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5年,李存勖滅前蜀,任命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鎮守四川。
李存勖是五代十國中第一個有可能一統天下之主,可惜後來醉心聲色,寵信優伶,後唐於926年發生叛亂,李存勖死於亂軍之中,同時孟知祥自立,史稱後蜀——這是十國中的第八國。
3、屈辱中更迭的後梁與後漢
公元936年,石敬瑭聯合契丹人滅後唐,石敬瑭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為父,並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史稱後晉——這是五代的第三代。
公元937年,南方的吳國發生政變,權臣李昪(李煜的爺爺)強迫吳主禪位,改國號為齊,後來又改為唐,史稱南唐——這是十國中的第九國。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即位,立誌擺脫契丹控製,無奈不是契丹對手,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所滅。
後晉亡後,河東節度使北平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這是五代中的第四代。
梁、唐、晉、漢四代之中,後梁和後唐雖然勢力有限,但是它們對南方政權都有一定的威懾力,後晉和後漢則不同,兩朝均籠罩在契丹的陰影之下,對南方的影響力極為有限。
4、後周遺恨
公元948年,劉知遠稱帝一年後去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即漢隱帝。
公元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漢隱帝命郭威平之,但漢隱帝又猜忌郭威,欲殺之,郭威不得已而反叛,漢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就此滅亡。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這是五代中的第五代。
與此同時,後漢殘餘勢力在太原一帶建立新政權,仍然沿用後漢的國號,史稱北漢——這是十國的第十個國。
同年秋季,南唐消滅楚國,但很快就被楚國殘餘勢力驅逐出境,楚國殘餘勢力投靠了後周,被後周封為武平節度使。
至此,十國中與後周並立的還有6個後蜀、吳越、南唐、荊南、南漢、北漢。
這六國中,吳越、荊南為了對抗南唐,積極向後周靠攏。南漢天高皇帝遠,無暇介入紛爭。而北漢和南唐則與契丹聯合打擊後周,但均被郭威擺平。
郭威去世後,柴榮即位,後周開始經略南方。從955年到958年柴榮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取消皇帝稱號,並使南唐將長江以北地區割給後周。
公元959年,柴榮又出師北伐,攻打契丹,一路勢如破竹,可惜柴榮英年早逝,病逝時年僅39歲。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第二個有希望結束亂世的人,如果說李存勖是自己作死的話,柴榮便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典型,假使再有十年,天下必定一統於柴榮之手。
次年,公元前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迫使柴榮幼子退位,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宋。
5、宋朝一統
有了柴榮的奠基,趙匡胤便順利的開啟了他的一統之路。
公元963年,荊南、武平節度使歸降;
公元965年,王全斌滅後蜀
公元970年,潘美滅南漢
公元975年,曹彬、潘美聯手滅南唐、同年,殘閩歸降
公元978年,吳越歸降。
公元979年,趙光義滅北漢。
至此,五代十國真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