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山的麥苗保住了,另外幾家的麥苗也保住了。
岐伯說,這個有水的洞,你給起個名。公孫軒轅想想,早上任山說麥子渴死了,驚出了一身汗。就叫驚吧。後人就叫它——井。
接下來,公孫軒轅帶頭改進生產工具,使用木耜,發明了石鉞、石製三角犁形器,穿孔石刀、石鐮、蚌鐮等等得到推廣和普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他充分認識到,必須挖掘土地潛力,廣耕耘,勤播種。才能讓人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鼓勵大家開墾荒地,多打糧食。獎勤罰懶,誰要是荒廢了土地,就沒收歸公,誰開墾的荒地,打的糧食就歸誰所有。
三年時間,西陵氏族糧草豐足,人強馬壯。公孫軒轅聲名遠播。臨近的幾個氏族紛紛歸附。連西陵氏族在內,一共是六個氏族。大祭司岐伯建議,從新命名這六個氏族,分彆為熊、虎、貅、貔、羆等,西陵氏族被命名為熊,也是他們的圖騰。六個氏族成為一個大部落,公孫軒轅再叫大酋長,已不合適。他是大部落的領袖。
岐伯說了一段振聾發饋的言語。
初始,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裡。後乃有三皇。
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經脈為地裡。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天地初立,始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人皇最貴。傳說天皇兄弟一十三人,號稱“天靈”,其中一人發明數字,繼而發明“天乾”、“地支”。人們認為他是仙人下凡,推他為領袖,號稱“天皇”。
天皇出生於天靈山,立都“天都”,年號“天皇氏”。其餘十二人帶領自己的部族,各居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
天皇之後,地皇興起。地黃共有兄弟十一人,興起於熊耳、龍門等山。地皇悉地力種穀疏,勵精圖治,欣欣向榮。
後期,地皇氏已經衰敗,天災人禍橫行,地裂山崩,洪水泛濫。
此時,人皇九頭,乘雲四,駕六羽,出穀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六千年。
自人皇起至公孫軒轅立國,分為十紀
一是“九頭紀”,人皇時期兄弟九人執政。
二是“五龍紀”,有兄弟五人分而為政,名為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
三是“攝提紀”,共五十九姓治天下。
四是“合雒紀”,以三姓治天下。
五是“連通紀”,以六姓治天下。
六是“敘命紀”,以四姓治天下。
七是“循蜚紀”。
八是“因提紀”。
九是“禪通紀”。
十是“疏仡紀”。
自九頭紀至敘命紀共傳八十三個政權。循蜚紀以後記載不詳。禪通紀終於炎帝神農。疏仡紀則始於爾。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昆蟲。曆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故而“地獻草木”、“九牧昌教”。
現天下四分五裂,天降大任,開疆辟土,上承天命,下順民情。故因立國,國號“有熊”,爾即國君。
公孫軒轅采納了岐伯的建議,改姓為姬,定都有熊,成為有熊國君。時姬軒轅年方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