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隴西之行1_允冠百王劉秀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77章 隴西之行1(1 / 2)

允冠百王劉秀傳!

331

建武三年的夏天,整個中原猶在一片混戰之中,西北涼州卻寧靜得恍如太平盛世。時值盛夏,山巒縱橫的天水郡一派生機勃勃,綠地起伏,草木豐茂。

隗囂坐在王府花園的大涼亭裡,手下將領幕僚們圍坐一圈,一如往常,享受著悠閒的午後時光。偶有輕風吹過,廊亭上藤條搖動,暗香流蕩,光影婆娑。

眾人隨意閒談著,無外乎雄霸一方或匡複漢室的話題。自從隗囂接受了洛陽的任命,這樣的爭論就從未停止,隗囂一直不置可否,中原的戰亂距離這裡很遠,隻要沒有人入侵自己的地盤,隗囂就樂得在安閒中觀望。

隗囂往椅子上一靠,輕輕仰起頭,饒有興致地地聽著眾人互不相讓的爭論。

這些人中,班彪年紀最小,剛剛二十出頭,青衫細瘦,臉闊眼大,像一尊瘦相的大眼菩薩。班彪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祖父班況是漢成帝時的越騎校尉,父親班稚是漢哀帝時的廣平太守。劉玄占有長安時,年少的班彪原本想在長安圖謀發展,卻不料不僅未被劉玄重用,反而差點在動亂中喪命,幸有隗囂的幫助才得以保全。後來班彪跟隨隗囂一起逃難到天水。班彪精通曆史,擅長著述,深受隗囂賞識。

坐在班彪旁邊的是馬援,馬援年屆四十,身材魁偉,容光煥發,說話時眼光如炬,照到人心底一般。馬援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趙奢曾大敗秦軍,得趙惠文王賜號為“馬服君”,後來,趙奢後代便改姓馬了。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在漢武帝時因功被封為重合侯,但馬通的兄長牽涉到謀反,連累到馬通被殺,到馬援的祖父與父親時,馬家日漸衰微,馬援父親早逝,到馬援幾個兄弟長大時,馬家開始重新發達。馬援三個哥哥馬況、馬餘和馬員都很有才能,在王莽時都做到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馬援年少時胸有大誌,不願圄於詩書,便對長兄馬況說想去邊地放牧,希望有機會施展鴻鵠之誌。馬況支持並勸勉他,“一流的工匠從來不會向彆人展示粗陋的作品,你有大誌,現在雖未顯露,但一定會大器晚成,好好去追求自己的誌向吧!”

馬援還沒有動身,馬況就去世了。馬援住到墓地為兄長守孝一年。後來馬援作了郡中的督郵,有一次押送一名重罪囚犯到司命府,馬援可憐罪犯,私自將他放掉,因無法複命,隻好逃亡到北方的郡縣。不久天下大赦,馬援就在當地放牧,周圍的牧民發現馬援能力出眾又有信義,都紛紛依附於他。馬援帶著數百戶人家遊牧於隴漢之間,並常常激勵手下賓客,“大丈夫立誌,窮且益堅,老當益壯。”不久,馬援積累下豐厚財富,他對眾人道“經營財產,是為了能夠施舍拯救他人,不是為了作守財奴!”然後把所有財產分贈給親戚朋友。

後來,馬援被王莽的堂弟王林選拔任命為新城太守。王莽敗亡後,馬援和時任增山太守的哥哥馬員一起到涼州避難,馬員聽說劉秀稱帝,便去投奔劉秀,被劉秀拜為太守。馬援留在涼州,被隗囂拜為綏德將軍,馬援見識非凡,深受隗囂器重。

馬援旁邊是西州名士申屠剛,扶風茂陵人,祖上申屠嘉是漢文帝時的丞相。申屠剛在漢平帝時為官,在王莽篡位後避難河西,後來見隗囂雄才大略,禮賢下士,便歸附隗囂。

申屠剛旁邊是河南開封人鄭興,鄭興博學重義,更始時被拜為涼州刺史,更始敗亡後西歸隗囂。

在座還有周宗、楊廣、王元、王遵、行巡等人,都是精通兵法善於用兵的將領,當初隗囂起兵時,正是這些人率兵把王莽的官兵打得大敗。

除卻庭院中的豪傑名士,隗囂手下還有牛泔、任禹、王孟、高峻、王捷、皇甫文等一大批得力乾將,鎮守在隴西郡縣的各關隘處。

隗囂一邊聽著眾人議論,一邊暗自思量,這些都是天下一流的名士與英雄,都願意與我圖謀大業,我隗囂難道需要聽命於洛陽嗎?

這是一直困擾隗囂的問題,也一直是隗囂手下人爭論不休的問題。大家雖然爭論不下,但也不急於選擇,現在天下正亂,隻需靜觀其變。

對於劉秀,很多人還很陌生,連隗囂也不知自己與劉秀曾有過一麵之緣。大家對劉秀遠不如對更始皇帝劉玄的熟悉,隻知劉秀是南陽宗室子弟,是劉演劉伯升的兄弟。但現在關於他的消息越來越多,大家對他也日漸熟悉。

眾人正在爭論秦始皇與漢高祖功業高下之分。

班彪道“秦始皇雖然是暴君,但其功業卻足可千古。自三代以後,秦始皇開創國家統一之先河,又統一文字、度量衡,為千古效法。此等功績,非山川土地可比擬。高祖是真命天子,建立統一大業,開拓大漢光輝,也是千古英雄,但憑史而論,秦始皇立意高遠,功業更勝一籌。”

王遵反駁道“未見得,秦始皇開創的基業自秦穆公便已開始,他的策略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就已經為他製定好了,他一出生,就站在一個搭建好的高台上,他不過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站在這個高台上,隻要沒有走錯方向,就必然走到統一。而高祖起於草莽,正值天下破亂,兵戈相向,豪強相爭,他最終令天下一統四方聽命。而且他的後代使漢祚綿長,匈奴遠避,才有了大漢文明之基業。秦王朝不過二十載便煙消雲滅,而漢王朝延續數百年,使中原文明深入人心。國家的威儀始於大漢而非秦朝,由此可見,高祖之功業當勝於秦皇。”王遵是長安霸陵人,父親在漢平帝時任上郡太守,王遵為人豪邁俠氣,早早就跟隨了隗囂。

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原本就是一個沒有定論的話題,不同的人便會有不同的看法。隗囂一向謙遜謹慎,每有爭論,他總是微笑著認真傾聽,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他心中雖自有主張卻從不輕易駁斥他人,所以大家與他一起,既能坦然相爭,又對他傾心相服。

鄭興道“秦始皇功業顯著,但其罪惡深重,功不掩過而能垂千古,罪不彌功而禍及當世。高祖開創新天地,重建太平盛世而有子孫繁盛百姓安居,此乃天子之大功,推行孝治,天下儒道盛行而奠定文明,此乃文治之基業,因有文治之功,才有後來漢室興盛驅逐匈奴於萬裡之外,此乃國家威儀與民族氣概,非秦始皇可比。所以我以為,二人俱是創業之大成者,不同時代不可相論高下。”

班彪問隗囂道“大王以為呢?”

隗囂看見一隻飛蟲落到桌板上,低頭輕輕吹了一口氣,笑道“祭酒之言甚是,兩位俱是創業之大成者,不可相較高下。”飛蟲飛走了,隗囂坐直身子,“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更欽佩高祖。秦始皇之偉業,三分之一的功勞歸於秦國曆代君王的努力,從秦穆公至秦始皇,幾乎沒有昏君,都能潛心經營而使秦國在列國中脫穎而出。三分之一的功勞歸於商君,商鞅之於秦國,在於統一,統一度量衡與文字就統一了文化與行為,統一中央政府至郡縣鄉村就統一了國家結構,激發全民建國就統一了經濟建設,嚴格獎懲實行官民平等升遷就統一了法治規矩。商君之作為,實際已經建立了統一基業,剩下三分之一才是嬴政之功勞,能夠延續先王之功,能夠光大商鞅之法,並能任用範睢、王翦等將相,所以他能夠成就千秋之功。但其千秋偉業卻隻圖謀個人私利而不欲萬民同享,所以,皇陵未成而身先死,長城未竟而國先破,想傳遞江山於萬世卻不料不足兩代便敗亡。敗亡之君何足道哉!高祖起於草莽之間,奮發於亂民之中,舉重若輕,氣度恢弘,不但重新統一破碎的江山,而且休養生息,藏富於民。高祖雖不好詩書卻懂得禮教天下,生性不羈卻至情至孝,粗礦豪邁卻將大漢的文明威儀遞於後世而傳於四海。所以,我更欽慕高祖之雄風,實為天下英雄!”

眾人都知道隗囂向來對漢高祖劉邦推崇備至,才對漢室存有忠義之心,一直以光複漢室為己任。當初天下反莽,隗囂率眾起兵,聽說劉玄獲取長安,毅然響應征召,卻沒想到更始破敗,自己險些喪命,隗囂從此對天下劉姓存有戒心。雖然手下不少人勸說他,既然已經接受了劉秀的任命,就應早日派使節去洛陽晉見劉秀,但隗囂遲遲不決,意在靜觀時變。


最新小说: 駙馬城 戰神周侗傳奇一一水滸前傳 練氣士穿越都市 按摩帶法術,富婆群徹底炸鍋了 真不追你又不開心了 我,帝尊歸來,強億點點有問題? 被綠後,我成了蓋世神醫 娛樂:大明廠公的我,成了影帝 重生1987,從縣醫院開始外科成聖 我奇門醫聖,出獄後全球震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