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列車軌道,如今就明記手底下這些工人最有經驗。
這幾年揚州大開發,基建能建的也基本完成了。
現在等於是又給他們找了一個龐大的工程,要修建連通三地的軌道,還有在沿途州府設立站點,這可都是龐大的工程,用工人數極多。
不僅明記手底下這些人,各地勞工,也都有了活做。
等於是又間接拉了一波就業與經濟。
而楊憲當初接手的沈家產業裡頭,就要數酒樓最多。
劉鏈養的那些雞、鴨、豬,就算找不到一個買家都沒有關係,完全可以內部消化。
楊憲準備將明記名下各個產業,分彆成立自己的子品牌。
出於一些考量,這些產業起碼要在表麵上看起來,要並非明記產業。
明記背後掌控就行。
如今這些酒樓,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叫悅來酒樓。
中華飲食發展到明朝,其實菜品已經算比較豐富了。
但是與後世比起來,依舊不在一個檔次上,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調味料不行。
如今因為楊憲的關係,土豆這些作物的提前出現。
讓大明百姓,起碼是江南地區的百姓,基本上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如今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從吃飽到吃好。
衣食住行,隻要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那就是明記努力的方向。
幾個月後。
整個江南,所有悅來酒樓都推出了一道特色菜,那就是叫花雞。
叫花雞最早出現就是在明朝,而且就是在江南。
當然,等到它真正逐漸流傳開來,並得到了一些貴族和富人的喜愛,則是要到明末和清朝。
當時的叫花雞以雞肉的鮮嫩和調料的獨特香味而聞名,成為了宴會上的一道重要菜肴。
楊憲派人打聽了一下,發現此時江南地區並未出現這種菜品。
就直接從係統裡兌換出相應食譜,拿來自己用了。
當然食譜提前去朝廷專利部門,申請了專利。
楊憲之所以選這道菜,是因為這道菜製作工藝並不複雜,完全可以進行標準量化生產。
他的構想是將其打造成後世開封菜裡的炸雞那樣的定位。
當然了,如今在這個時空,既然叫花雞不再是叫化子發明的,那麼名字也得跟著改一改。
楊憲本想遵循典故,叫富貴雞,後來一想,這典故和乾隆這貨沾上關係,就有些晦氣了。
最後將其取名為荷葉雞。
簡單明了。
要知道叫花雞,當打開荷葉,用小錘將外頭那層泥給敲開後,那一瞬間釋放的香氣是非常濃鬱的。
直接就能夠從酒樓大堂,給飄到大街上,讓那些路過的客人們,忍不住抽動鼻翼。
隻要是經濟寬裕,手裡還有點錢的,聞到這香氣後還能挪得動腳步的,著實不多。
基本上,從悅來酒樓外走過的客人,都會被吸引到酒樓裡,嘗一嘗這美味佳肴。
而且叫花雞,不像其他的菜品,不好打包。
叫花雞打包賣,反而更加效率。
被叫花雞吸引進入酒樓的客人,自然多少也會點一些其他菜品。
但凡隻要是在悅來酒樓吃過的客人,下一次便不會再去其他地兒了。
廚藝向來是三分工,七分料。
刨除廚藝最頂尖的那一撮,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存在之外。
就拿一般廚師,水平相差不是太大的情況下,用料實在是太重要了,這裡的料除了食材本身的原材料外,還包括調味料。
此時,其他酒樓的調料拿頭和背靠明記的悅來酒樓比。
雪花鹽雖然已經全國推廣。
可白糖如今還是明記獨占。
然後就是一些其他辛香料,比如胡椒,這些調味料對於一般酒樓來說太過奢侈。
可對於如今已經開始進行海上貿易的明記來說,成本其實並不高。
楊憲有意日後,將這些調味品的價格統統打壓下去,將它們成為大明老百姓們日常灶台上能夠隨意使用的物品。
可此時此刻,依舊還是奢侈品。
這點和玻璃的情況又有些不同。
玻璃是楊憲主動為之,畢竟玻璃製品的產量控製在他手裡,他想要拉低價格隨時都能做到。
而海上貿易的規模想要變大的話,得要時間。
將那些作物本土化,同樣需要時間。
因此對那些食客來說,與悅來酒樓的酒菜相比,其他那些酒樓的飯菜就要顯得寡淡無味了。
讓劉伯溫父子回青田老家養雞,這一招棋的後手在這。
繼紡織業之後,楊憲終於開始向酒樓行業動刀了。
之前還在笑話那些紡織商,那些從事酒樓業的江南富商們,開始坐不住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商場如戰場。
看著自己旗下的酒樓生意一日不如一日,自然要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江南酒樓行業的龍頭富商陳燎原,讓手下去悅來酒樓買來一隻叫花雞,他想要看看這玩意是否真的外界傳的那麼好吃。
陳燎原看著,下人買回來擺在桌子上的一顆大泥蛋子,皺了皺眉頭,開口道:“我不是讓你去悅來酒樓買荷葉雞嗎,你怎麼給我買了一個泥蛋子回來。”
那個下人見陳燎原動怒,急忙開口解釋道:“老爺,這就是悅來酒樓的荷葉雞。”
“你說這是荷葉雞,荷葉和雞在哪?你這是讓我吃泥巴嗎?”陳燎原還是有些不相信。
“悅來酒樓那邊說了,要吃荷花雞,得先用錘子砸開外頭的這層泥封,才行。”下人緊張解釋道。
“那你還楞在這乾什麼,快去找錘子,把它給砸開啊。”陳燎原沒好氣道。
下人慌忙離去,沒一會兒,便拿著一個小錘子走了回來。
然後隻見其十分忐忑走到桌前,舉起手中的小錘子,朝著桌子那顆泥蛋子砸了下去。
“哢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