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紫禁城裡老套的戲碼
王炳上了一道奏疏,早先朝廷以八人分彆盯住八鎮時,他是負責薊州的,隨著楊尚義等人不斷稟報薊州清屯已有進展,所以他請命以欽差身份再去一趟。
在他之前,楊廷和也已經去了山東。
內閣現在就剩楊一清和王鏊兩個人了。
王鏊歲數大些,已經六十一了,楊一清還小他四歲。不過兩人都是極有精力的,每天都是從早到晚的閱讀奏疏。
“……薊州、大同、榆林、寧夏,清屯之事幾乎是鎮鎮有事,這宣府總兵楊興倒是與眾不同,人、田、軍一樣不亂。”王鏊手裡掂著本厚厚的奏疏。
楊一清放下毛筆把東西接過來上上下下的看了一遍,“數字對得上,朝廷在大朝會後下旨催促,他們也頗有進展。”
“閣老真不覺得奇怪?”
楊一清鼻腔嗯了一聲,“不管是真的假的,他都不能在宣府久待。不過,老夫倒希望他是真的。有一鎮能相對順利,陛下那邊總算能寬慰一些。至於你的擔心,不足為慮。”
王鏊的擔心也很簡單。
但身為首揆,有些事是不得不做,其中第一條就是不能太軟弱,否則跟著你都受氣,沒有好的前程,誰還跟你?
這個世界,對沒脾氣的老實人從來就不友好。
這話洞若觀火,其實王鏊難以否認。
現在皇帝稍微動了他一下,許多人就覺得首揆是不是出問題了。一開始他自己也覺得是,可大朝會結束已經一個多月了,皇帝並無其他動作。
“閣老哪裡的話。”
“你原本就是帝師,在朝三十年,先帝對你也極為看重。記得弘治十一年,陛下以一句‘明年春暖以聞’挑動了那封東宮出閣講學疏,後來,先帝便簡拔你入東宮。”
得讓王炳順順利利的把這件事辦完。
楊一清沒有反對,也沒有不反對,他是在邊疆待過得人。
“喔?怎麼說?”
王鏊還真沒什麼不敢的,不過看了以後他也眉頭開始鎖起來,“閣老,這是……?”
楊興在宣府待得太久,已經不得不防了。
“不,我是在想,將來如果有那麼一天,咱們有沒有劉李謝的結局。”
你得做給下麵人看!
王瓊之後,還有很多人也在跟隨,仿佛內閣裡一個新的中心點又要形成了。
“哈哈哈。”楊一清叫他這句給逗笑了,“怎麼能有那麼久?你不急,我不急,那也還有其他人急呢。”
“沒有影響朝政。”楊一清眉頭一挑,“具體的情況,老夫也請吏部私下裡核實過了。陛下心是好的,不過總是有那麼一群不懂得感恩的人在那裡胡作非為。”
而今天忽然和王鏊說起來,並非是閒聊,他哪有閒工夫閒聊?他是要告訴王鏊自己的意圖,換句話說,我是針對王炳,不是針對你。
其實以大明此時的局勢,不太可能有邊疆將領能夠作亂,造反又不是什麼好玩的事。
楊一清則不客氣,“老夫便直說了吧,老夫還在,他與你壞不到哪裡去,老夫若走了,他與你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就算不足為慮,也該防患未然,此事等陛下再召見,我們是要和陛下說的。”
其實辦法多的很,根本不必已朝政為代價。
其實皇帝把王廷相調離陝西,怕也是有這種心思。
王鏊也很懂,跟他說了皇帝的底線。這是兩個經驗老到的官員之間的相互默契,有些話沒說,但意思都已經懂了。
王鏊心裡明白,王瓊先是投他不成,再去了王炳那裡。
楊一清手指微微一動,“喔,陛下一向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