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王守仁稟奏!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596章 王守仁稟奏!

第596章 王守仁稟奏!(2 / 2)

王守仁拱手,“陛下,臣知嚴提學品性,願為其作保,若非確有其事,他也絕不敢在禦前口出狂言!”

兩萬兵還帶不好,那特麼就不要帶了!

這個潞州在山西的東南部,大概就是今天長治市的位置,離最北邊大同的代王那還遠著呢。

軍隊建設這種事,再富裕也要考慮成本問題,否則拖垮了財政,這就叫窮兵黷武。一味加重國家和百姓負擔,最後反而讓這個堅固的堡壘從內部被攻破。

嚴畢雲眼睛射出一道精光,“陛下,請恕臣直言冒犯之罪。”

“臣請陛下召見一人。”

不過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第二,借此機會整頓薊州各衛所,其中之關鍵就在於這三個甲級衛,剩餘的,說實話薊州多處城池、關隘都需要守軍,屯田也需要屯軍,這部分將就就行,一旦分為乙、丙兩等,軍餉就會下一個台階,國庫的壓力也小,如此才能細水長流。

“那你在哪裡聽到的?”

滿清後期也是編練各種新軍。

朱厚照不認識這官員,但還是知道提學是乾什麼的,這某種意義上也是地方上的監察官員,“伯安,山西提學怎麼叫你給帶來了?”

但幾乎沒什麼用。

“皇上,此事便由臣來回答吧。臣原是弘治十二年二甲進士,十年前就曾聽聞王守仁之名。此次也是知道皇上聖旨召其回京,因而在路上等候。”

但是對於楊一清來說,則是他乾大事的時候。

“直言就好。”

朱厚照優容老臣,體恤臣下這種事做得還是蠻到位的,凡是見過他的臣子,都會覺得皇帝其實給人的感覺如沐春風,很難想象那種人頭滾滾之事會是這位做的。

儘管如此,邊軍的甲級衛肯定是不如上直親衛。

三個丙級衛就是緩衝地帶,用來安置那些不好直接清除出去的人。

“朝堂,並沒有要亂的跡象,更沒有反叛之案。再說誰要反叛?”

還是原先寧夏安化王造反之事,使得錦衣衛的注意力被各個藩王給吸引過去了,另外就是本來明朝防藩王就是老傳統了。

“臣等謝皇上體恤之恩!”

而且薊州真的不需要五萬精兵,兩萬能戰之兵,足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即便再有什麼大亂子,邊上就是宣府、遼東以及京師精銳。

朱厚照略作思考之後又問:“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封山西的奏疏跟朕稟報此事,哪怕風聞奏事的都沒有,這些人竟能將山西控製的滴水不漏嘛?你還聽到了什麼,都一一說來。”

楊一清、王鏊等也都是一樣的感覺,皇上待他們是好的,除非在正兒八經的事情上犯糊塗。

“好,那就依楊閣老的意思。但薊州裁減人數之事還是要做,隻不過所餘十衛也按照親衛甲乙丙的分級方法,三四三吧,三個甲級衛、四個乙級衛、三個丙級衛。”

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以他如今的權威來說,已經不需要這些了,所以他對這些奏疏全都不予理睬,並寫下朱批:人皆有三急,爾不急乎?

朱厚照先前聽毛語文提過,所以是有心理準備的,他喝退想要來上茶的內侍,認真道:“起來說話。伯安,你也平身。”

啊,這倒是個不能輕易否認的觀點。

“楊閣老,還有一樁事。”

“依照臣聽到的,他們並非以沈王為首,但是要以沈王之名為名。”

楊閣老心中長舒一口氣,這種做法,雖然沒有皇帝那一聲‘五萬精兵’來的氣勢恢宏,但它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做得下去。

“你提到了潞州衛,是沈王嗎?”

楊一清文官、武官都當過,打過仗、治過民,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臣以為,陛下不必強求各邊處處都是騰驤四衛。陛下親領二十六衛,最是清楚一個甲級衛需耗費多少銀兩,此其一也。其二,衛所之軍也分步卒、起兵,更有駐防、野戰之彆。請……陛下恕老臣昏聵,老臣以為薊州之兵,若有兩萬精銳,足矣。但兩萬精兵不足以守衛那麼大的地方、那麼多的城池,因而邊鎮也是需要‘丙’級衛的。”

不過王朝中後期冒出來的這種軍隊基本都是募兵,而且有些遊離於主要軍隊之外。

所以這一次的動亂,是朱厚照唯一的機會進行剜肉除瘡,利用秩序的混亂期重新建立秩序。

“有楊閣老在,朕可以少操心不少。”

朱厚照能理解,皇權嘛,就是要威嚴,不能太隨便。

便是因為老的軍隊其中的利益關係已經理不清楚了,它就像是一群寄生物,與主體血肉相連,但本身已經腐化不堪,切掉會痛,不切就死。

皇帝這句難聽的話沒講出口,其實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朱厚照伸了伸懶腰。

楊一清執禮,一切已儘在不言中。

朱厚照沒有拒絕,王守仁往後看了看,隨後就是一個小內侍帶著一個書生模樣的人走了進來,此人頭戴方巾,身穿淡藍衫,留著‘一’字胡須,四十出頭的模樣。

“王守仁此次回京,還帶了兩衛朔方軍,人不多,不過當時是考慮若是何處不穩,可以令其隨時出動。這一萬人到了京師以後,如何安頓還需楊閣老仔細考慮、妥善安排,且其中有騎兵,精豆也要準備的。”

楊一清繼續說:“老臣算過,陛下在京師有精銳至少二十萬,西北有甘肅兵、寧夏兵、河套兵,如此又要十萬。若是剩餘軍鎮,每鎮有兩到三萬之精銳步卒,則我大明可擁精銳之兵五十萬,其中又有超過五萬的騎兵。千百年來,能有我大明此時之強盛者,也不多了。”

“微臣山西提學嚴畢雲,參見陛下。”

~~~

朔方鎮是一路騎兵一路步卒,分散有序前進,行軍月餘才過了紫荊關,抵達京師腳下。

這裡沒什麼無旨大軍不得入城的阻礙,因為聖旨早已催促王守仁加快行軍,不得拖延。

楊一清領兵多年,哪裡還想不到這些,他點頭稱是,“臣年前就接到奏報,知道王伯安要入京,一應準備都已開始了,請陛下放心。”

正德五年,正月十八日,元宵之後,節日氣氛逐漸散去,朔方大部兵馬入城,王守仁入宮麵聖,片刻都未曾耽擱。

“可有證據?”

嚴畢雲哪敢起身,他不僅不起身,還在地板上重重磕了下頭,“陛下,臣要參奏山西都指揮使田則暗中勾連平陽衛、汾州衛、潞州衛等密謀起事!”

這件事對陸恭觸動頗深,畢竟他原先也很害怕,害怕真的被治罪,那段時間更是終日惶惶,沒想到皇帝出來親自為他這個知縣說情。

“你說。”

“陛下清理軍屯,邊鎮都有動亂之象。這個時候,陛下可能會懷疑任何一個人有反叛之可能。”

這是要利用天子的疑心了,有點水平。

朱厚照目色開始不一樣了,這幫人似乎比安化王要能耐一些。

王守仁也說道:“此時是軍屯清理最為關鍵的時候,萬一京師掀起大案,牽連甚廣,致使人心惶惶,必會使邊鎮不穩,到時候朝廷就會進退維穀。這份用心,確實歹毒。”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哪有啥祖宗,都是我編的 教皇閣下從不偉大 早死小心肝穿五年後!大佬圈亂了 獨自無限 天工開武圖 暮年騎士,從撫養血族徒弟開始 荒武洞天:從拆遷戶到古神 逆道玄途:萬界源核 NBA之絕對統治力 重回渣夫假死時,老太君殺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