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藩王與藩王間的基尼係數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558章 藩王與藩王間的基尼係數

第558章 藩王與藩王間的基尼係數(1 / 2)

第558章藩王與藩王間的基尼係數

提起藩王祿米與地方財政這個問題,那真是有的說。

藩王祿米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從朱元璋時就開始困擾朝廷。

洪武九年,朱元璋給親王的歲祿是5萬石,鈔兩萬五千貫,此外還有錦、綿、冬夏布匹、鹽和茶等。

這個時期,親王的職責和權力遠遠大過永樂以後。因為朱棣造反,所以絕不能以永樂以後的藩王處境去想象洪武年間。

實際上,在明朝當王爺,不同曆史時期、同一時期不同的人那真是完全不一樣。

洪武年間,有九大塞王之說,便是因為朱元璋將各個兒子分封於邊鎮,拱衛中央。

九大塞王之中,比較厲害的像是老二秦王西安)、老三晉王太原)、老四朱棣北平)、老十三代王大同),以及最近那個造反的安化王的祖宗,老十六慶王寧夏)。

因為朱元璋是開國的皇帝,第一代人少,而且他能管得住這幫龍子龍孫。所以他敢於賦予藩王更多的職責,讓他們承擔一些事務,為朝廷做做貢獻,做事多拿錢多,還能將就理解。

另外一方麵,人少,每人5萬石對於朝廷來說也不是個事。

然而這個當時看起來還算過得去的政策,很快就演變成了一種負擔。

從朱元璋時代就開始的負擔。

首先要給出一個總概念:朱元璋坐天下三十一年,最初有24個王爺,1個郡王,至他駕崩時,各類爵位的宗室成員有58個。

所以在他生前,就已經感受到這個增長有些不對勁了。

洪武二十年九月,朱元璋下詔:親王府歲給米五萬石,其茶、鹽、布、絮等物悉罷勿給。

到了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朱元璋又認為現在‘子孫眾盛’,而且天下軍民開支較往年倍增,所以他下旨:量減各王歲給,以資軍國之用。

具體來說,原先親王的五萬石祿米減為一萬石,郡王由六千石降為二千石,後麵的鎮國將軍一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等等,像什麼奉國中尉,按道理講,他也是朱元璋的子孫,但管不了了,一年二百石,打發了事。

這次‘降薪’還有一個特彆的規定,就是郡王嫡長子,承襲郡王者‘歲賜比始封郡王減半支給’,就是說你不是原裝的郡王,那就隻有一千石。

如果僅僅是這樣,似乎也還不錯。

嘿嘿,哪裡那麼容易。

洪武二十八年的這次‘降薪’,是明發旨意,那麼就給吧?

當時的戶部尚書名為鬱新,他上奏皇帝,說:親王歲米既有定議,請令有司如數給之。

朱元璋一想,有些地方還是貧窮的,不能如數給啊!

所以下令晉王、燕王、楚王、蜀王、湘王,如數給與。代王、肅王、遼王、慶王各府民少賦薄,歲且給五百石。隻有一個嗣秦王,因為他年紀小,不能餓著,所以下令‘有司月進’。

你看,老朱皇帝再殘暴,他對老百姓還是好的,他知道各地情況不一樣。

所以也有人認為,明朝宗藩消耗祿米不大,你瞧嘛寫在旨意上是一萬石,但根本沒給齊,於是得意洋洋認為旁人史學功底不深,沒有仔細研究。

可這種邏輯本身就有問題——如果確實消耗不大,那為啥不給齊呢?

實際上,朱元璋帶頭搞得‘拖欠工資’行為,使得自他以後各朝宗藩的祿米都有較為嚴重的拖欠現象。

從宣德到比較護短的弘治,再到出身宗藩的嘉靖,他們全都拖欠宗藩祿米。

道理很簡單,給不起。

洪武年間有58個宗室成員,到永樂年間即增長為127個,80年後,正德年間的宗室成員數量為2980個。

為啥能精確到個位數,因為這2980人都是有記載的。

到嘉靖後期,宗室成員數量增長為3萬,到萬曆年間,《明神宗實錄》記載,萬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計一十五萬七千餘位。

聽起來比較驚人,隻看一個具體事例便明白了,弘治五年,陝西巡撫撫楊澄稟報:山西慶成郡王至今年8月,已生育子女94名。

到了正德年間,慶成王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生了多少人,甚至要上奏朝廷請求就自己這一家進行人口普查。

這種數量,怎麼可能發得了足額的祿米?

然而這種欠餉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宗室犯罪問題。

所以在正史之中,翻開有關宗藩的記錄,經常就是越級上奏、赴京請乞,哪怕皇明祖訓已經明文規定,不許王府直接上奏朝廷。

再有就是擅改本折,勒索納戶。因為祿米是三分本色,七分折色。朝廷是嚴禁各王府擅自改定本色、折色的兌換比例的,但王府才不管這些,他們要麼謊稱米質低劣,乘機盤剝百姓,要麼不遵官方定價折算,且往往會高出市價三、四倍。

更絕的是,有的王府不願意要本色,更願意要折色也就是銀子),所以強令百姓將本色折銀。銀子畢竟方便一些,可以當作‘酒食燕遊之費’、‘賭博淫蕩之資’,有的宗室剛剛領到歲祿,轉眼間就能‘俱歸債主’。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搶劫,所以有王府的地方,百姓往往是苦不堪言。

而且不僅是百姓,宗室祿米拖欠也直接激化了藩王與地方政府的矛盾。一些宗藩開始衝擊地方衙門,淩逼府臣,甚至衝進衙門裡進行集體搶奪。

正德九年,沈府輔國將軍朱勳漚、朱勳澧就曾‘率眾入倉撻官吏’。

嘉靖三十七年,代府廣寧等王府宗室因索祿米不遂,於是圍攻布政使衙門,並打傷左布政使。

嘉靖四十一年,韓府眾宗室也是以索祿米不遂,毆傷平涼知府。這件事鬨得極大,嘉靖皇帝下令懲治首惡,要韓王把本宗犯罪之人抓起來,結果韓府宗人多有不服,公然驅趕押送人員,然後攻擊平涼府衙。

這些史實都可以表明,

明代藩王在地方基本是無惡不作,嘯聚官府,淩辱地方官員,搶掠百姓,造成百姓驚懼不安,甚至攻擊府衙這些事情已經讓社會不再‘四方安定’,成為動亂的因子。

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宗藩已經成為財富的奴隸,自從宣德以後的大部分宗藩問題都是因為銀子。

但是,確實也有過的好的藩王,比如弘治對待自己的兄弟就特彆的好,動輒就是一萬鹽引、三百頃土地這種賞賜。

總得來說,和皇帝關係越近、越受皇帝寵愛的藩王,日子就過得很好,像萬曆皇帝賞賜福王的財富那也是個天文數字。

所以藩王和藩王之間的貧富差距非常巨大,這是個基本事實。

言歸正傳,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其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帶。

彆的省份,藩王一個兩個就已經是大禍害,湖廣藩王還尤為集中,是明代分封建藩最多的一個省份。

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五子楚王朱禎是最早受封湖廣的藩王;

此後還有遼王朱植封荊州;

岷王朱楩封武崗州;

襄王朱瞻墡初封長沙,後移襄陽;

荊王朱瞻堈初封江西建昌,正統十年徙封到湖廣蘄州;

吉王朱見浚封長沙府長沙縣;

興王朱祐杬封湖北安陸;

壽王朱祐榰就藩德安;

雍王朱祐枟弘治十二年就藩衡州,這家夥辟山移土建造雍王府,形成了一條繁華街巷,還好在正德二年死了,且沒有子嗣,朱厚照直接除了藩。

上麵隻是親王,實際上還有一些郡王之類的,比如華陽郡王,他是第一代蜀王的次子,按照降級襲爵的規矩,他就在澧州當了郡王。

再往下什麼鎮國將軍,實在沒有辦法細數。

所以湖廣王府、官府所占有的官田比例極高,成化年間,就有荊襄流民起義,一直到明末結束,明朝始終未能妥善處理好荊襄流民問題。

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明朝處理藩王問題就是隔靴搔癢。

而在楊一清看來,自從天子上次有了‘限製藩王財富’的念想以後,本朝倒是有可能大大緩解藩王給朝廷帶來的財政壓力。

因為本朝皇帝沒有親生的兄弟,關係一遠,那就不一樣。

但他也隻敢用‘緩解’這樣的詞彙。


最新小说: 東南亞風雲之西港往事 神雕後傳楊過之子陽頂天 開局廢柴,我可隨意增減 乾坤重塑始皇再造華夏版圖 魔法少女物語 畫境巡靈錄 界域軌跡:異界篇 帶感!剛重生就抱著死對頭喊老公 我在秦國助嬴政統一世界 回到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