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這段話,看似長得要命。
但大臣們聰明,太子是有意識的從兩個方麵來訓斥劉大夏,其一就是說他看似忠君,實則以博直名,其二就是說他署理兵部沒有什麼成績。
就是說不管是虛的還是實的,他都不行。
這番斥責之下,這個往日裡無限高大的皇帝寵臣、兵部尚書的身影忽然變得很渺小,渺小到可能隻需要太子一句話,他就萬劫不複。
劉大夏顫顫巍巍的,他也是一嗆悲鳴湧上心頭,眼含熱淚,泣聲對曰:“殿下今日之言,老臣受教了。殿下如此不滿老臣所為,儘可革去臣兵部尚書之職!”
“你這話說的不對。”
朱厚照可不是那種笨人,如此暴力驅逐朝廷的兵部尚書,實在對他不利。那個誰說的來著……一個人要顯示自己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暴力,挑戰這一準則的人必然會被曆史從強者的行列中淘汰,曆來如此。
“孤對一位官員滿意不滿意,從來不是孤革不革他的理由。刑部尚書閔珪,他也在孤的耳邊講了不少難聽話,可孤一樣沒有革他的職,為何?理由在孤第一次監國的時候就說過,朝廷內閣、六部及各衙門,將自己負責的事做好為首要。具體到兵部,大司馬若是兵部尚書當得好,孤雖然不喜歡你,你也不會抹去的功勞,可若是你做不好,孤就是喜歡你,朝廷公器也不能私授於人。當然了,似你們這種人,愛名多過愛君,心中有些委屈,必然就是準備棄君父而不顧了。”
“孤不是激你,今日朝堂諸公皆在,因父皇龍體抱恙,孤的確有些惱你。但孤……今日不會撤你,你若是有誌氣、有忠心,也願意為國為民做些事,就在兵部尚書這個職位上乾出點成績。隻要是對國家好的,哪怕孤再討厭這位臣子,也要把高官厚祿儘賜於他。”
太子話風一轉,朝堂上眾大臣的心頭都鬆了起來。他們都沒想到太子竟然還能容得下,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不過似李東陽這類聰明人則知道,太子這哪裡是放過劉大夏,這分明就是給他挖坑。
首先,今日之事,太子是的確不好把一個兵部尚書怎麼樣的,因為向皇帝進言……不管這言進得合適不合適,至少在很多大臣心中,劉大夏是忠臣!
勸皇帝多視朝聽政,這有什麼錯?
那什麼人撤忠臣?昏君!
這就是大明朝的輿論環境,不要氣,氣也沒用。
但太子這一番操作之後則不一樣,
他先是借著皇帝生病有些著惱於劉大夏,所以在朝堂上對他劈頭蓋臉一頓罵,老父親生病,當兒子有些怒氣上頭,這總可以吧?
而罵完了立即轉變話風,說我太子是以實際政績來看的,你對國家有利,我受些委屈也可以的,這叫胸懷。
但問題在於……太子怎麼可能會讓他輕輕鬆鬆的就乾出‘政績’?這想都不用想!
朱厚照也算活學活用,他親眼看過領導惡心人的淩厲手段。
你劉大夏不是牛嗎?名聲好嘛?好,那我就交給你最難啃的骨頭,啃下來嘛,可以的,點個讚,然後再給你一根難啃的骨頭,
你又不是網文主角,總有啃不下來的時候。等你啃不下來,那可就對不起了。
長矛大刀、革職罷官全都可以上,而且那時候罪名充分了,處置起來肯定比現在更狠……
這是紫禁城,是官場。
官場之上,全是是非,也全無是非。
有些事做成有用,有些事做成沒有用。
好壞也如風如雲,從不固定,更難以捉摸。
你以為你有忠臣之名我就收拾不了你?叫你看看什麼叫身敗名裂!
===
昨晚已經混管陽性了……搞了一大晚,測出來一桌五個人吃飯,三個陽性…我還陰著,我九陰真經大成!
最近有些章節很小,就是給這些事搞的,本來我每天碼字時間固定來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