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繼續這樣沉默下去,華夏人就要接管土耳其海峽了,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願意看到這個場景。”
陰暗的會議室內,英法美意俄五國代表彙聚一堂,相視無言。
俄國人不耐煩的出聲打破了沉悶的氛圍。
“如果華夏帝國真的接管了土耳其海峽,加上他們兼並了亞美尼亞,他們完全可以在黑海建設一支海軍。”
“華夏帝國還有三艘戰列艦份額沒有確定,如果他們組建一支黑海艦隊,控製土耳其海峽,進可攻退可守,立於不敗之地。”
“地中海……可就危險了。”
美國人看了看焦躁的俄國人,對著法國人和意大利人說道。
單單一個土耳其海峽,雖然控製著黑海進入地中海的通道,名義上控製著兩海製海權,但是對於英法美意等國來說,其實並不重要。
他們隻需要保證黑海製海權和土耳其海峽的控製權不在同一個國家手裡,就能將土耳其海峽的重要性削弱到最小。
同時,還能攛掇黑海沿岸國家和土耳其海峽控製國的矛盾,例如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十幾次俄土戰爭。
對於英法等國來說,這樣的做法成本極低,效果極好。
但是這件事有一個前提,也就是土耳其海峽控製者的海軍實力並不強大。
不然,黑海將是海峽控製國的最佳後花園和訓練基地。
海峽控製者能從容的在黑海積蓄力量,不用擔心敵人海軍的打擊,等積蓄了足夠力量之後,再前出海峽,進入地中海,威脅歐洲。
歐洲能做的,隻是被動防禦。
掌控了海峽,就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特彆是對於希望能爭奪地中海霸權的法國和意大利來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
所以,這次針對華夏接管海峽的會議,英美俄邀請了法國和意大利參加。
“問題是,合同副本你們也看過,我們沒有立場和理由阻止華夏帝國接管海峽。”
“這不是戰敗合約,是兩國之間的商業糾紛,華夏帝國隻是按照合同約定好的情況,履行合約而已。”
“我們能怎麼阻止?白送一百億裡拉給奧斯曼人嗎?我想沒有銀行家會這樣做。”
意大利人直接指出核心問題。
嗯,意大利人擔心的核心問題。
戰爭對意大利的傷害不是很大,但是戰爭結束後,整個歐洲都開始了戰略收縮,意大利出口的農產品數量大大降低,進而引發了經濟動蕩。
換句話說,意大利也沒什麼錢。
根據多份條約和合同條款,華夏帝國給土耳其搭建起了一個還款順序,以至於土耳其人想保住海峽控製權,必須一次性支付給華夏帝國近二十億美元。
賠款和合同欠款加起來沒有這麼多,但是,賠款提前還款也是違約,也要另外算錢的。
一裡拉約合五分之一美元,一裡拉等於一法郎。
“都看著我乾什麼?我臉上有東西嗎?”
意大利代表見眾人都一副見了鬼的樣子看著他,一頭霧水的觀察了一下自己的著裝,發現沒有問題,疑惑的問道。
“不,沒什麼,我隻是驚歎於意大利的良心。”法國人非常真誠的搖搖頭。
帝國主義的最主要標誌,喜歡建立兩套規則,一套管彆人的,充滿了壓迫和剝削,一套管自己的,沒有成文規定,自己說了算。
而意大利,竟然想著的是根據規則去處理這件事。
誰能一次性拿出一百億法郎?英法俄三國目前拿不出來,美國倒是有足夠的流動資本,卻也不會願意填到這個海峽去。
二十億美元,能買七十艘滿載四萬噸,裝備八門406毫米重炮的超級戰列艦。
按科羅拉多級兩乾七百萬美元售價計算,如果真的造七十艘,成本還會降低不少。)
其實,如果有利可圖,借給土耳其,美國也是願意的,問題是沒有利益點呀!
土耳其失去所有屬地後,目前還相當混亂,財政收入急劇減少。
戰爭之前,奧斯曼帝國的名義gdp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財政收入和清帝國差不多。
戰爭之後,奧斯曼帝國隻剩下個土耳其,名義gdp還得降低一半,二十億,讓土耳其還,一百年才能收回成本。
這可不是沒本的戰爭賠款,而是白花花金燦燦的貨幣,一般等價物!
華夏帝國可不會收奧斯曼帝國裡拉,要麼給華元,要麼給金銀貨幣。
能拿出這麼多錢,乾點什麼不好?乾點什麼不比借給土耳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