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逃兵,自然是因為這些士兵們過得不好,心裡受委屈了。
divcass=”ntentadv”軍隊改革思路其實和楊憲之前教育改革,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朱標豁然開朗,開口道:“還請楊卿細說。”
楊憲開口道:“其一便是產權明細,分到各軍戶手頭的軍田,所有權歸朝廷,使用權就徹底交給他們。除了不能買賣外,他們可以自己耕種,也可以安排自己的親屬來耕種,耕種所得朝廷拿走一成,剩下九成全都屬於軍戶自己。”
按照現有規定,屯地的屯軍由於老去或者調遷或者事故等原因不能夠耕種了,必須將軍田交還給朝廷。而且因屯田隸屬官家,糧食征收數額很高,規定每位屯軍除了留正糧十二石食用外,還需要交納餘糧十二石給所屬衛、所的軍官,作為俸糧。
由此可見,軍屯是有著很明顯的經濟強製特征的,剝削很重。
可以說按照原本規定,這些軍士除了自己口糧外,其餘產出那是全都要被朝廷給拿走的。
而現在楊憲留了九成給軍戶。
那上交的二成,等於是租田的費用和稅收的總和。
這樣一來,單論收入的話,軍戶就要比外頭的農戶要高很多。
提高一個職業社會地位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它的經濟地位。
因為兩者是密切相關的。
以前大明的軍戶就是一群沒有田產,給自己百戶、千戶的免費長工而已。
“楊卿的方法是好,可這樣一來,朝廷在軍隊上就要額外投入大量的財政。”朱標開口道。
楊憲開口笑道:“能夠花錢解決的事情,都不是事情。還有殿下不會真的以為,憑借衛所製度,靠著這些軍田,就真的能一直養活大明的軍隊了吧。”
老朱最得意的“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件事,終究隻是一種理想。
即便是後世,世界各國軍費占gdp的平均比例也在2以上。我國23年是1.32)
彆看2小,要知道gdp可不是國家的財政收入,而是這個國家國民一年內勞動創造的財富總和,其中包括商品和勞務。
楊憲接著開口說道:“如今全國各地衛所,確實都有不少田產,可過個幾十年之後呢?”
“一個軍戶生了五六個兒子,等他們長大了,難道你還指望他們能吃一個人的飯嗎,是不是要繼續分軍田。”
“隻要軍戶的人口數量增長的夠快,就可以達成撐爆衛所製度所需要的人口極限。”
“如果不繼續分軍田,那些百戶、千戶們到最後,是不是就隻能去喝下麵那些軍戶的血了?”
“因此指望不花錢養軍隊,不現實。至於說如果軍隊缺糧的話,很好解決,朝廷出錢再從那些軍戶手中把多餘的糧食買回來就行了”
聽了楊憲的話,朱標眉頭皺更深了,他開口問道:“可即便如此,可軍田的總數量還是沒有變,因此楊卿所說的,當軍戶人口數量增到一定程度時,將會撐爆此衛所製度所需人口極限的這一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楊憲笑著點了點頭,開口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很多,首先臣問一句殿下,我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有一些軍戶,他們的下一代不想當兵呢。”
“這個自然。”朱標開口回道。
除非是真的吃不起飯了,不然誰願意乾這種把腦袋彆在褲腰帶的活計。
這點所有人都知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朱元璋和劉伯溫才搞出了如今的戶籍製度,用來解決兵源問題。
楊憲的話把朱標徹底搞胡塗了。
楊憲開口道:“殿下,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一點,那就是大明究竟需要多少士兵。隻要確定了這一點,然後就想辦法把士兵數量維持在這個承受區間之內即可。”
在楊憲看來,隨著大明科技漸次走高,士兵貴在精,而不在多。
朱標開始有些聽明白楊憲想說的了,也就是說,軍戶後代不必要強製他一定當兵。
將大明士兵數量維持在一定區間內,這樣一來也不會拖垮朝廷的財政。
可對此朱標還是有些擔心,開口道:“楊卿,如果這個口子一開,會不會出現大量軍戶後代不想當兵的情況,這樣一來,朝廷兵源將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楊憲輕輕搖了搖頭,笑道。“隻要士兵軍人的待遇夠高,又何愁沒人願意當兵。”
“殿下的目光可以看得更遠一點,到時候完全可以將征兵範圍擴大到全國。”
朱標開口問道:“楊卿是打算采用募兵製?”
按楊憲所說的,征兵範圍擴大到全國的話,就是募兵製。
而對於募兵製,朱標心裡多少還是有些沒底的。
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事就是“慫宋”的前車之鑒。
當然募兵製也有過輝煌的時候。
募兵製起源於吳起變法,而募兵製的巔峰,就是那名震天下的魏武卒!
其中最亮眼的戰績,就是五萬魏武卒把五十萬秦軍給暴揍了一頓。
但是當時荀子就發現了魏武卒最為致命的弱點,就是魏武卒選拔的條件過於嚴苛。
選拔選拔,你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從一群人裡頭選出來一群超人的。
因此隻會有一時的魏武卒,不會有永世的魏武卒。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