡邏,忽然受到馮愔攻擊……”
“為什麼?”鄧禹難以置信。
“馮愔說車騎將軍占了他的地盤……”
“他的地盤?”
忽聽遠處兵馬之聲,親兵道“隻怕他已經帶兵過來了。”
隻見東方天際已有塵土之氣,鄧禹忙列陣相迎。不一會,果然見馮愔領兵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