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前情回顧
正德十年,皇帝周歲二十四,虛歲二十五,可以說來到了一個男人身體素質的巔峰時刻。
一般而言,這個歲數的人總是缺乏經曆,不過朱厚照本身就和尋常人不同,另外到這裡也過了十幾年,還當了十年的皇帝。
所以對他來說,不僅僅是體力,經曆和經驗都可以稱得上豐富。
對於朝堂的掌控也更加遊刃有餘。
五年以來,他仍然維持了內閣的穩定,楊一清雖然已經六十二,但他身體很好,日日早出晚歸,也極少生病。
這是留名曆史的名臣,機敏負責,除非雞蛋裡挑骨頭,否則朱厚照找不到讓他不乾的理由。
不過,內閣之外的六部九卿倒是變化蠻大。
首先是戶部尚書韓文,他沒有出錯,隻不過實在老邁,在正德五年時他就已經七十歲了,老眼昏花的,萬一把賬記錯了,朱厚照都得頭疼。
所以正德六年,皇帝同意韓文致仕,並將一向仔細的工部尚書何鑒調為戶部尚書。
新任的工部尚書再由原來的戶部右侍郎毛紀擔任。
毛紀今年五十三歲,他是成化二十二進士,在翰林院苦修了好多年,一直到正德初年,皇帝調其至浙江任布政使,時間不長又分彆至山東、長蘆等地巡鹽,結果都還不錯。
正德五年末,他回到京師擔任戶部右侍郎,至此番轉正。
毛紀有學有識,居官廉靜簡重,有古名相之風,在曆史上是楊廷和內閣的重要成員。
朱厚照在史書上見過他的名字,對其印象是他在曆史上乾過阻止皇帝迎接活佛的事,當時烏斯藏今西藏)入貢,來使對武宗說,烏斯藏有活佛,能預知人禍福。武宗最迷信佛教,聽說後很高興,撥出白銀100餘萬兩,命太監率錦衣衛130人、衛卒數千人前往迎接。
這件事毛紀是堅決不同意,並且最終還確實被他阻止了。
除了新的戶部和工部尚書以外,大理寺也換了人。
皇帝動了一點小心思,把心胸不那麼寬廣的張璁轉為大理寺卿,張璁能力強,卻不能容人,算是他掌控朝局的一個術。
吏部、禮部、刑部仍然不變。
兵部尚書也被皇帝換掉了,現在的兵部尚書為原順天巡撫王璟。齊承隧原本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他在正德八年暴病,雖然還吊著命,但身體已大不如前。
除此之外,京師裡還有多了一個新的衙門。
正德七年,皇帝考慮到大明與外國聯絡逐漸頻繁,事務也多,原本的六部職責是上千年的曆史慣性,他就算再怎麼苦口婆心,但能聽到的最多就是尚書、侍郎,眾多中下級官員並不能有統一而高效的行動。
由此,皇帝新設總理外務部,部務大臣由顧佐領。
顧佐原為少府令,他當得當然還可以,少府的發展極為迅猛,不過他性格中少了一些強硬,當初淮安府貪腐案的發生就已經初現端倪。
而少府又是特彆容易出現貪腐的領域,所以再三考慮之後,皇帝將顧人儀放到少府令的位置上,而讓顧佐去協調處理對外貿易的各個事項,本身他也是經濟上的技術官僚,肯定是擅長的。
這樣的格局調整,大約在一年前基本定型。
至於各地督撫的汰換自然也不必多說,原則也很清楚。
已經治國十年的皇帝,偶爾會用錯一兩個邊疆大臣,但總體上還都是有能力之人,當然品德問題,那沒辦法細說,因為他本身也不是到處要找‘孔子’來治國。
總的來說,朝堂、地方算是能臣輩出,雖然還有君子小人之爭,但不能夠耽誤正事這是眾多臣子都明白的皇帝底線。
用人隻要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