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後宮 奏疏 鹽法(二合一,六千)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311章 後宮 奏疏 鹽法(二合一,六千)

第311章 後宮 奏疏 鹽法(二合一,六千)(1 / 2)

第311章後宮奏疏鹽法二合一,六千)

官身對於梅可甲這樣的商人來說意味著太多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兩碎銀反而入不了他的眼。所以皇帝竟然有此賞賜,梅可甲也終不似以往一樣鎮定,改而情緒洶湧而不能止泣。

朱元璋對商人多麼不待見,這不必多說。這個農民老爺爺,除了對自家人疼著愛著生怕受一點苦以外,他對其他各個階層都不好。

有此背景,梅可甲此番才如此激動,他叩首說道:“小人微末之伎能得陛下賞識,更賜官身,心中感佩莫名,無他,終此一生為陛下效死而已!”

因為都是自己人,沒有文臣,所以朱厚照的姿勢很隨意,他半躺在一個木椅上,搖搖晃晃的倒是很悠哉,並對著側方向跪著的梅可甲說:“朕這個人有些護短,有的時候也因此很難完全顧得上是非對錯。無論怎樣,自己人朕總歸是要愛護一些。當然給不了你大官來做,因為傳奉官本身也是朕要去除的弊病,這六品功名冠帶給你,怕是也有人說些閒話。不過朕也不管,因為你給朕立了大功。”

梅可甲沒想到皇帝還搭上了一點清名,心中更加感動和折服。

“再有,去年,伱一個婢子所出的一雙姐妹,因為一些奇怪的事情而沾上了些謠言。民間都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朕總歸還是要通過你才好把這件事定下來。”

這件事,上次梅可甲進京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

起因當然是懷遠伯欲上門搶人,最後叫陛下給救了下來。

即便事實確實清清白白,這兩人也嫁不出去了。因為沒有人會摸得準,皇帝在這裡到底有沒有事情。

可能沒有。

但他媽的萬一有呢?

女人而已,舊社會的地位不高,誰也不會為了這一點就去搏命。

除非朱厚照聖旨將其賜給誰,或者主動出麵為其說親。

原來是有這個可能性,不過他去過一趟梅府,見過了之後就不太願意了。自古英雄愛美人,兩個小姑娘漂漂亮亮的,乾什麼便宜了彆人?

這件事說起來奇怪,

因為鮮少有皇帝自己出麵來講這種事,搞不清楚的還以為皇帝色心大動。不過梅可甲也是知道其中緣由的,大概除了覺得奇妙,還有就是一種……覺得撞了大運的感覺,他原本其實安全感不夠,有了這一層關係,自己就不會時時做噩夢了。

也有人說未來不知是福是禍。但現在局麵已然如此,他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回奏道:“小女蒲柳之姿,又出身微末,能侍候天家已屬偷天之運,臣一切聽從陛下安排。”

“其他沒什麼,就是朕……的確不能封位過高,否則朝堂上總歸是要鬨上一鬨的。”朱厚照也不騙人,反正實話實說,“這一點希望你能夠理解朕。”

梅可甲微驚,“微臣惶恐!”

“哎。”

朱厚照也不知道要怎麼繼續講下去,他上輩子娶老婆也沒有以皇帝的身份娶過,現在這種情況,話說重了,他覺得自己過分,話說輕了,又驚著了對方,真是難辦。

但難辦也要辦。

他還記得先前張太後提醒過他,既然外麵有此謠言,那倒不如早些把人給接近皇宮。

皇帝召兩個女人有什麼問題?

雖說是商人之女,但是隻要不封為皇後,大臣也不會有意見。

時間拖得久了,反倒會讓人覺得皇帝提上褲子就想賴賬。

再有,

新年一過,好些臣子上疏強調皇室子嗣傳承之事。

現在做這種動作,正正好好應著了四個字:順理成章。

“你也不要惶恐了。今日回去以後,就把朕的這番意思和你的兩位女兒說明。也……”皇帝想了想,“……也不必急著讓她們這幾日就入宮,你剛回來,還是給些時間叫你們父女相處些時日。等到你覺得差不多了,遞個消息給劉瑾。朕會令劉瑾去接人。”

這些安排都很有人情味。

“是,微臣謝陛下體諒!”

朱厚照看了眼外麵的天色,“你們還未用膳吧?留下來,多陪朕一會兒。”

穀大用和梅可甲皆不敢受,因為今日的恩賞已經不輕了。再多,那就承受不起了。

但是朱厚照堅持,“說了,我們是自己人。”

不過,到最後他們也還是不敢和皇帝同桌。

朱厚照也不講求那些形式,還是以人家能夠舒適的狀態去搞,否則坐立難安,這飯吃著有什麼意思?這樣就搬了兩張稍矮一些的桌子,讓他們坐在兩側。

高度下去了,穀、梅兩人的心反倒放下了不少。

“大用。”

“奴婢在。”

“再去浙江以後,負責掌管梅記的杭州織造也劃為你管。但你不要管他怎麼做生意,你我都不行商,就是朕也不會去管他如何買賣。你,要去為朕管理幾塊皇莊。”

這件事已經在過程中了,“浙江這次查沒了一些田畝,粗算也至少要有二十五萬畝的水田。浙江田地少,這些皇莊朕不要你多交多少糧食,總歸還是雇傭當地無田的百姓,讓他們伺候土地,朝廷抽稅不得超過二十稅一,多出來的都留給百姓。”

明朝江南地區的田稅重,說個概數大約是總重量的20,所以二十稅一,是妥妥的低稅。

如果是以前,穀大用要哭出來演一番戲了,什麼稱讚皇帝愛民如子之類的,不過上次因為這樣被訓過一次,也就不敢了。

“奴婢明白,陛下最重視百姓,奴婢就是再沒腦子也不敢百姓嘴巴裡撈銀子。”

反正是邊吃邊說。

朱厚照也就隨意講了,“浙江這次又抓了許多人,朕都知道,好些人說皇帝太過嚴苛,好像是盯上了浙江一樣。朕沒有去查這些背後的謠言所在,也懶得查。到最後,話還是要耕種這些皇莊的百姓自己來說。”

“而且,開海以後,浙江、福建兩地的商業會更加繁榮,百姓是需要有些餘財的。等到有了實實在在的效用,往後的事情也才好做。所以倒也不是完全的愛護百姓,這一節你們先記住。”

梅可甲點了點頭,他知道皇帝的作風,就是做什麼事情會超前謀劃。

“另外,浙閩總督府和浙江巡撫聯名給朕來了奏疏,說要請求撥銀擴建這幾處城池,朕是會同意的。現在有了多了兩百四十萬兩銀子,朕是底氣十足。對於你們兩位來說,也就是杭州織造和梅記,也可以關注關注寧波府的建設。”

梅可甲心領神會,“陛下是說,這兩年京師在做的營造?”

“不錯。開海以後,內外交流必定頻繁,人聚財也聚,作為朕來說,總希望杭州、寧波這些城池都越發的繁榮才好。”

“微臣明白了。”

其實本質上還是皇帝想要展現的開海的成果。

隻有出現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皇帝的威信才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

大明的弊病那麼多,朱厚照當然是想要越改越容易,而不是越改越費勁。

江南這片土地,怎樣都是商業繁榮,也隻有商業繁榮才能慢慢催生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至於說到底能不能真的產生資本主義,或者即便產生了是好是壞,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朱厚照隻是記得以前讀書時看到‘明末資本主義萌芽’這句話覺得很可惜。

那時候對社會學、經濟學以及背後的文化等等種種因素都不了解,心裡頭隻有一個念頭:我們這個民族真的差一點。

所以沒能當成列強。等到有實力了,和平與發展又成了主題。

而眼下的正德年間,

西方也就剛剛開始大航海。

大航海時代所帶來的財富其實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類科學技術在這幾百年突飛猛進,他想要那些知識傳進來。

所以大明也要參與大航海。

“你的造船廠,如今怎樣了?”

梅可甲答說:“也是開海令之後,好些大商戶都需要添置船隻出海,隻可惜海禁多年,會造船的工匠很少。說起來,好些人是求著微臣交船,但微臣實在無船可交啊。”

說到這個朱厚照也隻能歎氣。

這就像後世的一些產業衰敗一樣,重建起來難度最高的就是如何再培養出相當數量的產業人才。

隻要人在,恢複起來相當快,譬如二戰後的德國、日本;要是技術人才都不在了,那光有錢、有政策其實也很難,譬如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和烏克蘭,技術人才大量流失,自己的東西壞了自己都修不好。

可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朝廷禁海以後,造船產業無非就是造些大運河上的船隻,沒有那麼大的‘市場’,自然就沒有那麼多的人。

“以往朝廷長期海禁,就是工部眼下想必也不會有很多會造船的工匠。不過多幾年培養總歸是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的。朕心裡希望,有一天大明能夠再造出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說是長一百多米,真的開出來就是古代航母。而嘉靖年間記載,明朝使臣出使琉球國,所乘的“封舟”長僅45米,寬10米。

船隊出現也會促進火炮的發展,因為海上有爭端肯定還是要靠炮去打,你不可能射箭,魚都射不到,不要說人了,更不可能提著刀去砍。所以海上的武裝力量一定是火炮更加方便。世界上第一艘側舷裝火炮的戰艦就是在目前這個年代,由英國人建造的。

大明一定要參與這個進程,哪怕是引來了戰爭也要參與。因為極端的來說,戰爭也是技術交流和融合的一種形式。

穀大用和梅可甲走後,

朱厚照一個人又想了很久。

沒有開海之前,他想著就是開海。等到真的開了海,他就在幻想著大明的海上無敵艦隊。

劉瑾勸了他幾次就寢沒成,後來還是秋雲過來,因為夜太深,實在不能夠多熬。

三日後,

朝廷發生了件較大的事,大同傳來軍報。


最新小说: 俗仙 亂世饑荒:我打獵趕山當皇帝 資本家大少爺?正好扛回家做老公 流放?改造反派一家,頓頓有肉吃 重生八零,二婚改嫁大佬搞事業 神級選擇:我的獎勵不對勁! 八零小嬌軟,帶崽隨軍後被寵上天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