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按照一定比例,往米漿裡放入一些麵粉,酵母粉,一點點提味的白糖。
再將這些粉末和米漿,攪拌融合,直到沒有任何粉末。
江寧一邊攪拌,一邊說道。
“以前我們老家做大米米糕的時候,是不用酵母粉的。用的都是酒釀。特彆是那種發酵特彆久的老酒釀,往米糕裡一加,不僅可以用來發酵,而且還會給米漿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特彆好吃。”
“米糕裡的白糖,不用加的特彆多。因為大米裡麵有麥芽糖,在發酵的過程中,以及一些活性酶的作用,麥芽糖的甜味會自然而然的出來。”
圍在江寧身邊的嫂子們,一邊看著她操作,一邊聽著她說的話。
聽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詞。ei?寧妹子,什麼是ei?煤炭嗎?還是這個米漿,也看美不美的?”
王春霞一臉疑惑地問道。
她這個發問的人,都把江寧說話的人,都給直接乾懵了。
一時間都沒聽懂她是什麼意思。
江寧仔細想了下她剛才說的話,才明白過來,往下解釋道。
“嫂子們,活性酶——你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微生物——”
說到這裡。
江寧又頓了頓。
微生物似乎也不是那麼好理解。
那就當做一種——
江寧說,“細胞,細胞你們知道嗎?”
嫂子們點頭,“這個好像聽說過。”
“我們人,就是由很多很多個細胞組成的。活性酶,就是一種細胞。我們的嘴巴裡有,胃裡麵也有,活性酶作用是能幫我們分解吃下去的食物。遇到不同的食物,就會發生很多很多的變化。”
“我不是專門學化學的,所以那些我也不是很懂。就是其中有一個變化,當活性酶遇到大米,能產生出麥芽糖。”
“就比如我們吃米飯的時候,含在嘴巴裡,多多的咬上幾口,會吃出一點點的甜味。很多小孩子,吃飯慢吞吞的,一口飯要含著很久,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聽江寧深入淺出的說了這麼多的道理。
嫂子們聽的似懂非懂的。
但是其中一點懂了,那就是大米飯裡有糖!
另一邊。
江寧將攪拌好的米漿,用毛巾蓋上,防止乾燥,也是為了保溫。
酵母粉發揮作用的最合適溫度,是在十五度以上,最近的氣溫有點低了。
好在是白天。
江寧選了個有太陽光的地方放著。
就這樣發酵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等毛巾打開的時候,原本的米漿已經發酵到了兩倍大,產生了一些蜂窩組織。
這就是已經發酵完的狀態。
緊接著。
繼續攪拌。
將蜂窩組織裡的空氣,全都攪拌出來。
這一步,看起來跟跟揉麵團的時候差不多。
但是米漿從始至終都是液體狀態,不會成為麵團那樣的乾燥狀態。
接下來,將米漿倒入合適的容器裡麵。
江寧選擇了幾個小碗,又選擇了幾個小酒杯,將發酵完畢的米漿倒入其中。
放入鍋裡,大火隔水蒸熟。
在蓋鍋蓋之前,還有最後一步。
就是放桂花。
江寧把清洗乾燥後的桂花,往每個容器裡,都稍微的撒上一些,在最表麵的位置上。
一切準備就緒。
開大火,蓋蓋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