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人喊道“皇上來了!”
“皇上來了!”
旗幟上鮮明的“漢”字隨著快馬上下翻飛,劉秀騎著戰馬,岑彭、耿弇、賈複、傅俊、王常、臧宮等將領緊緊隨在劉秀身邊,後麵的大軍滾滾而來!
城上的人歡呼起來,有人喜極而泣,有人跪坐在地,有人淚流滿麵,有人放聲痛哭。
堅鐔也不禁熱淚盈眶,劉秀還是當年征戰的模樣!堅鐔身子搖搖欲墜,覺得再也無法支撐,但他不敢倒下,他還要召集將士,要隨劉秀一起出征。
劉秀親征的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宛城,饑餓的軍民們奔走相告,一年苦苦的期盼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死氣沉沉的宛城終於在陽光下鮮活如生,這一天是宛城人最盛大的日子。雖然戰事還沒有終結,但劉秀親征的消息已經讓這個城市充滿了生機與希望,讓所有軍民艱難的等待得到了幸福的告慰。
劉秀率著軍隊進入城內,無數的軍民跪迎在道路兩旁,人人淚流滿麵。劉秀看見城中軍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也是萬千感慨,但他沒有時間感慨,隻令堅鐔將士繼續留守城內,便帶著兵馬穿城而去。
原來鄧奉聽說劉秀親率大軍南下,不敢與劉秀對抗,隻留董在堵鄉防守,然後率軍連夜後撤走。鄧奉剛走,劉秀的兵馬便進到堵鄉。董聽說劉秀禦駕親征,也不敢交戰,派部將帶領數千人阻攔,自己趕緊撤退。劉秀令岑彭做先鋒,大敗董的部將,追至堵陽,董隻得率眾投降。
劉秀馬不停蹄,一路追到宛城,穿過宛城後,繼續追擊,直到小長安,劉秀的兵馬終於追上了鄧奉。
鄧奉隻得迎戰,劉秀親自率眾作戰,大敗鄧奉。
鄧奉逃回營寨,劉秀率軍包圍。
過了一會兒,鄧奉袒露著臂膀被朱佑押送到劉秀麵前。
朱佑押著鄧奉向劉秀請罪,劉秀當場赦免朱佑。
而後鄧奉叩頭請罪,劉秀看著鄧奉年輕而愧疚的神情,不禁充滿了憐惜。在宛城之畔的小長安,劉秀曾經失去了親人——二姐劉元和二哥劉仲,如今二姐夫家的親侄兒就跪在自己麵前請罪,自己怎麼能忍心殺了他。他是那麼年輕而勇猛,他是那麼陽光而單純,而他的罪過又是那麼讓人心碎。
站在劉秀兩旁的將領們憤怒地看著鄧奉,恨不能將鄧奉碎屍萬段。
鄧奉一臉平靜,所有的憤怒與仇恨,他視而不見,他隻在乎劉秀之心。鄧奉看了一眼劉秀,見劉秀滿眼責備與憐惜,不禁滿心羞愧,低下頭,不敢再看。
劉秀沒有做聲,將手一揮,令人將鄧奉押下去。
劉秀掃過眾人,平靜問道“各位將軍,如今鄧奉投降,大家有何建議?”
眾人見劉秀麵無表情,都不出聲。
朱佑搶先道“陛下,鄧奉是誠心歸降……”朱佑見劉秀臉色冷峻,神情不悅,不敢再說。又見眾人眼含怒意地看著自己,猛然意識到自己不應該來替鄧奉求情,至少第一個為鄧奉求情的不應該是自己,畢竟自己是鄧奉的俘虜,又是自己押送鄧奉來歸降。
幾個月前,朱佑率軍救援堅鐔,被鄧奉阻擊並生擒。朱佑被俘後,一直被鄧奉待若上賓。其實在鄧奉內心深處,並沒有真正想過要背叛劉秀,鄧奉當初起兵不過是因為對吳漢暴行的激憤。對吳漢等將領的屢戰屢勝,並沒有帶給鄧奉欣喜,反而讓他陷入了更大的無奈與迷茫,但事已至此,他知道再也沒有回頭路。擒獲朱佑後,鄧奉又心生僥幸,他知道朱佑與劉秀從小交好,又同在長安求學,兩人感情深厚。所以,從生擒朱佑那天起,鄧奉對朱佑就格外友善,自己終究有一天要麵對劉秀,他需要有一個人把自己帶到劉秀麵前,朱佑就是最適合不過的人選。吳漢等人知道朱佑被鄧奉生擒後不僅沒有與鄧奉翻臉成仇,還與鄧奉成為親密朋友,都非常憤慨,這些將領們被鄧奉打敗,心中痛恨鄧奉,連同朱佑也一起恨了,眾人此前已建議劉秀解除了朱佑的官職和爵位。
耿弇見大家不說話,按耐不住,上前道“陛下,鄧奉本是深受陛下信賴的將領,卻公然反叛陛下,不僅給百姓帶來了災難,而且給朝廷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對陛下統一天下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臣以為當誅殺鄧奉以警示他人。”
耿弇和鄧奉都是劉秀手下年輕的猛將,如今卻走在不同的兩端,劉秀心情複雜,一言不發,又看向其他人。
岑彭道“陛下,鄧奉反叛,橫行經年,陛下若不親征,恐怕宛城軍民都難以保全。陛下親至,鄧奉尚不知悔改,還與陛下交戰,若非戰敗,隻怕仍要負隅頑抗,此種惡行,不可縱容。”
劉秀默不作聲,在心裡為鄧奉難過,鄧奉啊鄧奉,你為何讓如此多的人恨你,怪隻怪你勇猛魯莽而不知天高地厚。劉秀突然看向王常,問道“漢忠將軍以為呢?”
“陛下,光複漢室就不能縱容反叛。”
劉秀點點頭,明白了眾人之心,自己如果一意保全鄧奉,隻怕讓眾位將軍寒心。鄧奉年紀輕輕,卻擊敗了自己手下這些曆經惡戰的大將軍們,還殺了無數朝廷將士,在將士心中已鑄成了不可饒恕的過錯。
劉秀心中雖然痛惜鄧奉,但也無可奈何。
劉秀對眾位將軍道“鄧奉背信棄恩,反叛朝廷,給國家與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罪不容赦,當予以處決。”
劉秀心中一酸,說不下去,也不忍再去看望鄧奉。
處決鄧奉後,劉秀到宛城看望城中軍民,論功行賞。堅鐔晉升為左曹,深受劉秀信賴,被常留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