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下,地裡的紅薯被工人們用牛車拉去倉庫存放。
鬱然這次種得比較多,得有二十畝地,一下子收起來沒地方放,也擔心放在倉庫積壓太久會壞,因此是有計劃的收,先收十畝地。
等到收起來的紅薯消耗得差不多了,再開挖地裡的。
酸辣粉作坊這邊,也開始投入製作紅薯澱粉。
酸辣粉作坊是鬱然目前最忙碌的作坊,有四個固定工人,可如今趕時間,人數就不夠了。
為了儘快把收上來的紅薯做成澱粉存放,鬱然便打算招收村裡以及附近的村民做短工。
因為再過幾天,村民自家的地裡也要開始忙了,她能用的人手也就這幾天。
好在學堂已經建好了,剩下的活兒,有工匠們收尾,宋大明也不需要在工地監督。
鬱然便把招收短工的任務交給宋大明,讓他想辦法儘快找些短工來。
短工五十文一天,村民還是很願意乾的,宋大明才放出消息,無論是西溪村還是附近聽到消息的村民,都趕來應聘,他很快就招夠了人。
在鬱然的帶領下,大家分工合作,洗紅薯、推車運送乾淨紅薯、給紅薯刨絲,磋磨出漿,挑水、洗出澱粉,靜置沉澱後,曬乾得到澱粉。
一連用了五天,把收上來的十畝地的紅薯全部洗出澱粉,就等曬乾了收起來就成。
村民地裡的紅薯也開始到時候收獲了,鬱然先前答應要收購村民的紅薯,便叫來工人吩咐工作。
“宋大哥,你帶領幾人,去附近的村莊收,一斤兩文錢。”
“方大哥,你帶著人收咱們村的,也是兩文錢一斤。”
“是。”宋大明和方大郎應了下來。
“哇?兩文錢一斤,家裡若是收了幾千斤,豈不是發財了?”
工人們聽了都羨慕得要命,有機靈的,偷偷用樹枝在地上算起來。這一算,直接讓大家都驚歎出聲。
“那這樣下去,回家種兩年地,咱們不就可以有錢買地了嗎?”
南鉞國的土地是終身製的,隻要有錢買地,土地就終身屬於購買者的。
就算放著荒廢了,其他人也沒權利私下動用。不過土地價格貴,平民百姓幾乎都買不起。
村民們雖有地可以種,不過那都是官田,他們隻有使用權,卻不能永久擁有。
不過,無論是擁有土地的有錢人,還是種地的農民,都要按時向官府繳納賦稅。
當然了,隻要南鉞國沒有戰爭,村民就能一直有地種。
隻要是開荒出來的沒主的地,也都能一直使用。不過是沒有土地文書這一層保障,哪天官府收回去了,村民也不能阻止罷了。
不過官府的稅收大多來自於百姓種植的糧食,若國家沒有動蕩,當權者也知道不能苛待百姓,還鼓勵百姓多種地。
若是如此高產的作物,利用家裡所有土地來種,確實能掙很多銀子。
不過大家好像也忽略了一點,鬱然收紅薯,是因為她需要紅薯來做酸辣粉。
如今紅薯才剛在南鉞國推廣,家家都種,產量又高,百姓們還沒發展出其他的吃法,若一下子種太多,隻怕沒有銷路。
宋大明聽到工人們議論的聲音越來越大,在一旁正色道:“好了,如今大家每個月的工錢就有五兩銀子,一年下來少說也差不多五十兩了。
東家人又好,逢年節的時候,還分肉分糧給大家,你們若是想回家自己種地就說,有的是人願意乾呢。”
因為都是風吹日曬的活兒,工人們也是挑的方圓十裡種田的好手,都有自己擅長的種田手藝。
因此鬱然也大方,給的是每人每月五兩的工錢。
像方大郎、宋大明這樣什麼活都乾的,可就不止了。
工人們都知道這個活放在哪裡,都沒有這麼多銀子的,因此聽到宋大明在敲打他們,大家都忙說:
“沒有沒有,咱們也就說說而已,東家這麼好,隻要咱們還能乾,就一定不會離開。”
鬱然倒沒有要求工人們一直跟著她。
她給工人們定的規矩便是,農忙的時候不能隨意離開。其他時候,若不想做,提前半個月報到宋大明那兒便可。
至於人員管理,她隻製定規矩,其餘的便交給宋大明,他有他的方法,她不插手。
宋大明敲打了一番工人們,這才和方大郎點了人,分彆領著工人趕牛車去地裡收紅薯。
村民一般也就種一兩畝地,有的才種半畝地,因為肥料隻用農家堆的土糞,收成自然比不上鬱然的畝產四千斤,但畝產兩千斤還是有。
按兩畝地產量四千斤來算的話,留下一千斤自家吃,村民也能賣三千斤。
南鉞國的銀子是一千文一兩銀子,兩文錢一斤,賣三千斤就有六兩銀子!
這可把村民們高興壞了。
像陳山水、李三田家,都種了二畝地,一下子就賣了六兩銀子!可比他們種水稻掙錢多了!
這一趟下來,幾乎種紅薯的人家,都有不少的收入,多的六兩,少的也有五百文錢。
關鍵是紅薯太好種了,隻要種前在土裡埋土肥或是有機肥,等中期結果前,再埋一次肥,剩下幾乎可以不用管了,紅薯自己就能長,一直到收獲,都不需要人力去做什麼了。
可以說是目前村民們投入銀錢最少,收成最大的作物了!
整個西溪村都沉浸在喜悅當中,隻有鐵大郎鐵二郎家,看著眼紅,卻隻能乾瞪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