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三章 風起桑海(求票票)_秦時小說家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秦時小說家 > 第二四三三章 風起桑海(求票票)

第二四三三章 風起桑海(求票票)(1 / 2)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浩浩乎,海天一色。

飄渺乎,雲霧萬象。

大日東升,金色流光頃灑乾坤上下,湧動亙古不變的虛空異象,可窺其形,不可尋其蹤跡。

深秋臨近初冬,縱然海域之邊,也是涼風吹襲,施施然,透體而入,若然登臨高山之巔,更為一覺枯寂幽冷。

近年來,隨大秦一天下大勢,齊魯之地湧入太多太多之人,大都山東諸國諸地的舊人。

齊魯之地。

諸國唯一沒有曆經太大戰鬥而結束的地域,商旅百業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許多人和事亦是如此。

隻要是稍微有些底蘊的城池之地,都會有人前往,僅僅從官府編戶造冊的數量都可一觀。

桑海之地,有人有城,有山有水。

更為天下儒宗所在,亦是如今諸子百家唯一暫時無礙的大家,墨家……已經淪亡。

殘餘之人,不為大用。

農家!

威名赫赫的六堂不存,六賢塚也是不存。

連帶農家舊地都不存。

儒家!

儒家八脈……十年來,也逐步有了些許微妙變化,諸夏大勢走向歸一,儒家八脈同樣如此。

桑海城外有險峻高山,高六百丈,其名鬆柏之山,如何得名?因山頂有十多株枝繁葉茂的鬆柏之樹。

尋常人無法攀登,縱然借助器物,也是艱難,武者雖輕鬆一些,卻也很少前往。

鬆柏之山,除卻險峻之外,並無其它特殊,並無天材地寶存在。

反而,數十年來,多為儒家之人修行彙聚之所,連帶山頂的一些鬆柏之樹都是儒家弟子所栽種。

如此,其餘百家前往之人更少。

近來!

鬆柏之山的山頂,多了一位常客,一位須發皆白的儒袍束冠男子,年歲蒼老,形容枯瘦。

每日多盤坐山頂一株最為粗壯的鬆樹之前,一坐便是一整天,或有數日的時間。

為此。

山腳下,已然有儒家弟子看護,以防外人侵擾。

能夠入內者,不出雙手之數。

“伏念見過師叔!”

“師叔修行如風如雲,不可捉摸。”

觀麵前還在修行的師叔,伏念拱手深深一禮。

隨即,拂手間,將身側一張草甸的落葉掃去,踏步間,略微衣衫,盤坐其上。

“你的修行需要機緣,方能更進一步。”

“內聖外王,滄浪之劍!”

“昨夜,我修行有覺,略有運轉易道,接下來天下要有小小的變化,天地四極,六合八荒都在其中。”

伏念!

荀夫子睜開眼睛,看了過去。

一身形容雖蒼老許多,然……雙眸澄澈如水,清靜如盈兒之眸,黑白分明如天道自然。

自己的修行?

道路已經有了,不過是為了印證一些道理,數十年來,一直在外行走,追尋自己的道。

雖說沒有完全找到,卻也不得不更進一步。

固非所願,而天下間許多事都非一如人願。

天行有常,道理常在,儒道常在。

“若然儒家可以渡過此處危局,一切會不同!”

“易道有變,天下有變。”

“當以不變應萬變。”

伏念衣衫華美,姿態優雅中正,眼神甚為堅定、嚴厲,迎著師叔的目光,又是一禮落下。

天下會有變?

各處都有變?

變與不變皆在一念之間。

然……師叔此刻的境界不可窺,想來是諸夏間將會有一些大事即將發生,還會和儒家有關。

“儒家之事,有你很好。”

“我近來有所悟。”

“天道常在,此處高山常在,遠處蒼翠常在,那裡……群星常在,儒家的道理也是一樣。”

“你當有所悟。”

“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諸子百家,許多道理都是相通。”

“道家!”

“孔丘當年問道道家祖師,得其精髓也。”

“知其所以成,知其無形,謂之天道,天人相分,順天應人,製天命而用之,順勢為成。”

隨口中之言,荀夫子微微一笑。

儒家的事情,自己多年前就不予理會了,一切自有儒家相合之人,先前是公都子。

現在是伏念。

伏念!

很好!

他此次前來的目的,自己知道,他想要得到的答案,自己也已經說了,是否所得所用。

皆看他一心。

“師叔深意,伏念明矣。”

“終究許多事……非如滄浪之水。”

儒家的難題!

儒家的危機!

接連而來。

儒家不同於墨家,也不同於農家,儒家之所以為儒家,就是因為儒家的與眾不同。

儒家的道!

在無儘滄浪之水中,水潤萬物,無處不在,可……水韻流淌,也會遇到一些艱難之地。

那就是儒家的麻煩。

同樣!

也會遇到一些外力的侵擾,使得滄浪之水不能隨心而動的縱橫遊蕩九州諸夏。

師叔之意,儒道固在,當順勢而為。

何為順勢。

順應秦國大勢。

秦國大勢再和,它需要安穩,它需要穩定,它需要儒家,隻是……它也可以不選儒家。

諸子百家可以做到那一步的有許多。

師叔剛才也有提及。

諸子百家,道理儘頭皆相仿,道家……更是其中佼佼者,儒道也從道家受益良多。

“水!”

“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

“水!”

“可思之,可頌之,可禮儀匡之。”

“可製天命而用之,能者萬物化之。”

“可有聞當年道家玄清子武真郡侯一語而退秦王逐客令?”

荀夫子又是笑道。

輕捋頷下長須,徐徐述說一些事,伏念的確明悟一些道理,卻也被一些道理所鉗製。

直接指明,那就是自己之言。

就是自己的道理。

伏念此行就沒有必要前來了。

就如道理自然長存,天道長存,儒道長存,而諸夏間萬千儒者所修不一,皆此道理。

“逐客令!”

“鹹陽那邊,有過傳聞,秦王欲有所動,為武真郡侯所阻。”

伏念頷首。

鹹陽之內,有儒家弟子,許多事情,隻要發生,就會很快的傳遞至小聖賢莊。

就算是鹹陽宮裡的一些事情,也能時而傳出許多。

當年,秦國關中大旱,超越山東、中原之地的大旱,山東諸國欲有動靜,欲要調兵攻秦。

秦國疲憊!

旱災未過,更有鄭國渠之事牽製諾大民力。

加上山東諸國的煽動,秦國朝野上下的略有升起一陣逐客之音,要將朝野之內屬於山東之籍之人儘皆驅逐。

以此,避免麻煩。

省卻侵擾。

甚至於秦王都要頒下逐客令了。

結果,因武真郡侯的緣故,不了了之。

“武真郡侯為何攔阻?”

荀夫子抬手一招,遠處虛空飄蕩的落葉便是入手,是一片形體不錯的楓樹之葉,不知從哪裡飛來。

“具體訊息不可知。”

“想來遵循秦國當年《求賢令》之意。”

伏念搖搖頭。

縱不知曉,也能隱隱猜出一二。

逐客令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朝野上下的隱患。



最新小说: 這個世界的土著太可怕了 神武禦天雷 一怪長百年壽命,我直接殺崩末世 奇遇羅盤 太平洋底來人第二部搜狐行動 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組織 斷親後,我攜靈泉空間名滿天下 反派:攻略心死,我果斷拜入魔門 讓你下地掙工分,你帶全村開工廠 七零,最野軍官被外科大佬拿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