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海上的大雨僅僅維持了一個早上,中午天空的雲層就已經散去,陽光再次變得猛烈起來。
在大洋之上,這種驟變的天氣很常見,通常遇到一片雨雲就會呼啦啦下一陣雨,當船駛離這片海域之後,又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天氣。
已經是航行的第5天了,艦艇編隊正在快速地穿過馬六甲海峽。
到了下午,海麵風力已經降到了2級,三艘艦艇在水麵上可謂是穩如泰山,比在西沙附近遇到熱帶風暴時候的情況好太多太多了。
暈船的人也逐漸適應過來,就連起先吐得七葷八素眼冒金星雙腿發軟的軍報餘大記者也開始生龍活虎起來。
他是生龍活虎了,可對於李正來講就是一場災難。
他算是盯上了李正。
這麼好的典型人物,這麼好的素材,加之早上演練那驚豔了全編隊的空中一槍,餘大記者著著實實亢奮起來了。
不把李正寫成一篇典型事跡發表在軍報上他都有對不起這次護航隨隊任務的感覺。
幾乎一有空,餘大記者就會往特戰隊的休息艙裡鑽,鑽過來就找李正,找到了就要求麵對麵坐下,拿著小本本和錄音筆開始一對一的采訪。
這種模式的訪問令李正很不自在。
他有種如同坐在審訊室裡當嫌疑犯的感覺,對麵的餘大記者就是警察,就差沒將他祖宗十八代都挖個遍,恨不得李正幾歲不尿床幾歲尿床都弄清楚。
好在下午的時候,編隊開始進行第一次補給。
“海上補給部署!”
艦上廣播傳來了艦長下達的命令。
李正趕忙起身說道:“餘記者,要開始進行第一次補給了,你不去抓拍點鏡頭嗎?這可是很珍貴的。”
餘歡想了想,覺得李正說得有道理。
編隊在護航途中要進行多次補給,有靠岸補給,也有海上補給。
海上補給是通過3號的綜合補給艦給另外兩艘驅逐艦、護衛艦進行物資補充,現在出航才五天,食物上補給倒沒什麼需要,不過油料確實要進行一次補充。
“好,那……”
餘記者還想說回頭再談。
李正卻容不得他開口,立即打斷他道:“餘記者,大家都出去了,你得去搶個好位置才能拍出好照片啊。”
說完,自己頭也不回地跑了。
編隊補給總算讓李正找到了借口,暫時擺脫餘大記者的轟炸式采訪。
此時是下午兩點半,編隊已經航行到了嗎離家海峽的西口位置,從這裡出去拐個彎朝西走就是印度洋。
一直在編隊後頭的3號補給艦此時加快了速度跟了上來,首先和李正所在的2號艦保持平行。
然後,兩艘艦艇開始越靠越近……
70米……
60米……
50米……
最後兩艘艦艇之間的距離已經縮短到僅有30米左右。
隻見3號補給艦的甲板上,一名海軍士官操控著撇纜槍瞄準了2號艦艇的甲板,隨著“嘭”一聲槍響,補給艦上一根堅韌的攬繩穩穩落到了2號艦甲板上。
要在兩艘行駛中的艦艇上將一根攬繩準確發射到對方甲板上並不是容易的事,過了槍頭會落海,力道少了也會落海,需要極其豐富的艦艇工作經驗。
攬繩發射過來,3號艦上的補給部官兵立即分頭行動,固定的固定,牽引的牽引,而2號艦這邊的水兵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雙方必須用最短的時間將纜繩固定下來。
魏胖子對李正說:“在海軍裡待幾年,回去之後估計當個遠洋水手綽綽有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