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張璁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13章 張璁(1 / 2)

第513章張璁

朱厚照之所以說要看看他的成色。

是因為張璁這人在曆史上真的很厲害。

隻不過一個大禮議讓人覺得他像個政治投機分子,恰恰主流的文人最是瞧不上這種人。

再加上後來他當了首輔以後,手段特彆激烈。

尤其關於土地兼並和整頓吏治這一點,張璁解決起來相當強硬,史書記載其‘清勳戚莊田,罷鎮守內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治矣’。

乾這麼兩件事的官員,哪個能逃得了文人的那支筆?

實際上,很多後人在考察張璁的為官、為人時,也有是將他與張居正相提並論的。甚至還有人認為,張居正的那種貪腐表現實際上還不如張璁。

張璁是為官清廉之人。

因為這個風格,他是幾上幾下,而幾次致仕離京,都猶如一介寒儒。

不過官場對於人的改變很大,同一個人在三十多歲和四十多歲還不一樣呢。

即便都一樣,朱厚照也不可能驟然把一個知縣提的多高。人的能力本身就是要在風浪之中鍛煉和體現出來。

對於張璁本人來說,初任山陽知縣時,他還是很滿足的。

張璁生於成化十一年,至今年已經三十五歲。他沒有什麼厲害的父輩,隻是人還算聰慧,也比較好學,所以少時而有才名。

可惜連續多次入京科舉,都未能得中進士。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二十來歲還天天讀書、完了讀了還不中進士,這其實是個很大的壓力。

從那時的境遇,到此時當個縣官,如何能不滿足?

也因為來之不易,所以張璁倍加珍惜,他自認為官還算用心。

淮安府山陽縣是江淮平原地區,耕地眾多、人口也眾多,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種地、納糧。

然而幾經考察下來,他發現縣裡的大家族往往占地百頃,但生民卻無立錐之地。

並且縣裡麵的關係錯綜複雜,就是他自己的衙門裡,也有不少人總是向著大家族說話。

張璁卻不管這一套,正德元年,山陽縣有一樁侵占田畝案,他堅決護著百姓,就是不把土地判給幾個大族。

事情鬨到鳳陽巡撫那邊,

恰逢當時揚州、淮安因為鹽業的事情頗受朝廷關注,錦衣衛、禦史時常來查,倒也沒人敢頂風作案。

此案之後,張璁名聲大作。

正德二年,朝廷決定要在南北直隸之間修一條寬闊的大道。

張璁在京師裡待過,而且他親眼瞧見過朝廷是怎麼用這種辦法來解決窮苦百姓的生計問題的,因而他很快反應過來這是個機會。

之後便是積極的運作、協調,山陽縣有許多百姓都到了工程隊中去,靠著一把子力氣,也能掙幾個工錢。

這樣種地、做工,都有他這個知縣使勁,當然是有些效果。

隻是正德三年以後,境況逐漸變差。

工程隊不再按時結算工錢,一開始拖三五日,理由是本身也無銀錢,好在過段時間就好了,老百姓都不是好於鬨事之人,也就算了。但之後卻是七八日、然後十天半月……

至正德三年冬,經常性的是三四個月的工錢還不結。

春節時又說節後可以結。

到了時間點結倒是結了,隻結了一點點,這樣老百姓自然不願意。

張璁這個縣衙也開始‘熱鬨’起來,隔三差五就要有人遞訴狀。

為此,他已經找過少府的官員和工程隊了,但沒有一人願意拿出銀子,呈遞奏疏是他最後的動作,也是掀桌子的動作。

這邊上去,

那邊就有反應了。

少府在內閣是分設幾個清吏司的,主管這一塊屬於工事清吏司,清吏司下分項目,每一項目有郎中。

像這種線性工程需要分段管理,因而郎中之下以府為界,各設主事。

淮安府便是有一個主事。

他的治所也在山陽。山陽,本就是府治所在地。

這名主事名為閆理文,這日清晨他收到消息之後便神色匆匆出了門。

所去的方向乃是淮安知府的府衙。

後院之中,他把東西拿給人看。

“朝廷的旨意,是派人下來清查此事。田知府,這是你的地盤兒,守土有責,你可得有個主意啊!”


最新小说: 俗仙 亂世饑荒:我打獵趕山當皇帝 資本家大少爺?正好扛回家做老公 流放?改造反派一家,頓頓有肉吃 重生八零,二婚改嫁大佬搞事業 神級選擇:我的獎勵不對勁! 八零小嬌軟,帶崽隨軍後被寵上天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