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雙拿起電報紙,翻開看看,雖然都是雞腸文,他還是看得懂的。
電報文字有長有短,都是雙方在討價還價。
“棉花的價格也不降?”劉大雙問道。
“不僅不降,還一路上漲!”盧敏苦笑著說。
“埃加那邊怎麼樣?”
“那幫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價格也是一路上漲,但比山姆國的棉花還是便宜點。”盧敏回答道。
“能不能多從那邊進口點?”
“唉!劉長官,你是不知道啊!那邊的人就不是正兒八經乾活的。質量亂七八糟,沒個標準。貨期也是沒有準頭,最可氣的,每一包棉花的重量都不一樣。”盧敏一提起這些,滿臉愁容。
“重量都不一樣?”劉大雙也是奇怪。
“是,每包標簽上的重量都是隨便寫的。我們交涉過幾次,對方說了,他們很窮,沒有稱。”盧敏連連搖頭,哭笑不得。
劉大雙聽了,也是心裡暗暗歎口氣。
那幫人自古以來就懶散慣了,有個大餅吃就滿足了,沒有誰會認真乾活。
看來,為了保證正常生產,還是要咬著牙從山姆國進口。
“質量第一,這點不能馬虎。”劉大雙叮囑了一句。
“劉長官,還有件事情比較麻煩,咱們的資金快見底了。這兩年,換了不少古董字畫回來,可不能當錢花呀!”盧敏的臉又拉長了。
這個,劉大雙早就知道,歐洲各國把錢都打沒了,他同意用古董字畫換購靖安的貨物。
那些古董字畫,他已經請靖安大學的一些專家看過了。
許多專家都是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一箱箱的古董,好多都是十幾年前從華夏搶去的。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頤和園的寶貝。
也有許多是華夏一些人私下裡售賣的,包括大清的遺老遺少,手裡沒銀子了,就偷偷的變賣家裡的古董字畫。
說句實話,劉大雙為華夏民族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這些古董字畫裡有不少是珍品及孤品,代表著華夏文明的傳承和成就。也是華夏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驕傲自豪了,白花花的銀子卻少了。
可進口國外的貨物卻需要銀子,沒有銀子,人家可是一點貨物都不會發的。
靖安銀行行長丘海文,財政廳廳長孔萬利都趕來了。
幾個人閉上門,開了一天的會。
“發行特彆戰爭債吧!”
這是劉大雙做出的最後決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