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就不問問朕要讓你做什麼?”秦威笑道。
諸葛正我也是笑道:“想來陛下不會讓臣去養老。”
秦威哈哈一笑,“你現在養老還太早了。”
諸葛正我如今才不過四十多歲,自然不可能去養老。
“朕準備讓你去演武閣,擔任演武閣武正!”秦威道。
“武正不是柱國大人嗎?”諸葛正我有些不解。
武正是演武閣的主官,就跟國子監的祭酒一樣,一直以來李勳都兼任演武閣武正。
兩年多前,秦威初建鎮武司需要大量的武者就把主意打在了演武閣身上,就是那一次,他才去卿福山拜訪了李勳。
如今李勳依然兼任,但他依然不管演武閣的事情。
“免了他的職就是了,他不會在意這些。”秦威隨意的說道。
李勳身上的官位很多,太保、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演武閣武正都算是他的官職,這些官職中,最低的就是演武閣武正。
接著秦威從書桌下麵取出一份文冊,遞給諸葛正我。
“朕準備改革演武閣,你先看看吧。”
諸葛正我接過文冊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諸葛正我不禁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陛下要將演武閣推行至整個大璃!”
秦威點點頭,道:“沒錯。”
武者對大璃的重要性無需多說,如何培養武者就是這段時間秦威考慮最多的問題。
其實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參考大璃學府製度。
州有州學,府有府學,縣有縣學,京都還有國子監。
這就是大璃培養儒家學子的體係。
同樣演武閣也要如此,讓大璃每個縣都設立演武閣,搜集民間的武道天才。
如果不是需要花費的財力太多,秦威都想推行義務修煉,給大璃的子民來上一個九年義務修煉製度。
不過想了想,秦威還是放棄了。
這玩意現在的大璃玩不轉,財政不足,資源不夠,強製推行隻會引來騷亂。
“可是這樣一來,宗門勢力豈不是?”諸葛正我眉頭微皺。
秦威笑了笑,他明白諸葛正我的意思。
一旦演武閣推行至府縣,那宗門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想想,以朝廷的權勢招募天才武者,那宗門還能招到人嗎?
真要是將演武閣推行下去,用不了幾十年,整個大璃的宗門全部都要歇菜。
“讓他們稱為演武閣。”秦威道。
“呃!”
諸葛正我微愣,隨即明白了他們的意思。
“若是他們反對呢?”
“反對!”秦威眉宇一挑,“他們有資格反對嗎?”
諸葛正我搖頭輕笑起來,“他們的確沒有資格。”
以前朝堂無法收拾民間的宗門勢力,不隻是因為那些宗門勢力有著很強的實力,還因為六大聖地存在會牽製朝堂的力量。
而現在鎮武司的威勢已經建立起來了,大璃內所有的宗門勢力都受鎮武司的轄製。
至於六大聖地,上元宗已經覆滅,七元宗已經歸順朝堂,逍遙島和擎峰島已經被打的半殘,北淵城現在與他和朝堂正處於蜜月期,南幕城的態度不明,但他們意識獨木難支。
如今朝堂想要收拾那些民間的宗門勢力,輕而易舉。根本不會再像以前那般忌憚。
“此時不要操之過急,朕給你一年的時間。”
“鎮武司那邊就交給鐵手吧,到時候讓他配合你。”秦威說道。
“微臣遵旨!”諸葛正我應道。
……
北方邊軍大捷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京都。
雖然秦威不是很在意,但對於朝堂,對於民間來說,這一場大捷絕對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大璃經過了數十年強盛,又經過了老璃皇暮年的混亂時期,期間發生了一樁樁,一件件大事,或許大璃都獲得了勝利,但是對民間的百姓來說,那些勝利讓人非常的不安。
南陽城叛亂,讓大璃西南三州無數百姓陷入戰亂,這是老皇帝為夜幕組織布的局,但是卻讓西南三州的百姓承受了無法彌補的苦難。
四大護城騷亂,雖然持續的時間很多,但殃及的百姓多達百萬,就連京都也有很多百姓被波及。
秦威登基,大璃邊境危機四起,從朝堂到民間都充斥著一種驚慌和忐忑的氣氛。
如今北方大捷就如同一針強心劑一般,注入了朝堂和民間心中,將那些驚慌和忐忑一掃而空。
同時也讓秦威這個新皇第一次得到了朝堂眾臣和百姓的認可。
帝皇想要豎立威勢,就必須建立功業才行。
老璃皇能強勢的把控朝堂,是他數十年來建立了無數功業,讓大璃對外威懾四方,對內富國強民,因此他才能在朝堂上懾服群臣,哪怕是垂垂老矣,也無人敢挑釁。
雖然這一次北方大捷,秦威這個帝皇沒有出多少力,但隻要他坐在龍椅上,這份功業就算有他的一部分。
不管如何,北方大捷對秦威穩固皇權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而就在京都百姓分享這份喜悅的時候,趙高也來到了遠州邊境,隨他一起來的還有數百羅網的精銳。
這一次羅網幾乎傾巢儘出,任務是破壞西域諸國的聯盟,打斷拜火王庭入侵大璃的計劃,清除有些對大璃有威脅的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