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姐大鬨溫陽縣!
第
金鬥山二女藏銀
崔家莊四姐收徒
再說那十月十六日下午,在觀音山北石佛寺觀音堂大殿前的比武台上,溫陽城陳記木匠鋪的陳寶山力戰孝義東盤良村的馬剛升。那陳寶山正要為來自河南鄭州的溫陽城住戶郭立報仇之際,忽從比武台北飛起一隻梅花寶鏢,那鏢高速旋轉而來,如一道電光,劃過陳寶山喉側,陳寶山負傷倒在台下。接著,從比武台北邊跳上兩名身穿紅衣,披著黑鬥篷的年輕女子。她們乾淨利落的幾下子花拳繡腿打倒了護台武士,奪走兩名中堡女子手中的銀盤,縱身飛過觀音堂大殿去了。那兩名被東堡宋均稱為“飛賊”的女子在瞬間鏢打陳寶山,趁亂劫走台上賭銀,救了孝義東盤良村馬剛升一命,惹得那觀音山上一時沸沸揚揚,賭氣受挫。
卻說,那兩名女子可不是彆人,她們正是西堡白春凱的兩個女兒——白玲玉和白玲芳。她姊妹二人,在北武當山千峰庵跟著千峰師太學藝已滿八年。姐姐白玲玉今年已十九歲,妹妹白玲芳也已是十七歲的大姑娘了。姊妹二人都已出落的亭亭玉立,花容月貌。姊妹二人在這八年來,都學到了千峰庵千峰師太和真武觀玄空道長的道家武功真傳。她們美麗姣好的麵容裡都帶著幾分剛毅,有著一般漂亮女子所無法比擬的英武氣質。那天早晨,她姊妹二人早早起床,結束停當,庵堂裡見過師傅,拜過無上太乙天尊,便雙雙持劍出庵晨練。
有詩為證
仙山晨霧動霜枝,神劍嬌娥映彩曦;
峰險嶺橫寒徹骨,紅梅傲綻雪光頤。
一個多時辰後,姊妹二人才從那“集雄、奇、險、秀於一峰”的北武當山主峰香爐峰舍身崖前練劍歸來。姊妹二人在庵房剛剛一起吃了點早飯,千峰師太過來對她二人道“南海觀世音菩薩剛剛傳來法旨,要你姊妹二人立即下山去拜張四姐為師,繼續深造,以備大用。”白玲玉道“師傅,張四姐是何人?”千峰師太道“張四姐乃是天宮玉皇大帝的四女兒,南海觀世音菩薩的大徒弟。她為了與溫陽縣崔家莊的青年樵夫崔文瑞成親,了卻一段恩愛千年的天緣配姻緣私自下凡人間。今年八月初,為了救遭到惡霸和贓官聯手陷害的夫君崔文瑞出獄,她曾聯合溫陽縣花花寨巾幗英雄花春英、花廷瓊的人馬大鬨溫陽縣,殺了溫陽縣東莊沿惡霸王半城和狗縣官費一芳。後來,張四姐又多次救了欽差包拯包大人,還救過奉旨來溫陽縣的楊文廣將軍,她也被朝廷封為‘護國一品夫人’。你姊妹二人能拜張四姐為師是因你姊妹二人與張四姐有師徒之緣,這是你二人的造化,也是我河東龍王山的容光。”
尊敬的看官,書中悄悄闡釋,什麼是龍王山呢?原來,龍王山就是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北武當山的古稱。這龍王山千峰庵雖是道教仙姑的庵堂,主要供奉無上太乙天尊,信仰三清,可師太千峰道姑卻也非常尊崇觀世音菩薩,庵內也設有觀音堂,千峰師太與眾弟子也是日日朝拜,從不間斷。在她們師徒眼裡,觀音菩薩早就變成了救苦救難的道教神仙。故此,感動了南海觀音,觀音菩薩也便與這千峰師太心靈感應,關係逐漸密切起來。
有詩為證
千峰師太出仙房,東北西南看八方;
萬裡相知雲接海,觀音入駐道姑堂。
卻說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聽了師父的話,不知是歡喜,還是舍不的師父,隻見姊妹二人眼中淚珠欲滴。這時,真武觀的玄空道長也飛身過來說道“姑娘們不必依依不舍,還是去吧,為了你二人的前程,為了龍王山的容光,這是天大的好事,這是千年不遇,萬載難逢的福緣和機遇啊!”說著,玄空道長將兩口玄天劍贈與她姊妹二人,又傳授了她們幾句要緊的玄天口訣。千峰師太道“好你個老滑頭,今天是不是還有保留?”玄空道長笑著搖頭道“沒有了,沒有了,連我的老骨頭都傳給你的兩個寶貝徒弟了。”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接了神劍,記了口訣,雙雙跪下來謝了玄空道長。千峰師太命人取兩件黑鬥篷出來,親自給她二人披上,又給她二人各帶了一種龍王山千峰庵裡的庵傳利器——千峰庵梅花寶鏢,要她二人立即動身下山。
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這才拜彆了師父和玄空道長,彆過了山上來送行的眾多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們,施展北武當神功之一的禦劍天遁之法,飛下山來。
隻見姊妹金蓮點,飛下白雲間;
劍指鷹嘴崖,出了方山縣;
耳邊鬆濤遠,眼前過城關;
忽聞戰鼓聲,已到觀音山。
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聽到觀音山戰鼓聲如雷,看見山頂有人好像在比武,便收起禦劍天遁之法,落下地來。姊妹二人在那雪臥茅根,鳥鳴棘叢的半山腰收起玄天劍,順著一條冰雪覆蓋的小路向山上走去,走了沒幾步,她們迎麵碰到一名正在挑柴下山的年輕樵夫,白玲玉問道“請問樵子大哥,這山上是什麼人在擂鼓比武?”那樵夫見是兩個絕色女子在問他,心想這不是張五姐、張六姐下凡來吧?想到這裡,那年輕樵夫話便多了起來。他放下柴擔,擦了把汗水,將溫陽縣五堡聚賭,四方賭棍見利忘義殺人奪銀,圖財害命之事說了個詳細。聽了樵夫的話,姊妹二人非常憤恨那些在比武台上得勝逞凶的賭棍。再說他姊妹二人聽說是溫陽五堡的人主持賭事,心想她們狠心惡毒的父親也一定在這觀音山上,便辭彆那有些依依不舍,還在作著仙女夢的年輕樵夫,用起輕功飛上山來。隻見
山光暗淡,殿宇蒙塵;
戰鼓聲裡,血雨腥風。
白玲玉和妹妹白玲芳悄悄飛過那觀音堂大殿,落下地來,趁山上眾賭客不注意,姊妹二人悄悄藏身於五堡旗子後邊的台下,偷偷觀看起台上的武賭打鬥來。當姊妹二人看到那陳寶山漸漸占了上風,馬剛升有性命之危時,姐姐白玲玉悄悄說道“救人,奪銀子,走!”說話間,白玲玉的一隻梅花寶鏢已出手。她姊妹二人就這樣說時遲,那時快,跳上比武台,奪了銀子越過觀音堂大殿向北而去。
卻說白玲玉、白玲芳她姊妹二人淩空禦劍,手托銀盤,穿雲破霧,像兩隻鴻雁,轉眼之間,已接近了溫陽縣城,她們在溫陽城北邊的金鬥山頂停了下來。白玲芳問姐姐道“這些銀子如何處理?”白玲玉道“先埋起來,用著了,我們再來取。”她們看見山頂有兩棵大鬆樹,相距不過三丈。兩鬆中間有一塊突出地麵的大石頭,樣子像一頭臥著的青牛。白玲玉抽出玄天劍,指向那石根下,隻見她手腕一轉,青石下立即冒起火光,接著飛沙走石。霎時,那臥牛石下出現了一個石洞。姊妹二人將銀子放入石洞中,埋了起來。玲玉還將那兩隻銀盤銷毀,這才和妹妹玲芳又運起輕功,向東尋找崔家莊,投奔張四姐拜師去了。
有《古風》為證
兒時繼母趕出門,千峰庵裡長成人;
舍身崖前八年苦,迎客鬆旁寒暑功;
喜得道家傳心訣,善舞玄天斷彩虹;
飛鏢能打銀河雁,輕腳可踏海上蓬;
今奉師命下山來,要作四姐兩仙童。
卻說當天傍晚,張四姐正在崔家莊村子後邊的陽坡嶺上空教小玉、廷芳騰雲駕霧之術。忽然,他們三人遠遠看到溫陽城方向飛來二人。廷芳道“嫂子,你看那邊是什麼人來了?”四姐道“是龍王山千峰庵的兩個仙家弟子到了。”小玉道“她們來找姐姐何事?”四姐告訴小玉和廷芳道“是觀音菩薩要她們來找姐姐我拜師的,觀音菩薩是在擔心萬一姐姐的父皇在天宮知道姐姐我久留凡間,必然派天兵天將來,觀音菩薩怕我們人少抵擋不了,所以她要龍王山千峰師太將她的兩個得意仙徒派下山來作我的徒弟。以後,我們家裡就又多了兩個漂亮的姑娘了,你們可要好好待人家呀!”小玉高興的看看廷芳說道“太好了,姐姐放心,既然成了一家人,那有不好好待人家的道理?”四姐、小玉、廷芳三人正在雲端說話,那兩個身穿紅衣披著黑鬥篷的女子卻已落進村裡去了。四姐道“今天,我們就先練到這裡,明天再接著練吧。現在,我們要趕快回去招待客人了。”小玉、廷芳點點頭,跟著四姐按落雲頭,返回村來。
卻說那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先一步來到崔家院門外。她姊妹二人見有兩個年輕人坐在院門外邊的大樹根上說話,便走上前去。白玲玉指著院子問道“請問二位大哥,這是張四姐家的院子嗎?”“是的,這不是院主崔文瑞嗎。”一位年輕人指著身邊的男子道。“哦!原來你就是崔大哥,我姊妹二人有禮了。”說著,姊妹二人向著崔文瑞深深施了一禮。崔文瑞急忙站起身來還禮。那位年輕人道“崔大哥,你招待客人吧,小弟回家去了。”說著,起身去了。崔文瑞剛將二女子迎進院門,四姐、小玉、廷芳便也跟著從大門進來了。
在四姐房中,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拜見了四姐、崔母、小玉、廷芳。姊妹二人說明了來意,四姐全家表示熱烈歡迎。白玲玉、白玲芳對著四姐行了拜師禮,四姐要她們以後也像小玉一樣,對自己隻以姐姐相稱。白玲玉、白玲芳姊妹二人都高興的叫了聲“姐姐!”四姐笑著應答,房子裡洋溢著空前的喜氣。
晚上,文瑞、四姐、小玉、廷芳、崔母一起操勞,為白家姊妹二人擺了一桌豐盛的酒席,為她姊妹二人接風洗塵。酒席之上,四姐讓小玉和白家姊妹二人結拜姊妹。白玲玉十九歲年齡最大,小玉也稱她為玲玉姐,小玉比白玲芳大四個月,白玲芳稱小玉為小玉姐。廷芳也比白玲玉小一歲,就跟著小玉也稱白玲玉為玲玉姐。稱白玲芳為玲芳妹。白玲芳稱崔廷芳為“姐夫”。文瑞在一旁聽了笑了起來,他對小玉、廷芳、玲玉、玲芳說道“你們也稱我姐夫吧!”誰知四人齊聲笑著大聲道“文瑞哥!”四姐、崔母都跟著笑起來,酒席宴上已是一片融洽。
當天晚上,玲玉、玲芳就和小玉住在一起。自此,崔家莊張四姐家就變成六口人的大家庭了。
有《點絳唇》為證
十月寒風,淩空禦劍行多少。白雲峰杳,陣陣鬆濤渺。
來是仙徒,去是仙稱號。崔家到,遇如哥嫂,六口家庭好。
十月十八日上午,雪後的崔家莊已有人傳說——西堡白春凱的夫人韓氏和女兒白琴琴,昨天夜裡在觀音山北石佛寺西廂房內被人殺死。觀音山東西兩堡因此起了內訌,東西兩堡的人馬打了起來。據說後來,是磧口三英即“晴天霹靂”李雷、“頭上飛”李尚、“黃河龍”李灶路過才將他們勸開,賭博在上午又開始了。而且,他們還在收四方賭客的隸屬銀。廷芳將這消息告訴了四姐、玲玉、小玉、玲芳她們。白家姊妹聽了既高興,又氣憤,還有些失落。高興的是竟有人替她母親報了仇,氣憤、失落的是她們姊妹不能親手殺了這個狠毒至極的妖婦。
吃午飯時,白玲玉請求四姐,說她姊妹二人想到觀音山北石佛寺看個究竟。四姐點頭同意,她要二人化裝成賭客去北石佛寺報名,先在觀音山住下來。待溫陽縣衙、溫陽禁軍兵寨、花花寨三家圍剿賭場之時,好作個內應。白玲玉、白玲芳聽了大喜過望。姊妹二人一邊吃飯,一邊高興地答應下來。
這才是
驚聞妖婦命隕,二女心反落空;
遵命化裝男子,要進賭棍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