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涅槃!
自釋放黑數斯告知遊離魔族人追尋遊煙而去,返城的蟲尾巴就再也沒把這事擱心上,確信借助遊離之手足以掰掉這個快絆腳石,心安理得,整日麵對眾公子爵爺,一貫討巧賣乖,逢人說話。
也正如他所預料一般,遊離收到了遞送情報的黑數斯,一時驚心,為尋回遊煙傾儘所有,劍弑魔君塑像,卸了魔族地仙英招一隻胳膊,你催我趕,大攪黃河兩岸,差點改寫了山海紀年。
英招引恨挫敗,遊離勢在必得,二者大放厥詞。
遊離抱起遊煙,背朝而立,欲離開。
“你知道你今天所造成的局麵,日後要付上多少代價才能償還!”魔尊英招訓斥道,始終不甘休,也是拴住遊離思緒,看向懷中妹妹,奄奄一息,若有所思,再彌留多些片刻。
“我知道,堵上我這具肉身作為代價,刀山火海,在所不惜!”側過身,瞪過來,輕蔑冷峻,一貫威傲示人,再開口;
“你也要知道!”神色凶橫,直戳他雙瞳,刺遍他全身,半寸立場不相讓;
”你也要知道,日後再敢拿我愛的人,所眷顧的一切作為要挾的代價!”麵目憎恨,一幅惡煞,要他把話聽得更明白;“我會讓你灰飛煙滅,永遠都彆想輪回轉生!”遊離惡聲惡氣。
山海天地,澤兌卦位。
西部第三山脈。
西海北岸。
昆侖山。
距離南下秘見遊離已過數日,魔族在身體裡種下的魔血印記,並無突發跡象,一切如初。
蟲尾巴並眾多人杵在昆侖山南麵水門,龍魚陵居,眺望著這一隻南征隊伍,幾乎傾儘了孤城所有精銳勢力,氣勢磅礴。
大夏禦牧氣宇軒昂,高頭坐立著巨大的雄鷹,披盔戴甲,南征日落城,營救家父和匡正昆侖山威名,義不容辭。
大部隊整整截截,兵強馬壯,懸旌萬裡,高牙大纛。
為了縮短行程,更為了彰顯昆侖城行軍的體麵,此次南征全走空路,巨型方舟並排懸靠在水門懸崖邊,眾修仙將士有條不紊登舟上船。
蟲尾巴終於等來他的心儀之人,一刹間萬籟俱靜,萬樹千花遍開。
那一隻小型的三青鳥灑放著點點晶瑩,緩緩領著轎隊,宣告這一座孤城,那一個標誌性,論容貌,修為,名號的奇異女子,登場了。
長公主大夏頤楠也在此次行軍之列,霓紗紫轎中,掩掩一張冷峻,精挑細琢的側臉。
嬌小的身形中,有著叱吒風雲的修為上限能力,睥睨萬千,曾與月支七夜,豎沙遊離逐鹿諸侯榜,中流砥柱,巾幗不讓須眉。
不聞不問,一貫冷峻從人前而過,嫣然天仙,不沾世間半諸風塵,在蟲尾巴的眼中,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存在,愛不忍釋。
‘嗯’目送大夏頤楠上了方舟,進了舟閣,蟲尾巴流連忘返,嚶嚶陶醉。
南征大部隊緩緩離去,人群消散,紛紛擾擾,蟲尾巴閒來無事,繞著主乾道往,望著那一尊先祖身像立在伏羲廣場間,引人注目。
昔日伺候的眾公子爵爺全遣派南征,閒來無事,望著這城中駕馭飛劍的修仙者,迂回匆忙,想著如何打發時間。
無意間回想起歸期時,那一個無處自來的魔族人,不分青紅皂白,一通要挾施壓,蹊蹺在於,貌似在哪裡見過這一個人,啐啐念,翻空出奇。
這孤城中,街景分為四大區域,春耕,夏鳴,秋收,冬藏,由兩條主乾道交叉十字分開。
這其中春耕是四大貴族的居住之地,又一分為四,東南西北各自朝,按最高爵位規格修建府衙,是四個分區中最奢侈和規模的建築群,不是四大家族之人,門客不得貼近府衙。
‘夏鳴’區域是授學考核區,所有修仙科目都在這裡進行,考核,提升。
‘秋收’是大集市,售賣各式貨品,靈材石礦,走獸飛禽,刀劍器械。
‘冬藏’則是軍團集合地,由修仙者各自集合發起的私人軍團,組建團隊力量,允許開展各自專研科目,組建武技競隊,參與孤城開展的眾競技,力壓群嵐者,授官加爵,效忠昆侖山。
蟲尾巴掉個頭,往‘夏鳴’區方向走,就突然想弄明白心間糾結。
半會功夫,進入一片書香庭閣領地,昆侖城夏鳴區域,飛閣流丹,重簷璧瓦,建築風格規模依照各初習者等級,進修等級,鱗次擺向。
坐朝最遠處,瞅緊了眾樓宇坐門朝向最遠處,一座用精鐵鎖鏈捆縛的樓閣,時而陰雲籠罩,時而明氣湛光,昆侖城藏經聖地,白虎堂。
白虎堂置放了無數典籍,載史,封存書籍皆是各曆任佼者寫出的修煉秘術,並伴隨封印祭祀一些生靈魂印在其中。
這一些被祭奠的生靈吸收了昆侖山並眾修仙者彌散的精氣,幾乎每本書籍都覺醒了意識,能來去自如,自由行走。
雖無達到傷人的程度,也擁有踢天弄井的本事,恐嚇,製造麻煩,怨念深者,甚至會迷惑閱讀者,插圈弄套,唯恐不亂。
它們帶著生前被編輯的修仙者怨念,或誘或騙,被擒被殺,但凡是非人類帶有精魄元神的生物,最後一口氣皆詛咒永生,誓不罷休。
今日人稀,尚能淺為鬥技,有意向掙取權益者,貢獻者,皆被此次南征日落城的隊伍招募,夏鳴幾乎成了空境之地,來往寥寥可數。
除了遠處那一座日夜動蕩不安的白虎堂,時不時有衝擊力量想要突破結界屏障,反彈無蹤。
蟲尾巴進了另一座藏書閣。
‘我記得這個人,我認識這個人,我在哪裡見過這個人!’叨叨啐念,牽腸掛肚。
越發對魔族的身份感興趣,挨著書櫥來回地查找,迫不及待,在最不接受待見,關於魔族一史的書櫥間停下了腳步,揪著目錄往回數,心急火燎。
“就是你!”如獲至寶,霎時眉開眼笑,忙忙抽了塵封的書本,連連吐口氣掀了風塵,要看清楚岸本的標題,正中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