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口要等多久,屬於是一個沒有定期的情況。
因為常年乾旱,山東人選擇了遷徙,要闖關東謀生路。
也因為乾旱,這十幾天的路程,朱家一家子走的都頗為順利。
沒有遇到這個年代,出行最麻煩的陰雨天,耽誤行程。
現在同樣因為乾旱,海上無風,開不了船。
被滯留在了港口,那就要做一個長期點的打算。
“傳武,你過來爬樹上去,咱們搭一個涼棚。”
現代的話在海邊沙灘,陽光、遮陽傘、躺椅是必備。
在這個封建時代,除了陽光任何時候都一樣,自然沒有人給準備這些工業品,但是可以找一些平替。
想要待著舒服一點的話,還是可以做到的。
“大哥,這就是大海啊。”
傳武沒有文化,要不然還可以歎一句,“大海啊,都是水”,現在隻能這麼蒼白的感歎了。
雖然沒什麼浪,但是海平麵一望無際,怎麼都要比河麵壯闊很多。
“這就是大海,在海裡遊泳,和你平常在河裡麵遊泳,它可不一樣,你可不要想著下海遊泳。”
雖然已經開始入秋,氣溫已經開始有一些低,已經不是適合下海玩水的溫度。
但是對於朱傳武的腦子,朱傳文從來都不去高估。
朱傳文一直都覺得這個二弟有點楞,身體比腦子快,做的出任何事情。
“我沒有想要下海。那邊人多,我到那邊看看去。”
不愛動腦,但是並不是沒有腦子,被警告了之後,朱傳武還知道轉移話題。
“那是大戶人家設的粥棚,是用來賑濟災民的,你看看可以,就彆去拿著碗去蹭了。”
分辨了一下之後,朱傳文對著傳武回道。
壞人很多,土匪馬匪到處都是,但是好人也不少。
這麼多的災民能夠走到這裡,一路上的好心人功勞不小。
路人不給一點幫助的話,大部分都遷徙不成。
老朱家雖然也挺困難,但起碼有朱開山送回來的銀元。
怎麼都不該跟這些,吃不上的飯的人,爭搶救濟。
“傳武你要去看就去看,就彆往裡麵擠了。”
朱魏氏同樣是不放心傳武,對著傳武走開的背影,又囑咐了一句。
幾百裡奔波下來,朱家的幾個人裡麵也就朱傳武還是精力充沛。
朱魏氏、鮮兒、傳傑三個,到了之後,就攤在了沙灘上,不想再動彈。
“娘,我去看看買點海鮮過來,既然都安頓下來了,咱們也煮點海鮮粥吃。”
這些天下來,老朱家吃的基本都是乾糧,一天起碼兩頓。
煎餅味道不錯,口味也多,但是時間長了那也單調。
現在安頓了下來,不用著急趕路,也就有時間,支個瓦罐,熬點粥吃,正經點的吃頓飯。
這年代一般的海鮮也不是什麼昂貴的東西。
來了不吃點,怎麼都不合適。
“傳文,馬車咱們也用不上了,你去試試把馬車賣掉,再換點糧食回來吧,咱們也不知道還要在港口等多久。”
普通的漁船,改造成的貨運船,當然沒有馬倉。
不存在帶著馬上船的可能,跟朱家願意不願意多花錢沒有關係。
看著整個一個港口,基本上都是災民,朱魏氏也有了糧食不足的焦慮。
“行,我去把馬車給賣掉。”
朱傳文應了一聲,這本來也是朱傳文的打算。
馬車到了這裡,也算完全了使命,肯定要處理掉。
就是要怎麼處理,朱傳文還沒有想好。
但等朱傳文問過價了之後,朱傳文也就沒有再糾結。
港口的這些商號出的價格不高,多少有一些趁人之危的意思。
老朱家的資金,暫時也足夠用。
朱傳文也就沒有選擇賤賣,留一輛馬車養在小世界,肯定有用得上的時候。
在這個年代,馬才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馬車沒有賣出去,也就需要給馬準備糧草。
準備了一個月的馬料之後,朱傳文就找了沒人的地方,連馬帶車的把馬車都給收了起來。
一些上船不好帶著的物件,也被朱傳文給收了進去,說的就是幾把樸刀,有點太過於紮眼。
這就算是安置好了馬匹。
“娘,這是我買回來的東西。”
逛了一圈,朱傳文也把自己身上,積攢下來的三千多個大錢給花了出去。
實在是上了船之後,也就沒有了補給的可能。
錢肯定是花了更實在,不管是銅元和銀幣,都不當吃不當喝,沒有物資實在。
這一部分錢主要是買了糧食。
之前路上的日常補給,花的是朱開山送回來的銀元。
係統給朱傳文的低保,也就留了下來,現在剛好洗白。
加上一些係統給的物資,各種糧食、肉食、糕點、酒水。
大致跟一輛馬車的價值倒也相當。
“傳文,這都哪裡買的啊,我還以為就隻能買一些糧食和煎餅的。”
朱傳文帶回來這麼多東西,對一家子來說都是一個驚喜,尤其是擔負一家子的朱魏氏。
朱魏氏其實隻是一個優秀一點的農村婦女。
沒有出過遠門,沒有長途遷徙的經驗,其實挺擔心,一家子吃不好住不好的。
一路上看著很堅強,淡定的做著各種安排,大部分都是在強撐。
完全就是一個為母則剛的表現。
“也不能隻是吃一些煎餅,趁著這幾天,可以停下修整,咱們也吃點好的。不然到了船上,海上有風浪,會比馬車更顛簸,到時候也不一定吃的下。”
雖然朱魏氏沒有追問朱傳文為什麼把錢給花光,朱傳文還是解釋了一下。
就算出門之後,朱魏氏基本上把話語權都交給了自己,但是尊重還是要有的。
做好了各種準備之後,老朱家就是在港口等風來。
也不是老朱家一家著急,大部分人的物資準備,還不如老朱家。
比老朱家表現的更為著急。
就是有大戶施粥,大戶家底也不是無線。
供應上千號吃飯,就是大戶在這種災年,也承擔不起太長時間。
遲遲沒有風來,在這個年代,就開始搞起來了封建迷信。
在大戶的牽頭之下,港口這邊開始大張旗鼓的,開展起來了祭祀海神娘娘的活動。
期翼著有風來的,可以早點上路的災民,也都積極的跟著一起祭祀祈禱起來。
搞這種迷信,當然是沒有用的,最多就是撫慰一下災民的情緒。
一天沒有風來,兩天沒有風來,等了十來天,還是沒有風來。
這個時間,比朱傳文預估的時間,還要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