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那擲地有聲的講演,贏得了兩院國會議員的一片歡呼聲。代表中,不乏反對安德魯的,但幾乎沒有哪位議員懷疑法蘭西在第一執政的領導下,贏得下一場的勝利。
畢竟,從安德魯在1794年5月,領兵出征以來,近兩年的時間裡,東伐西討,南征北戰十多次對外與對內戰爭,無不大獲全勝。
正如來自倫敦《泰晤士報》在一篇政治評論中寫道:“不管喜歡不喜歡這個事實上的法蘭西獨裁者,但安德魯弗蘭克的確就是勝利的象征。”
今天,巴黎的天氣非常好,太陽光芒四射,在這冬季嚴寒乾燥的一天中,充滿民眾熱烈的歡呼聲。近衛軍的士兵們一個個舉起槍支,上麵掛著他們的軟帽或是鋼盔。
他們當中除了法國人,還有瑞士人、波蘭人與德意誌人,大部分都是跟隨安德魯統帥南征北戰的勇士,尤其是那些來自來複槍聯隊的精銳老兵。
安德魯不僅認得出他們的相貌,還能叫得出士兵的名字,他們中很多人都曾經跟著安德魯,經曆過拜雪之戰,桑布爾河戰役,比利時征服戰,加泰羅尼亞戰爭,還平定了旺代與布列塔尼的叛亂。
作為法蘭西的最高統帥,安德魯走到士兵們的麵前,逐一與他們握手,親切的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並一遍又一遍問道:“我的勇士,你願意跟隨安德魯再度出征,為了共和國,為了巴黎,也為了自己和家人,再度贏得一份令人崇敬的榮譽嗎?”
“是的,執政官公民,我願意!”
每一位被安德魯問及的士兵,都是飽含熱淚的回複說。
安德魯閱兵用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即便是已經登上馬車後,他也從車窗裡探出身體,向為他歡呼的軍人們,頻頻揮手示意。
這一次,安德魯沒有跟隨自己的近衛旅團趕赴萊茵蘭戰場,而是決定乘坐火車。沒錯,從巴黎北門直通東麵莫城的實驗性鐵路,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完成了鐵軌的鋪設工作。
隨後的,總參謀部負責的鐵路公司還進行了好幾次通車實驗,在測試各項性能,效果不錯。
該項目的主管,小居紐少校在寫給安德魯執政官的報告中提及,經過近半年來的辛苦努力,他與法國工程師特利維柯為領導的研發團隊,已經成功研製3台新的蒸汽機車。
在最近一次巴黎前往莫城的鐵軌上,有一輛名叫“勇敢者”的火車頭能以每小時20到25公裡的平均速度,帶動15節車廂,重達40噸的貨物,或是一個全副武裝的步兵營及數門火炮。
“事實上,這種最新式的高壓蒸汽機車總重量隻有8噸。關鍵一點,‘勇敢者’不懼狂風暴雨,隻要燃煤與清水充足,不出現嚴重的機械故障,就可以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行駛在鐵軌上。”
當安德魯將小居紐少校的這份報告,傳發給執政官、各部部長與將軍時,眾人無不顯露出震驚的表情。
文官們考慮更多的,是火車在貨物運輸中的實用經濟價值,這種吃煤喝水,愛冒出黑煙的鐵怪物,比起受到氣候條件影響的馬車與帆船等傳統運輸方式,要方便、快捷、高效的多,尤其是它的運力驚人;
與此同時,軍人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一種全新的戰爭動員模式。一旦鐵軌在全境鋪開,士兵能在8到10個小時之內調遣至任一區域。哪怕隻有三萬人,也足以抵擋數倍敵軍從不同方向上的大舉進攻。
事實上,“勇敢者”的橫空出世,很大程度上是穿越者借鑒或剽竊了英國工程師理查德·德裡維斯克的天才創意。
此外,安德魯還積極“引導與啟發”了小居紐和他的團隊,避免了讓英國人破產的諸多深坑。
其中就包括,原始的馬拉鐵軌不能成功咬合機車車輪,使得蒸汽火車在行進中容易打滑,缺乏必要的安全;加之製造軌道的主要原料為生鐵,沒有使用來自瑞典的特殊鐵礦石,而鋼鐵中含錳比例需要高達13以上,就使得脆弱的鐵軌無法承受起機車與貨物的龐大重量,繼而導致鐵軌從中斷裂。
德裡維斯克遇到的難題,對於見多識廣的穿越者而言,當然不算什麼。隻需要三項不大不小的改進便可解決一切難題:
其一,采用棘輪來解決火車車輪和鐵軌的咬合力度,防止車輪打滑而脫離軌道;其二,必須使用瑞典的高錳鐵來鑄造專用的蒸汽火車鐵軌;其三,將鐵軌固定放在一排排軌木)枕上,軌木)枕之下為大量的碎石碴充當堅實地基。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