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安德魯竭力支持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和巴爾斯伯爵領導的克拉科夫政-府,尤其是安德魯法國與普魯士王國之間爆發戰爭,給生活在華沙、馬佐夫舍省、羅茲省,及整個大波蘭地區的波蘭人民,帶來了恢複獨立和結束普魯士壓迫統治的希望。
然而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外交中,遠非顯露的表象那般簡單。
在主持分割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治遺產的時候,安德魯大筆一揮,直接將奧地利皇帝在1772到1795年期間,這26年來搶占的所有波蘭領士,都交還給了克拉科夫政-府。
但在另一方麵,安德魯並不希望過分的削弱戰敗中的普魯士。畢竟,他的大兒子,霍恩索倫家族的重要成員,不到4歲的奧古斯特大公,末來就將獲得普魯士國王的王冠。
基於此,安德魯早早的限定了一個大框架,那些普占波蘭地區,包括華沙、格但斯克和托倫等城市,以及整個“大波蘭”,麵積約有11萬平方公裡,以及210萬人口,將會仿效1797年的各項政策,全部移交給法蘭西承認的“合法的波蘭政-府”。
不過,對於西裡西亞地區,就是奧得河的中、上遊流域,說的再具體一點,屬於另一時空,21世紀的波蘭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發一帶,以及德國的東南部。
“1740年,腓特烈大帝奪得西裡西亞,受到當地居民的歡迎,不單是新教人口和德裔人口。而普魯士王國也獲得了雙倍的人口。
根據《布熱格條約》,腓特烈大帝以布熱格的主權為借口,兩度發動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8年結束),以及7年戰爭(1763年結束),普魯士徹底擊敗奧地利,鞏固對西裡西亞的統治。
由此,西裡西亞此後成為對普魯士最忠誠的省份之一。”
需要說明的,上述對西裡西亞的描述,源自德意誌第一帝國時期的曆史課本。
但無論是哪個描述,整個普魯士對於西裡西亞都非常注重。
基於此從一開始,安德魯就以“歐洲仲裁者”的身份,斷然拒絕了某些波蘭流亡人士,要求將整個西裡西亞,重新並入波蘭(華沙大公國)的政治述求。
事實上,薩克森君主奧古斯塔·弗雷德裡克三世,被安德魯罷黜了華沙大公國大公的頭銜,除了前者沒能保持中立,繼而加入到普魯士領導的反法同盟外,另一個原因,是薩克森暗地裡庇護了一批反對安德魯法國的主張,要求建立“大波蘭”的波蘭政客。
顯然,弗雷德裡克三世還沒得到華沙大公的頭銜,就急不可待與安德魯玩起了心眼,準備在波蘭培養屬於前者的政治勢力,繼而對抗以巴爾斯伯爵為首的親法政權。
如今,安德魯大體原諒了薩克森大公加入北德意誌同盟的背叛行為,但後者已掉落地麵的華沙大公王冠,卻永遠撿不起來。
在奧地利戰役之後,安德魯法國開始大規模的武裝烏沙科夫的巴爾斯政權,尤其是將波蘭自由軍團對標法軍的二線部隊建設。
之前,這些波蘭正規軍使用的大都是法軍淘汰下來,或是繳獲的奧地利製式武器。包括1777式的前裝滑膛槍,及各種老式火炮。
而如今,法軍一線部隊不再使用的前裝線膛槍及米尼彈,也陸續大規模裝備於波蘭自由軍團中。就連“勝利者臼炮”,以及M1797“型”6磅炮(曆史上的小拿破侖炮)也開始列裝。
去年12月,安德魯曾寫信給波蘭臨時政府首腦(類似法國執政官)巴爾斯伯爵,波蘭武裝部隊的總司令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以及自由軍團的總指揮東布羅夫斯基,希望他們在明年5月之前,努力將波蘭正規軍擴充到8萬,進一步提升官兵的戰鬥力。
而作為回報,安德魯法國保證會在1799年的前後,將協助波蘭收回華沙和“大波蘭”地區,與當下已經解放的波蘭領士,合並成立一個華沙大公國。
或許是波蘭愛國者的熱情太高了,報名人數超過了15萬,而且人數還在繼續增加,最終巴爾斯伯爵不得不要求波尼亞托夫斯基和東布羅夫斯基,提前結束所有的征兵工作。
除了繼續訓練挑選出來的8萬正規軍外,其他的波蘭誌願者,被編入了國民自衛軍。
那是法國支援的武器實在太多了,單單滑膛槍就多達18萬支,無論是正規軍還是自衛隊,根本就用不完。於是,很多槍械還被分配給了那些效忠克拉科夫政權的波蘭民兵組織。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