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冰是那種心高氣傲的女子,這也是她文人的特質,這種特質讓她無法接受她要去和另外一個女人共享自己心愛的丈夫。
然而,為了他,她選擇了默默忍受。
白阡陌和牟香苓舉行婚禮的當天,林玉冰徹夜未眠。
她翻出了那些自己和白阡陌曾經一起寫過的詩,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落淚。
曾經的比翼雙飛、舉案齊眉都還曆曆在目,而男主人公卻此刻卻已將他人擁之入懷。
其實,牟香苓還有另一個身份,她是白老夫人的遠房侄女,她雖無林玉冰的傾城美貌,卻也算生得可人,看上去彆有另一番風味。
更重要的是,她很符合白老夫人對傳統女人的定位,務實、持家,不會整日舞文弄墨,滿口詩詞歌賦。
礙於母親對牟香苓的喜愛,白阡陌亦不敢對她過於冷淡,隻是在他心裡,林玉冰仍然是自己的唯一摯愛——她的地位不可動搖。
林玉冰雖然知曉白阡陌對自己的心意,但每每看到他與彆人卿卿我我、情意綿綿的時候,她已說不清自己的情緒,是落寞、是憂傷、還是心如刀割?
她唯有將自己所有的心緒寄予筆下,於是,深深淺淺的筆跡,落在薄薄厚厚的紙張上,堆滿了整間屋子。
白母對牟香苓的喜愛從來都是不加以任何掩飾的,滿口的誇讚,偏心的關照,這些都深深刺痛著林玉冰。
但為了家庭和睦,林玉冰從來沒說過什麼,也從未在白阡陌麵前抱怨過半分。
牟香苓也很爭氣,過門才沒多久就有了好消息。
白母得知後心裡那個高興啊,忙上忙下、忙裡忙外,簡直把牟香苓寵上了天。
玉冰雖然因此更受冷落,但她卻也為白阡陌高興,她日夜祈求菩薩,希望牟香苓能一舉得男,好為白家延續香火。
翌年初春,牟香苓足月生產,弄璋之喜——她果然沒有讓白家失望。
喜從天降,全家上下都歡欣雀躍,當然也包括林玉冰。
白老夫人更是欣喜若狂,對這個孫子那是愛不釋手。
小少爺長得白白淨淨,很是招人喜歡,白老夫人逢人就誇自己孫子長得好啊,眉清目秀,那是和阡陌一模一樣啊。
小少爺滿月那日,白家大擺筵席。
白家在當地是名門望族,前來祝福的人是絡繹不絕,熱鬨非凡。
為了準備給小少爺的滿月禮物,林玉冰忙碌了好些個晚上,她親手給他縫製了一套衣服,這看似簡單的手藝活卻難為了林玉冰,一向愛好詩書的她其實鮮有縫衣刺繡,不過好在她天資聰穎,總算完美地完成了她的作品。
好不容易忙完了小少爺的滿月宴,林玉冰因為一直張羅招呼客人,從早忙到晚,再加上前些日子的日夜趕工,疲乏不堪,第二天竟然病倒了。
這可急壞了白阡陌,急忙請來了大夫。
大夫給林玉冰把了脈。
你一定猜到了,沒錯,林玉冰又有喜了。
這個時候,林玉冰已經懷孕四個月了,但大家居然都沒有察覺到,包括她自己。
也難怪,因為心結不解,林玉冰的信期一直就不太規律,她也沒加留意,不曾想,竟然已經四個月了。
白阡陌心裡這個開心啊,這真是雙喜臨門啊。
白母雖然不怎麼喜歡林玉冰,但對於她的再次懷孕,她也興奮不已,多子多福嘛,她說這真是上天護佑咱們白府啊,她也期待著林玉冰能給白家更添一子。
白阡陌並不在意孩子的性彆,他覺得隻要是他和她的孩子,就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
玉冰的身體一直就比較弱,孩子在剛滿八個月的時候就早產了,令白母失望的是,這一次,又是一個女兒。
白阡陌卻是滿心歡騰,大女兒叫白如玉,小女兒於是就叫白如冰——兩人的名字都來自於林玉冰,可見白阡陌對玉冰的感情有多深。
在小女兒出生沒多久後,白阡陌就找人做了兩塊玉佩,一塊刻著“如玉”,一塊刻著“如冰”,分彆給了兩姐妹。
然而,白阡陌對林玉冰深刻的愛卻絲毫沒能保證林玉冰在白府的地位。
自從如冰出生後,白母的臉色變得更加難看,而牟香苓雖然不說什麼,但她無意中流露出的母憑子貴的傲嬌氣焰,讓林玉冰如芒在背,日日刺痛。
終於,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和矛盾後,在經曆了無數次的內心掙紮後,林玉冰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舉動,她帶著不滿100天的小如冰離開了白府。
瘋了一般地尋遍了整個鎮子,白阡陌也未能找到玉冰,唯有她臨彆時留下的書信。
“致吾愛阡陌
提筆欲言,無語凝噎。
五歲識君,十六結發。
一世摯愛,此生牽掛。
自幼堅信,終身相伴。
棄君遠遊,非吾所願。
未曾試想,今日之況。
吾心不改,日月可鑒。
蒼天不容,處處阻礙。
鴛鴦雙棲,蝶兒雙飛。
三人之行,倍感疲乏。
吾之傲骨,為君隱藏。
不得母心,彆無他法。
香苓之好,恨不能及。
願君安好,白首同心。
如冰年幼,不可離母。
如玉隨君,望加善待。
今日之彆,不複相見。
無需尋吾,相忘江湖。”
合上信,信封上一行字再次映入眼簾,
“勿思、勿念、勿掛心。”
讀罷信箋,白阡陌淚濕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