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大婚
正德元年10月18日。
皇帝詔旨,遣英國公張懋為正使,禮部尚書林瀚、駙馬都尉崔元為副使,並在他們的陪同下,祭告天地宗廟,命定皇後人選和大婚之期。
次日,皇帝於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賀,正副使四拜皇帝。
皇帝身穿冕服,賜其冊文,上書:茲選大興縣主簿夏儒之女為皇後,命卿等持節行納采問名禮。
這是“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親迎)中的前兩個程序。
正統年間,皇帝如何成婚的禮儀都已經定好了,到朱厚照的時候隻用跟著做。這種事情,他也不願意動腦筋去改,因為不管怎麼改,都是很繁瑣的。
而張懋、林瀚、崔元受命以後,帶著隨員和禮物,從皇宮正門浩浩蕩蕩的出發。
此時的皇後家中也非常忙碌。
一個縣的主簿,實在稱不上什麼大官,而且還是和皇帝成婚這種事,方圓幾百裡找不出個樣板,即便有再長的時間準備,也難免會有慌亂,好在會有禮部的禮官先前一一說好。
而大門之外,張燈結彩,燈籠高掛這自然不必多說。
入門以後的院落內有書案,禮物則陳於正堂。
夏儒頗有幾分緊張的在家中等候,這個時候他也知道自己的閨女還不算正式的皇後,但左右就是這幾天的事,於是一些禮儀反倒比宮裡的要求更為嚴格。
比如說他自己不會去看,也不叫其他人隨意靠近。
靠近了,到底誰給誰磕頭這都說不準。
等了不知多久,宮裡的儀仗隊到了。
到這個時候,雙方所有的動作都是規定和商量好的,誰做什麼、說什麼,甚至是站什麼方位、順序,全都不能錯、亂。
首先是禮官先來,高喊:
奉製建後,遣便行納采問名禮!
隨後皇帝任命的正使在院落裡說:英國公張懋奉製納采!
夏儒按規定回答:
蒙製訪,臣夏儒不敢辭!
接著,禮官會將夏儒引出正堂迎接皇帝的正、副使,雙方見禮。
而後所有人,包括一應隨員,全部進入正堂。
之後就是副使宣讀製書,交予彩禮。
夏儒寫下製書答文,收下厚禮。
這,就是所謂的納采。
整個流程非常複雜且枯燥。
而之後的問名,就是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這也有一套流程,畢竟是‘奉製問名’。
實際上先前已經清楚了,就是算好了生辰八字覺得合適,才選你為皇後的。
這裡不過是一個形式。
等走完‘問名’的一套流程,正副使回宮進奏。
皇帝就會將之轉交給占卜的官員。
這麼一占卜,結果肯定是吉,這樣數日之後再舉行儀式,這就是所謂的納吉,其中就包含把占卜的結果告訴女方。
這樣再舉行納征禮,就是正式的向女方贈送聘禮。
納征禮後,皇帝遣任的正副使再到女方家,行‘告期儀’,即告知女方大婚的日子。
這裡麵的每個過程都有隆重而繁縟的儀式,而六禮之中,又以最後一項‘親迎’為主。
一般來說,在民間娶媳婦兒是男方到女子家中,把媳婦兒迎回來。
但皇室不同,因為地位尊崇,就隻會派一個有兒有女的大臣去迎親。
這其中的熱鬨、宏大的場麵自不必說。
而正式大婚的這天也是朱厚照最為疲憊的時候。
天還未亮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太監和宮女的侍奉下起身。
秋雲大概知道他今日不會輕鬆,過來的時候還帶了兩塊人參片,說:“陛下,這個含在嘴裡,累得時候就嚼兩口。”
“會管用麼?”
屋子外麵東方有些魚肚白,人隻能在漸漸退去的昏暗中摸索行動。外麵是一樣很忙碌的,需要準備禦座、製案、節案、鹵薄、彩輿等等。
“管用的,這是奴婢去兩位大夫那裡問來的。”
她說的應該是永壽宮裡的辛蕙和葵兒兩人。
“可真是個累人的活兒。”
“陛下今兒是大喜,奴婢們都替陛下開心呢。”
“好,”朱厚照說得唉聲歎氣的,張開雙臂一副任君施為的模樣,“更衣吧。”
之所以提前很多時間準備,是因為其實時間很緊張,光是穿衣服,再到地方,都得很久,之後他要身著袞冕,駕臨正殿,侍衛環立左右。
與此同時,皇帝所遣的正副使已經前往女家奉迎皇後。
文武百官則全都一身朝服,侍立於承天門外、
直到皇後的彩輿從這裡入宮,再過午門,隨後鐘鼓齊鳴,鹵簿終止。皇後在司禮監以及宮內宮女的帶領下由奉天門再入內廷及至坤寧宮,至於宮裡,早也已經旌旗蔽日,處處喜氣洋洋。
在這裡,朱厚照將會見到自己的皇後。她頭戴九龍四鳳冠,身穿真紅對襟大袖衫。其莊重程度,是朱厚照兩世所見之最。
皇後……
這是他正兒八經的正妻。
胡思亂想之間,正使張懋的聲音叫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