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步工具,第一天的速度,還算不錯。
要不然就算是朱魏氏和譚鮮兒,都很幸運的沒有纏足,也走不了太遠。
但是離開了熟悉的地界,人困馬乏之後,不可能還能保持目前的速度。
“那就休息一下吧。”朱魏氏疲憊的點頭回道。
在家裡做農活和家務,和坐車是並不一樣的勞累。
“我扶你下車。”
朱傳文把朱魏氏扶下車之後,也扶著鮮兒下了車。
這馬車坐著並不好受。風吹日曬是一方麵,顛簸也是一方麵。
馬車的輪胎是木製,沒有橡膠,也沒有彈簧,減震方麵就這個條件。
這還是把家裡的被褥,都帶了出來,坐的比較柔軟的結果。
“這馬車坐的可真難受,腰酸背痛的。三兒,咱們兩個來活動一下。”
傳武和傳傑這種,當然就是直接跳了下來。
這種時候,還是年輕的更禁得住折騰,傳武還想撒會兒野。
“傳武,彆鬨了,找個陰涼地把馬牽過去,讓馬也休息一下,然後把馬給喂一喂。”
看著傳武還精力旺盛,朱傳文就給傳武派了活。
朱傳文趕了一路的馬車,身上也不舒服,同樣是需要休息。
“哥,我餓了。”傳傑跑到了朱傳文跟前說道,還是有不少孩子氣。
“餓了找娘去,讓娘給你拿煎餅。”
煎餅都是控製在朱魏氏手裡。
不是不知道分開拿的話,每個人更有保障。
但比起來這點保障,更怕的是孩子管不住嘴。
幾十斤煎餅,計劃著幾個人吃十幾天沒問題。
但是如果不控製,儘情吃飽,半大孩子一天乾個兩斤也沒問題。
傳武這種更是比一般成年人飯量都大。
“大哥,咱們要走多久才能到關東啊?”過了剛出門的新奇勁之後,傳傑明顯也是有一些疲憊。
傳傑身體比傳武要差一點,但是也用不羨慕傳武的身體好,都是用腦子換的。
“還早著呢,咱們才剛剛出發。”
“趕路就是這樣子的嗎?”
“你再堅持堅持。等路過城鎮的時候,大哥想辦法給你改善一下。”
路過城鎮的時候,也就是朱傳文出門采購。
把係統簽到得來的東西,洗白的時候,也就可以改善一下一家子的出行條件。
出門之後,整體的情況,就是在一直趕路。
中午就是在涼亭和茶鋪暫時休息一下,一是中午太陽大,二是人和馬都需要休息。
晚上的時候,大多是借宿在路過的村子老鄉的家裡。
雖然外部的環境不行,天災人禍,朝廷腐朽,兵荒馬亂。
但是大部分的底層農民,都還是比較樸實善良。
借住不算是大問題。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要注意趕路的節奏。
要不然就真的容易,把自己坑在荒郊野外,隻能餐風露宿。
這個階段朝廷還沒有完全的崩壞,驛站係統其實還算是完備。
老朱家也有幾個錢,朱開山送回來的銀元,還沒有動。
但是這些錢,當然不夠老朱家一路上住客棧和大吃大喝。
千裡之行,才剛剛開始,肉眼看不到結束,錢當然是能不花就不花。
就是要花,也隻能是花在刀刃之上。
明顯是吃比住,要重要太多。
“到龍口了。”
隨著一陣陣的呼喊,同行的一群人,都是內心一陣。
“娘,咱們到龍口了。”
朱傳文同樣對著朱魏氏歡呼道,經過了小半個月的奔波,朱家一行人,總算是趕到了港口。
“總算是到了,傳文,你快去問問什麼時候有船。”
長途出行,就是現代都沒有那麼舒服。
在這個封建年代,當然更是痛苦。
朱傳文情緒倒是不錯,這一路上就當是遊玩。
帶著一家子還是未婚妻,就很像是郊遊。
但是其他人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當然沒那個心情。
尤其是朱魏氏還擔負著一家的情況下。
一路上大的問題,遇到的不多。
路上遇上了不少,目的相同的人。
闖關東的這些人,在路上自發的就結伴走。
有人去過關外,首先就是解決了沒有導航的問題。
雖然這些人對道路也不是那麼熟悉,但起碼沒有走太多的冤枉路。
隊伍一共有好幾十號人,遠看上去也算是人強馬壯。
沒有遇到土匪攔路,算是很幸運,一路平平安安的走了過來。
也算是這些土匪的幸運,朱傳文其實還是期待著,有一些小股土匪給自己補充一波物資。
“老總,還有發往大連的船嗎?”
到了龍口港之後,老朱家下一個規劃,就是坐船去大連。
到大連之後,那就要友好很多,大連有鐵路,可以坐火車。
“沒有風,開不了船,等著吧,這些人都是等著坐船的。”
沒有機械動力的情況下,大海之上,劃船不用漿。
主要是靠的是風浪,沒有風的情況下,船連港口都出不去。
改為貨運的近海漁船,這個年代就是這個動力水平。
帶著的幾個水手,隻能作為輔助,不可能當著動力使。
“娘,現在沒有風,船開不了,咱們就在這港口等著船來吧,有這些清兵在,港口還算是安全。”
龍口港比較是朝廷的正式機構。
還有幾十個清兵駐紮,這些人雖然都是一些綠營兵。
戰鬥力存疑,但已經足夠威懾一般的土匪團夥。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