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該多少就多少
央視不僅擁有強大的全國性影響力,本身還起到一個輿論風向標作用。《東方時空》的專題一出,相當於一次定調。
蘇杭,筆名‘參商’,心係家鄉的少年作家。
以上。
誰讚成,誰反對?
好吧。
這世界當然從來不缺少反對者,但,緊跟風向的絕對是大多數。
於是,隨後幾天,蘇杭在省內的關注度不僅再上一個台階,外省的采訪邀請也紛至遝來。
另一方麵。
無論是河元市裡,還是博藝那邊,都希望蘇杭的熱度更高一些,一個為了樹立典型,提高本市的知名度,順帶……還能促進招商引資啊。
另外一個就更簡單,賣書!
蘇杭希望平靜,享受重回後的少年生活,卻也知道,人在江湖,不能由己,因此都儘力配合。
再就是,送戲下鄉。
相比央視對蘇杭的報道,大家隨後發現,這件事,才是重點。
就一個,蘇杭本人上的是早間的《東方時空》,而‘送戲下鄉’,卻登上了晚間的《新聞聯播》。
緊接而來,河元市政府收到通知,有省裡領導要下來調研此事,讓這邊做好準備。
再深入打聽。
竟然還是更上麵的意見,要把河元市的‘送戲下鄉’案例作為典型,儘可能全國推廣。
至於原因?
很簡單,還是那個‘一舉三得’。
讓劇團得到工作,讓酒廠得到宣傳,讓百姓得到娛樂。
按照隨後《中原日報》的另一篇報道,類似的思路,既能調用社會閒置資源增加就業,還能促進地方商業發展,同時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多娛樂。
同樣是一舉三得。
確認某些消息,如同打了雞血一樣的河元市領導層第一時間還是找到蘇杭。
蘇杭當時在商都接受一個采訪,家裡那邊連電話都沒打,直接開車奔了過來。
蘇杭當然識趣。
這種事,自己一個小孩子,隻是給了個想法而已,如果沒有各位叔伯長輩的推動,再多的想法也隻是想法。
因此,後續各種,自己就不摻和了。
親自跑來商都的市領導對蘇杭的應對非常滿意,然後也表示,必要時,肯定還是要他這個少年作家露一露麵的。
這次談話之後,本來由桑河酒業主導的‘送戲下鄉’,就被河元市裡悄然接管。
桑河酒業也並不吃虧。
市裡允諾,宣傳目標還是桑河酒這一品牌,但之後的全部預算,都由市裡劃撥,不需要鄭春再出一分錢。
不僅如此,市裡還會對桑河酒業進行更多扶植。
鄭春本人也樂的放手。
最近突然的央視報道,讓桑河酒業名聲大振,相應的,就是自家產品市場需求的快速增加。
為了避免桑河酒業重蹈當初蘇杭與他第一次見麵時說起的‘一年喝倒一個牌子’的覆轍,鄭春本就打算把更多精力放在嚴抓生產上。
兩人的一次通話中,鄭春還說起,本來因為桑河老窖失敗而重新賦閒的鄭家老爺子鄭光明,最近也重新出山,親自負責勾兌環節。
如果不是家裡人勸著,老爺子都要睡在車間裡。
至於桑河酒現在的狀況,也隻能用四個字來形容:供不應求。
之前的9月份,桑河酒的月銷量是78噸,蘇杭沒有出現之前,鄭春的期待,是今年將月銷量做到100噸以上,明後兩年,則是衝刺年產2000噸的目標。
業界對白酒企業規模的劃定,中型酒企的年產規模是500噸到5000噸,但千噸以下隻能算入門,到了2000噸,才可以說穩住腳跟,在地區擁有一定的競爭力,不會因為市場的變化而輕易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