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形勢突變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171章 形勢突變

第171章 形勢突變(1 / 2)

第171章形勢突變

不管這條斬首線劃在哪裡。

浙江從布政使往下,竟然爆出這麼離譜的案子,這事兒就很難安靜的結束。

人頭滾滾幾乎是誰也改動不了的結局。

其實在朱厚照的計劃裡,針對浙江的行動並不會這麼早,隻不過梅可甲在浙江行商,規模越發巨大,浙江本地的商人財主先按捺不住,繼而向上反應,在朝廷裡引發這樣的動靜。

商人亂政,這四個字這些天一直在他的心頭嘀咕著。

懲治這些貪汙犯在政治上雖然有其作用。可浙江的底層邏輯不改變,派去浙江的人永遠貪汙。

甚至有的時候還會把好的官員變壞。

你像李儼才,剛到的浙江,迅速的就融入了這個段位。

這種官與官分利而食,很難派一個官員就將其解決。大家都在吃‘這個錢’,誰有本事停了它?

這就有點像是乾隆年間的那個滿清第一大貪案——甘肅冒賑案。

這事兒就是甘肅這個地方不富庶,所以乾隆皇帝開了口子,把已經禁止的捐監,給恢複了。也就是捐一點糧食當個官,這樣對官府來說不就有糧食賑災了嘛。

但他派了一個王亶望的人,就和陝甘總督一商量,說還是改成捐銀子吧?於是在之後長達三年的時間裡,王亶望不斷給乾隆皇帝報災,說我們這兒又旱啦,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我特向你彙報甘肅又捐監了五百人。

王亶望拿了錢之後,也不獨吞,他分下去,於是甘肅闔省官員生就把這筆銀子給吞了!而且沒有一個人給乾隆舉報!

這事兒到這裡,雖然離譜,但最讓人覺得可以咂摸出味道的,其實在後麵。

三年後,王亶望升了浙江巡撫走掉了。

繼任的是一個叫王廷讚的人。

王廷讚這個人是個好官,他是吏出身,最開始就是執掌出納、文書的小吏,跟著知府大人辦案子的不起眼的角色。

但他很有能力,以至於當時蘭州有“打官司找王經曆”的說法。

之後他曆任知縣、道台、布政使……還受過乾隆的接見,這種出身,混到這種程度,本身沒有才乾,全靠關係是不可能的,而且他一個小吏,哪裡的關係能通天。

事實上他在張掖振興教育,在寧夏疏浚渠道,發展生產,而且事必躬親,認真負責,寧夏平原那麼肥沃,有一筆功勞得記在他的頭上。

但從他調任甘肅布政使的時候一切就變了,剛一上任,他也一度想改變當時闔省官員報災、分捐監所得銀兩的狀況。

可他連把捐銀子重新改為捐糧食都做不到。

於是就這樣又貪了四年,他自己也開始貪了,一直到乾隆四十六年,案發,

最後被乾隆處死。

所以說,如果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是這樣,有一個源頭在狩獵朝廷的官員,派誰過去能管用?

現在浙江的這些個官,處置辦法是定了,超過三萬兩的全都砍頭。

低於三萬兩的,兩萬兩流放,一萬兩革去功名,貶黜為民。這些都不在話下。

但到這裡,並未有結束。

因為海禁、所以走私,因為走私、隻得和官府勾結,於是經年累月之後,形成了這樣大官大貪、小官小貪,不貪當不了官的局麵。

現在隻是因為梅可甲影響了他們一點利益,不算大的挑戰。

實際上,在嘉靖年間,皇帝派了一個官員去打擊走私,很快浙江各地的官員開始上疏告狀,說此人怎麼怎麼違法。

浙江的根還是在這個地方。

乾清宮裡,

太子一番誅心之語,給張晟攤派了這樣的差事。

本來嘛,皇帝太子說的話,給的任務,輕輕鬆鬆就推脫掉了,那聖旨的力度在哪裡?

而之後,

朱厚照又緊接著說:“父皇,此次浙江案中的官員如何處置,舉措已經議定了。那麼涉及到的商人呢?”

商人?

商人這個詞,在乾清宮被提起的不多。

從太子嘴巴裡說出來的更少。

“太子可否說的仔細些?”

“兒臣意思,如果查出這些涉案的官員與商人的關係匪淺,那麼這些商人,總也逃脫不掉一個亂政之罪吧?”

張晟聽了這話心中一抖,

如果這樣,此去浙江他是必死無疑啊!

“殿下!微臣以為浙江之案,已屬重大,若是再牽連下去,那必將血流成河,東南又是財稅重地,萬不容有失啊殿下!”

朱厚照給他叫得腦瓜仁疼,

“大宗伯,你怎麼忽然急了。朝廷處置幾個貪官,伱們說不利朝政,好,本宮顧了你們說的這個大局,重劃了斬首線。怎麼?現在處置幾個不法商人,難道就能讓東南有失嗎?!”

弘治皇帝也覺得奇怪,“張愛卿,可是有什麼緣由?若有,說出來與太子知曉。”

張晟哪裡說得出來,

又或者那些話應也不能說。

於是便隻能原地打轉,講道:“陛下,微臣隻是覺得不宜掀起大案,殺伐太甚,易起激變啊!”

“三位閣老以為呢?”

劉健一聽就明白,太子是尋求支持來了。

而且太子知道,內閣會支持他。

因為商人,不重要。


最新小说: 俗仙 亂世饑荒:我打獵趕山當皇帝 資本家大少爺?正好扛回家做老公 流放?改造反派一家,頓頓有肉吃 重生八零,二婚改嫁大佬搞事業 神級選擇:我的獎勵不對勁! 八零小嬌軟,帶崽隨軍後被寵上天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