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鈺的放網,放在業餘選手之中,質量還算不錯,但在湯老師看來,此放網既慢且高,到處都是漏洞,哪裡還會跟他客氣,一個跨步飛身上網,以反拍將之撲殺。
網前球被撲,哪怕換成專業球員都很難施救,四旬多的洪樹達,哪裡能夠做出及時反應,隻能望球興歎!
看著首球被湯老師輕易得手,“罪魁禍首”史金鈺,臉色顯然不太好看,歎息過後,心裡暗想,專業選手果然名不虛傳,球路還是儘量避開這位湯老師吧,嗯,專打校長!
第二回合,負責接球的是洪樹達老師,他顯然汲取了史金鈺的教訓,在接發球時,以撲球將球撲向了對方的正手後場。
洪老師的動作顯然比史金鈺更加規範,隻可惜,他的撲球質量仍然差強人意,撲擊之後,羽球非但沒有下行,相反,還有向上飛行的趨勢。
完成接發的洪老師,顯然對自己的撲球不太滿意,當然,原因他很清楚,湯老師的發球質量太高了!
湯老師是專業球員出身,她的發球經受過良好的訓練,嚴格遵循著技術規範,發球質量豈是草台班子可比?
洪老師的這一次撲球,放在董明眼中,相當於送給了對手一擊必殺的機會,假如他在場上肯定不會客氣,隻不過,此時場上接球的不是他,而是周校長。
董明看到,周校長的動作還算規範,移動之中也知道啟動步的運用,可是,周校長無論是啟動,還是步法,腳下都顯得綿軟無力,根本談不上速度。
周校長的速度慢,卻不影響他接到此球,不過進攻機會嘛,完全與他無緣,非但無緣進攻,由於接球點較低,周校長隻剩下了兩個選擇,放網或大力抽後場。
相比而言,抽後場技術簡單,卻容易招致對手進攻,而放網難度較高,但如果質量達不到,容易被對手撲中,要知道,在雙打時,網前肯定有人的。
周校長選擇了放網,沒有變線,以直線將球放置對手的反手網前。
洪史組合守在這一邊的,正是洪樹達,他原本站在腰位,看到周校長放網,連忙上網,他的速度比周校長略快,在高點位拿球,卻也沒能形成撲球,洪老師明智地躲開網前的湯老師,將球挑向了對手的反手底線。
底線高球,即便挑得再如何到位,處理起來卻沒有什麼難度,周校長選擇直接下壓,點殺直線。
周校長點殺的位置,由史金鈺防守,因殺球力道並不算大,他非常準確地判斷出羽球落點,大力將來球抽出斜線,飛向對方的正手後場。
對於這樣一個來球,正常來說,應由後場的周校長,但通過前麵的觀察,湯老師對周校長的能力已經有了一個大概判斷,知道此球留給周校長處理的話,極易形成被動,因此,大膽快速後撤,拿到了此球的控製權。
湯老師後退拿球之際,已經形成了被動,失去了進攻的機會,她沒有猶豫,以直線高遠球實施過渡,在她打出高遠球後,與周校長兩人在場上分守兩側。
湯老師的高遠球,落入了洪樹達手中,董明看到洪樹達拿球後,對場上形勢做出了快速判斷,然後沒有進攻,打出了一拍斜線滑板吊球,任誰都看得明白,他的這一球,是奔著周校長去的。
因周校長之前的準備主要是為了應對接殺,麵對洪老師突然出現的吊球,周校長的反應好似後知後覺,慢了半拍,腳下的移動也如同在泥沼中散步,眼看這一球就懸了。
果然,周校長勉強挑球之時,由於接球點過低,羽球在飛起的瞬間,被球網攔了下來,對方得分。
雙方打成了一比一平,交換發球權,由洪樹達發球。
接下來的比賽,因洪史一方出於對湯老師的忌憚,幾乎將球都打到了周校長手中,但即便他們再如何小心,周校長一方,也很快確立了領先優勢,並且這一優勢仍在逐漸擴大。
對於泰山中學幾位老師的實力,董明很快得出判斷,三人以洪樹達水平最高,雖然他的速度不快,控球能力最強,並且還有不錯的反手能力,一場比賽下來,很少出現明顯失誤,應該可以算是一位不錯的業餘選手。
而周校長經驗也相對老道,但他最大的缺陷是兩慢,速度慢、出球慢,此兩慢讓他在球場上比較被動,如果不是湯老師多次及時補位,最終誰輸誰贏很難預料。
至於那位史金鈺,他的技術在三人之中最粗糙,然而,由於他是體育老師出身,身體素質在三人中最好,所以,他的綜合實力應在周校長之上!
隨著周校長一記威力不大的進攻,被對手防起,又遭遇網前的湯老師的封殺,這場較量結束,周校長與湯老師一方獲勝。
就在比賽結束的刹那,董明忽然聽到了身後傳來了一陣突兀的掌聲及叫好之聲,回頭看去,發現居然是潘大媽,心裡訝然,大媽什麼時候又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