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現在,讓人突然借個價值八萬億美元的黃金,借給一個非洲戰亂國家,借出去容易,能收回來嗎?
所以,英法美俄一開始打的主意,就是怎麼在不出錢的情況下,把這件事給攪黃了,或者控製在一定程度內。
“俄國的損失怎麼樣?聽說華夏人的轟炸規模很大,給俄軍造成了巨大損失。”英國人將話題轉開,看著俄國人。
“具體情況我並不清楚,我不是軍人,不過傷亡並不大,公布一兩乾人,實際上應該也不會超過三乾人。”
“不過,轟炸對鐵路造成了破壞,進攻會稍晚一些才能開始。”
俄國人派來的是一名政客,還是戰鬥開始前就在這兒了,並不清楚轟炸到底給俄軍帶來了怎樣的損失。
“這兩件事實質上是一件事,華夏人像解決來自俄羅斯帝國的威脅,表麵上看,他們充滿了攻擊性,實際上這恰恰暴露了他們的弱點。”
“他們的戰線鋪的太長了,從東部工業區,到烏拉爾山東側,數乾公裡距離,隻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作為補給,所以他們希望快速解決俄羅斯帝國。”
“隻要戰局對他們不利或者陷入僵持,他們就必須考慮讓步來解決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俄羅斯帝國發起進攻,隻要俄軍發起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
英國代表的話有理有據,相當具有說服力,包括俄羅斯代表都信了。
因為他們都不知道,俄國在轟炸中,喪失了前線一半的物資儲備,70的飛機、80的燃油、兩百多門大炮、數十萬發炮彈。
可以說,如果沒有新的物資補給進來,俄軍已經喪失了持續進攻的能力。
貿然發動進攻,說不定隻會讓局勢變得更糟。
米哈伊爾二世知道這些,但是他不敢讓英美等國知道,不敢讓消息泄露出去。
不然,會極大的打擊英美的信心和俄軍士兵的士氣,那這次戰鬥才是真的不用打了。
俄軍總參謀部預計,補充這些物資,最少需要三個月時間,俄軍發起第一輪攻擊的時間,最少需要推遲兩個月。
那都冬天了,十月份天氣變冷,十一月氣溫已經降低到零下,那時候俄軍才能理論上完成第一輪進攻的物資準備,有什麼用?
俄羅斯人是一個熟悉冬天的民族,正是因為熟悉,所以他們才知道冬天的恐怖。
米哈伊爾正考慮將攻勢推到來年夏天……
雖然考慮的方向不同,不過英國人和米哈伊爾奇跡般的得出來“拖”這個決定。
…………
接下來的例行會議中,英國人使出了拖字訣,並且將華夏帝國同土耳其的商業爭端放在了會議上討論。
眾所周知,參與人數越多的會議,越不容易得出任何有意義的決議。
同時,英國人為了阻撓華夏帝國強製接收土耳其海峽,乾脆派出軍艦與法國、意大利軍艦組成了聯合艦隊,開始在愛琴海及周邊海域頻繁遊弋。
數量不多,但是代表了一個態度,如果華夏帝國艦隊強闖的話,雙方可能就要發生正麵衝突了。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美國人也將其大西洋艦隊主力艦分出了一部分,大張旗鼓的南下通過了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
並且在八月底,也就是華夏帝國給出的最後時刻,宣布將派艦隊出訪澳大利亞。
“將烏拉爾山區劃為非軍事區,拆除山脈東西兩側的一切軍事設施……”
“俄羅斯帝國在山脈以西一百公裡內留守軍隊不得超過兩個步兵師,民兵、警察等武裝人員人數不能超過三萬。”
“華夏帝國隻在葉卡捷琳堡一線保留一個步兵師的兵力,保證最低限度防禦,警察、民兵不超過三萬……”
“這是華夏帝國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的和平協議,如果俄國同意,就請聯盟派出監督團隊,監督烏拉爾山區的非軍事區建設。”
“如果俄國不同意,那就隻能戰場上見。”
胡西華充滿底氣的讀完文件後,輕蔑的看向俄國代表。
和被蒙在鼓裡的俄國代表不同,胡西華是知道轟炸結果評估的,俄軍失去了大量物資,遭受重創。
這時候,肯定是不願意開戰的。
那麼,他的任務,就是逼迫俄軍開戰。
“俄羅斯帝國不會接受任何形式的訛詐,如果華夏帝國一意孤行要發起戰爭,俄羅斯帝國不會懼怕任何戰爭!”
俄國人越說,腦袋抬得越高。
“那麼,我以華夏帝國特派聯盟全權大使的身份遺憾的宣布,談判失敗。”
“另外,我想知道,聯盟對於土耳其問題,是否有明確的答複了?我方是否能履行我方的合法義務,履行國際正常商業借款合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