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之所以授意共和國的外交次長,發布這一道針對“不友好國家的懲戒令”,主要目的依然是針對奧地利、那不勒斯和教皇國,繼而重啟“正義戰爭”的借口罷了。
需要說明的,巴泰勒米與奧地利特使施塔迪翁伯爵簽署的雙邊臨時停戰協定,僅限於德意誌戰場。
對於那不勒斯王國兩西西裡王國),安德魯還在期待駐馬德裡大使肖弗蘭侯爵與西班牙首相戈多伊交涉的結果。
儘管那不勒斯與西班牙同屬於波旁家族,但雙方王室的關係非常不好。在英國人的鼓動下,那不勒斯逐漸與馬德裡疏遠,反而與哈布斯堡方麵保持著密切聯係。
基於此,戈多伊首相希望意大利的法軍能夠南下進攻那不勒斯,從而讓西班牙王朝重新掌握這個兩西西裡王國。
在內心,安德魯並不反對這種行為。反正法國鐵定要攻打,哦不,是消滅教皇國,順便乾掉南麵的那不勒斯王國,也不過是“摟草打兔子”,很是順便的一件事。
然而,法國獨裁者不太滿意西班牙人開出的價碼。作為交換,安德魯更希望西班牙能出兵鎮壓海地島即伊斯帕尼奧拉島)的黑奴暴亂,並將東麵的聖多明克今海地),這個曾流淌糖和蜜之地歸還給法國。
沒辦法,如今法國人是越來越多。從1793年的2900萬,增長到現在的3800萬;而且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國民經濟的快速恢複與迅猛發展,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布爾喬亞與小布爾喬亞,以及日益富裕的農戶們,從督政府不斷推行的諸多經濟改革中受益匪淺,也變得越來越有錢。
早在1795年的下半年,城市中產階層與富有農戶,對於咖啡、可可、蔗糖、香料、靛藍與天然橡膠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了波旁王朝時期的曆史峰值。
然而,上述商品的大部分利潤卻屬於西班牙、葡萄牙、丹麥、巴達維亞荷蘭)、威尼斯、奧斯曼,甚至是英國的商人。
望著一群外國佬大口、大口的吃肉,而法國商人卻隻能喝一點殘羹剩汁,自然心中不滿,紛紛上書給議會與督政府,要求立刻改變這一現狀,嗯,理由是要讓法國人喝上法國人自己生產的廉價咖啡與優質可可……
然而,法屬加勒比海的眾多島嶼不是被英國海軍占領或襲擾,就是處於暴亂黑奴的控製下。至於那些掌握在法國手中的地域,要麼不適合種植,要麼環境相當惡劣,比如說圭亞那。
基於此,安德魯就希望能收複聖多明克海地)。
然而在另一方麵,法國的巴黎一直都是自由世界的大本營。從大革命之前開始,成乾上萬的歐洲與美洲民族主義者在此聚集,他們乾方百計地想要遊說法國的當權者,希望得到曆任巴黎政府的援助,繼而領導他們去拯救自己的民族。
這其中,除了波蘭人、立陶宛人,還有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克羅地亞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塞爾維亞人,甚至還有來自美洲的士著與黑人等等。
雖然說“執行國策的雙標”,一貫都是法國當權者的優良傳統,然而也要顧忌一下督政府臉麵與國際上不良影響。因此,安德魯這才乾方百計的慫恿西班牙軍隊去收複海地島,再分給法國一半。當然,法國也願意支付一筆合理的費用。
首先,英屬大西洋艦隊不會主動乾涉西班牙海軍的軍事行動,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法國海軍與私掠船;其次,當西班牙人將聖多明克作為禮物歸還給法國時,法理上也說得過去;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即便西班牙鎮壓黑人起義的軍事行動失敗了,也是對法國非常有利,那是馬德裡更加會依附於巴黎。
……
視野回到歐洲,戰爭依然在繼續。
在意大利方向,哈布斯堡和弗蘭茨二世皇帝繼續在向蒂羅爾方向調兵遣將,如果算上卡爾大公的殘部,奧地利已在此集結了5.5萬兵力。此外,曼圖亞要塞還有1.4萬奧軍。
與此同時,由於法屬意大利軍團的軍需補給線,從大本營尼斯到曼圖亞,被無限拉長到400多公裡。以至於拿破侖不得不將大部分兵力分布在補給線沿途的交通要道。時至今日,這位意大利軍團的總司令手中能夠實施機動作戰的部隊不足4萬。
7萬奧軍對陣4萬法軍,優勢在我!
針對這一情報,弗朗茨二世和帝國樞密院都信心十足。皇帝指示奧地利遠征軍司令官貝勒加德伯爵中將,務必狠狠打擊不可一世的法國佬,借助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儘早走出帝國之前在中南德意誌戰場失敗的陰霾。
原本,維也納方麵希望卡爾大公能繼續擔當意大利遠征軍的司令官。然而,深受癲癇病折磨的哈布斯堡王子,由於今年以來在德意誌戰場的一連串重大失敗,早已身心疲憊,拒絕了這一任命。
不過,卡爾大公還是接受了哥哥弗蘭茨二世的另一項任命,擔當樞密院的總軍事顧問,也就是奧地利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
9月中旬,回到維也納的卡爾大公一上任便銳意實行軍事改革果斷廢棄舊的軍事製度,認真吸取法蘭西和老對手安德魯的建軍經驗和作戰思想,計劃改編奧軍,實行師團與軍團的編製。
在卡爾大公的規劃方案中,還需要組建一個集權的總司令部,統一指揮全軍;接著創建軍事院校,推行預備兵役製度;革新軍隊編製,將騎兵編成數個獨立軍團,把分散在各步兵營的炮兵集中起來組建成炮兵聯隊,並設立戰地醫務隊、軍馬補充隊和軍郵局,還實行軍用物資就地征集製度,減輕軍隊運輸的負擔……
由於擔心法國軍隊不講武德的先發製人,提前向奧地利腹地發動進攻,卡爾大公隨即建議弗蘭茨二世皇帝,在哈布斯堡家族擁有的奧地利大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以及克羅地亞大公國,籌建一支數量高達20萬人的後備軍。以應對法蘭西共和國有可能的進攻。
而在另一個時空中,麵對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瘋狂進攻,在經曆了卡爾大公軍事改革後的奧地利,居然一口氣動員起了34萬大軍,差一點就將拿破侖和他的大兵團困死於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線。
回到維也納的卡爾大公除了馬不停蹄的開啟他一係列軍事改製外,還竭力說服了弗蘭茨二世皇帝,讓卡爾大公曾經的參謀長貝勒加德伯爵中將,接替“年事已高,身染重病”,無法履行職責的博厄利元帥,擔當奧屬意大利遠征軍的新一任司令官。
真實的情況,的確是心灰意冷的博厄利元帥拒絕出任奧軍司令官,這才給了貝勒加德伯爵這個機會。
然而在皇帝的心目中,奧地利遠征軍司令的最佳人選,應該是自己的導師,61歲的陸軍上將約瑟夫.阿爾文齊。
偏偏不湊巧的,是阿爾文齊在卡爾大公回到維也納的前幾天感染了重度風寒,目前已經臥床在家一周。
儘管弗蘭茨二世的內心依然在猜忌卡爾大公是否在這一過程中耍弄了什麼陰謀詭計,然而軍情緊急,在一番權衡利弊後,皇帝最終簽署了對貝勒加德伯爵的委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