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蕃朝來朝儀
禮部平日裡常規事情多,各類祭祀台麵上是很重要,皇帝從不否認這一點,就是這大部分的事情引不起皇帝的重視。反正該怎麼辦翻翻前朝實錄就有,實錄查不到就再往前麵的朝代倒騰。
禮這個字,嘉靖皇帝怕,而正德皇帝是最不應該怕的,放眼千年曆史,他的皇位合法性也屬於第一梯隊了。
但正德五年的這個春天,禮部尚書王華卻接了個‘大活兒’——接待外國使臣。
明代早期尤其是朱棣時代,藩國來朝的情況比較多,還仿照南京的會同館,在北邊也修建了一個。
而在諸多的禮儀中,其中一條是要所有的外國使臣先學習明代的宮廷禮儀,熟悉了這一套禮儀之後才可以入宮覲見。
朱厚照手裡拿著王華所上的《蕃朝來朝儀》,本著外交無小事的原則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看完了之後就對其中這一條有些‘小想法’。
“大宗伯,何為熟悉宮廷禮儀?”
王華倒也實在,說了句關鍵,“宮廷之禮,主要就是君臣之禮。陛下乃天子,是天朝上國的君主,這些海外島民遠離中原,若不加以訓導,臣恐其入宮以後有僭越之舉。”
“嗯……”朱厚照拖著長音,他是在思考。
朕講這番話什麼意思,大宗伯不必妄自揣測或心生不解。朕可以告訴你,朕,不會拿本國的民脂民膏去結外國之歡心。不管你們儒生眼裡朕是怎麼樣的,反正朕話撂在這裡了,有那多餘的錢財,拿去喂養喂養大明自己的百姓不好嗎?”
大明現在說到底就是個東亞霸主,又不是地球球長,琉球、日本使臣來了,那的確該跪還得跪,但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後麵的荷蘭,那也是稱霸一方的,誰給你跪?
實際上,曆史上我們的祖宗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問題,他們采取更為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伱他娘的彆見了。
朱厚照瞪了他一眼,他立馬就僵住。
“欸?”朱厚照連連擺手,“你彆提祖宗的事,等朕到了地下,祖宗要是怪罪讓他們怪罪我,不怪罪你們任何一人。”
他走之後,朱厚照噗嗤笑出聲,他這一笑邊上的尤址了‘嘿嘿嘿’起來,結果這家夥皮笑肉不笑,跟個陰森的鬼一樣。
“商人出海、官員也出海,日後我大明與西洋諸國的交往會日益增多,這一應事務朕肯定會加在禮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咱們雖然不和他們打仗,但與其交往總要了解他,知道他們國家的情況,明白這些人與咱們漢人的脾氣秉性有何差異。
divcass=”ntentadv”朕以朝貢貿易為例,為什麼早年間琉球國和日本國頻繁的向咱們這裡派使者進貢?因為他們了解我們,知道大明好麵子,他們進十兩,咱們要還三十兩、五十兩,這種買賣誰不願意做?反過來也是一樣,琉球國、日本國又是什麼特性咱們也要知道。
王華眉頭都不皺的,“那便不能入宮向皇上遞交國書,大明也不認其為藩屬國。”
“難料?不給會搶麼?”
“能不能改為單膝下跪?”
“奴婢看陛下樂,就跟著陛下樂了。”
“大宗伯的意思是,花錢買平安?”
“這件事呢,你照常準備,也可以去和顧禮卿再談談,外國使臣來了,要讓他們看看大明的繁茂,不夜城允許他們進,不要就把人關在會同館學禮儀,既然是天朝上國,就要有上國的自信與大方,讓他們瞧瞧,出不了事。”
可你要說他有道理,這種硬杠杠加在前麵,肯定是會影響大明的對外交往。
“陛下!”
王華無奈,“臣鬥膽進言,望陛下恕罪。我大明為天朝上國,不談仁義道德,僅論上國風采,是不是不應拘泥於一些錢財?若是……若是小氣了,與以往不一樣了,不免叫外國使臣覺得大明反倒不比當年,如此若生了輕視之心,豈不遺禍無窮?”
所謂君臣之禮,就是要跪拜。
這個問題其實蠻難解決的。
這叫他怎麼辦?
一個皇帝,忽然開始不管不顧起來了,那表情很清楚,就是反正隨你們說,老子就不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