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到單位之後,按著原身的水平,發揮自己的廚藝水平。
展現的廚藝水平過高,二食堂生意太好,受累的是劉洪昌自己。
不能說食堂的生意好與壞,對劉洪昌都一樣。
隻能說食堂就算效益很好,多的那點獎金和福利,也沒有多少。
一個月的獎金和福利加起來,都在十塊錢以內。
想要試原身廚藝的話,還是要做原身的招牌菜。
原身最擅長的一道菜,就是溜肥腸,人送外號“肥腸劉”。
雖然做菜做出來的外號,算是食客對原身廚藝的高度認可,但是這個外號真的不體麵。
然後還有一道醬油雞,也是劉洪昌的摘牌菜。
從這兩個招牌來看,溜肥腸算是一個經典菜,北方,南方都有做。
但是劉洪昌的做法,明顯是偏向北方的做法,基本上是偏到東北去了。
然後醬油雞,屬於粵菜,標準的粵菜做法,又偏到最南方去了。
這東一個榔頭,西一棒槌的,不是劉洪昌的學貫八大菜係,樣樣精通。
隻是說明了,劉洪昌的廚藝,走的是野路子,不成體係。
“洪昌,今天菜做的不錯啊,你這手藝是大有長進,尤其你這個溜肥腸,做的比以前更好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劉運昌第一個誇道。
“是嗎,我也嘗嘗,是比之前要更好吃。”吳小英同樣給予了肯定。
“確實比之前要好吃很多。”
“今天的菜,都要比之前好吃。”
王翠蘭,楊麥香也是紛紛給予肯定。
“哪裡,隻是一般,算不得多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劉洪昌真實的評價道,就是現在劉洪昌比原身的刀工、火候,各方麵都要掌握的更好,按著原身的方法來做,今天的菜也不能多驚豔。
做了一桌菜之後,劉洪昌也就知道了原身的水平。
按著係統技能劃分的話,招牌菜能達到高級的水平。
其他常做的菜,劉洪昌本身的手藝,也就是中級水平。
這個水平就是和這個年紀的傻柱比,都遠遠不如。
兩個人都是有廚藝天賦的人,但是有傳承的傻柱,就是要比沒什麼傳承的原身,強上一個大檔次。….
單比廚藝,這個北方小城,比起來京城,差距還是挺大的。
體驗完了之後,劉洪昌也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單位首先還是先,讓自己輕鬆一點再說。
第二天,劉洪昌就是準備好好上班,到了之後,也沒有往什麼主任的辦公室裡麵跑。
到了之後,就做著各種營業準備。
檢查完廚具之後,劉洪昌就準備看下,這食堂的調料種類和品質。
沒等劉洪昌看完,就有一個小夥,躥到了劉洪昌跟前
“師傅,師傅,聽說你離婚了?”
這個小夥兒是劉洪昌的徒弟六子。
這個算是單位給安排的徒弟,就跟這個年代,技術車間每個老師傅都安排了帶徒弟的任務一樣,食堂的老師傅也有這個義務。
這種被動的師徒關係,雖然沒自己主動收下,準備傳承衣缽的徒弟,那麼親近。
但是沒有疑問,師傅和徒弟,肯定是自己人。
“離了,不就是離個婚嗎,我沒什麼事,你用不著這麼小心翼翼的。”
看著說話都不敢大聲的徒弟,劉洪昌寬慰道。
“師傅,為什麼啊,你那媳婦,可是服裝廠的一支花。”
這個年代,就流行這種稱呼,一個廠,一個單位,一個車間就有自己的門麵一枝花。
可以說跟後世每個班,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班花,校花一樣普及。
“等你該懂的時候你就懂了,娶媳婦不是談對象,女人隻是漂亮就夠了,其他的你就不要問那麼多了。”
這個徒弟,其實也並不比劉洪昌小太多,六子也是二十歲的人了,很快也就應該考慮婚姻問題。
然後兩個人就是各自忙碌,發麵,揉麵,擀麵。
食堂雖然不大,但做的東西,其實還挺全乎的,麵條,包子,饅頭,米飯,有時候還會上餃子和混沌。
這個年代都是手工做,所以事情也是挺多挺雜。
又因為後廚就這麼幾個人,也分不清什麼白案,紅案。
可以說每個人的分工都沒那麼清楚,每個人都是什麼事情都要做。
在這個國營二食堂,後廚的跑到前廳,前廳的跑到後廚幫忙,都是正常事。
當然了後廚這種地方,掌勺師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特權。
幫了一會兒忙,看著做饅頭的人,忙的過來,劉洪昌就泡了一杯茶,坐了下來歇息。
“劉洪昌,你和六子一塊去把今天的菜買了吧?”
隻是這個休息,也沒有太久,姚國發進了後廚,看劉洪昌閒著,就給劉洪昌安排事了。
作為一個廚子,還要兼職食堂的采購。
這食堂裡麵,也是女的女,老的老,小的小,弱的弱,沒幾個壯年男人。
真要挑剔一點的話,食堂後廚壯年男人,就劉洪昌一個,體力活也多落在劉洪昌身上。
“老姚,都什麼年代了,還賣溜肥腸,整日就賣肥腸,你賣的不膩,顧客吃的不膩啊,這個菜給取消掉吧!”
劉洪昌不準備做這個溜肥腸了,“肥腸劉”的外號不好聽是一方麵。
也是大腸這個東西,做起來比一般的東西麻煩。
“顧客都是奔著溜肥腸來的,不賣這個,你說賣什麼?”
姚國發明顯的是不願意,二食堂廚子水平有限,能做好的菜更少,少一個招牌,算是大損失。
“能賣的東西太多了,什麼菜不能買啊,我現在就能給你說出來十個八個的。”(本章完)
.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