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漢!
利用了呂布撤退後留下的灶和糧草。
士卒們飽餐一頓後,便開始返回雒陽。
七裡潤準確來說,屬於雒陽外城,距離內城不過七裡的距離。
隻是因為大雨滂礴,所以增加了行路的困難。
馬車中,劉辯思索著下一步的行動。
此次出宮,收獲已經大於預期,雖然沒有達到逆轉乾坤的程度,但也有了反抗的底牌。
“今天晚上,按照史書的記載,董卓應該會把兵派出去,然後明天再大張旗鼓的回來。”
“這個過程,董卓會親自帶隊呢,還是帶一小部分人馬,留駐在營寨虛張聲勢呢?”
劉辯心中沉吟,盤算著夜間攻打董卓大營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會引起袁紹過激反應
關於這一段的曆史記載,無論是後漢書還是資治通鑒,在劉辯看來,是有一定錯漏的。
根據記載,董卓就每隔四五天讓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紮營,第二天一早再大張旗鼓地返回洛陽,讓人以為西邊又有董卓的部隊來到,雒陽城中沒人知道這一實情。
不久,何進以及弟弟何苗原先所統領的部隊就都歸附董卓,董卓又指派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吞並了他的部隊,董卓的軍隊因此變得十分強盛。他又暗示朝廷策免司空劉弘,而讓自己頂替他的位置。
這其中的錯漏就是時間線。
按照這個記載,董卓每隔四五天,那等他殺丁原、引誘何進何苗部將,至少也要八九天的時間。
而實際上,董卓八月二十八日淩晨迎天子回雒陽。
八月二十九日就策免劉弘和丁官,並當著百官的麵和袁紹決裂。
八月三十日就在召集百官,討論廢帝,並差點殺了盧植。
九月一日就在崇德殿前集合百官,要挾何太後廢除了少帝劉辯。
初三就毒殺了何太後。
這其中哪裡來的八九天時間?
在劉辯看來,這可能又是史官的春秋手法,是在掩蓋董卓奪權過程中百官的一些汙點。
無論是董卓召集百官私底下討論,還是光明正大的在朝堂上討論,反對廢帝的人隻有袁紹和盧植兩個人。
也就說明,百官和董卓就算沒有達成統一意見,也是屈從於董卓。
為何要屈從於董卓呢,於是說董卓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紮營,第二天一早再大張旗鼓地返回雒陽,讓人以為西邊又有董卓的部隊來到。
靠著奸詐的計謀強勢的壓住雒陽城中的百官。
有些史官在昧著良心寫的時候,還是會倔強的留下一點職業節操——自相矛盾。
讓後世有心人去揣摩。
讓劉辯擔憂的還有一點,那就是他的到來,改變了一些進程。
到目前為止,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引起各種難以預料的事情。
斟酌再三後,他決定還是暫時隱忍不發,等待事情的發酵,以靜製動。
畢竟一擊不中,容易打草驚蛇,以他現在的兵力,也就沒有了再次出招的機會。
同時,也要引起袁紹和董卓之間的紛爭。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此時驂乘的是太尉崔烈,幾番驚嚇之後,老人不但沒有病倒,反而愈發精神起來。
見天子始終沒有聲音,便勸慰道:“陛下但請放心,田芬和王瑰都我同鄉人,且是良家子。
心有天子,不似並州偏鄙之人!
且射聲營驟所部皆是精銳,於黑夜中聽風辨聲,一箭中的。
屆時驟然發難,可將董卓射殺當場。“
”如此就多仰仗太尉了!“
劉辯點點頭,”如我所料不差,張璋和吳匡極有可能投靠董卓。
你可令他們暫時隱忍不發,以等待時機。“
”吳匡,張璋,此等靠異端上位之人,心術不正!“
崔烈先罵,隨即又自我標榜道:”陛下放心,早今日午時,我便思忖隱忍以待時機,以誅殺董賊。“
聽著車外的雨聲,劉辯繼續道:”董卓得了並州兵馬,勢力大盛,明日定會尋由頭罷免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