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情況卻是,因為央視的宣傳和地方的跟進,短短一個星期不到,桑河酒業就接到了來自省內外超過300噸的訂單。
鄭春並沒有因此迷失,牢牢記得那句‘一年喝倒一個牌子’的教訓,有多大碗吃多少飯。
divcass=”ntentadv”因此,省外的訂單,暫時全部拒絕,至於省內,又在一次電話裡和蘇杭這個銷售部副經理討論之後,決定按照由近到遠的原則進行供應,核心思路是趁著這次輿論東風,儘可能打開周邊的市場。
然而,即使如此,相應訂單也接近200噸。
桑河酒廠的年產能力卻隻有1000噸,極限壓榨一下,也到不了1500噸規模,而且,這麼做肯定會影響產品質量。
本來,按照最初循序漸進思路,桑河酒業可以一點點擴廠增產,在兩三年後,根據計劃,把產量提升到2000噸級彆。
現在,需求太旺,隻能另尋他法。
其實也簡單。
兼並。
而且,不說其他地方,隻是河元市內,桑河酒業可以兼並的酒廠就有不少,畢竟當年的集體辦廠大潮裡,各種縣辦鎮辦鄉辦的企業數不勝數,而地方上最熱衷的一類,就是酒廠,幾乎每個鄉鎮都會有一家,市裡更不必說。
消息稍稍放出,一堆人就找上門,市裡也很熱衷地進行牽線。
鄭春再次在電話裡與蘇杭溝通這件事時,蘇杭人已經在滬市。
還是巡回簽售。
央視報道引發的一輪密集後續采訪結束,蘇杭就再次出發。
這次的目的地主要是沿海的上廣廈深珠等城市,除了在滬市待上三天,其他地方,都是兩天時間,一天進行簽售,一天接受采訪。
對於鄭春的問題,蘇杭的建議是:絕對不能急,產權要清晰。
這是後世回顧這年代商業史,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
簡直血淚斑斑。
大概就是,一群人猛打猛乾,為了擴張,一時顧不了那麼多,也缺少明確的產權意識,以至於,企業做大了,忽然發現……不知道這到底該算誰的了,想要明確的時候,一筆糊塗賬,誰也不肯讓。然後,往往就沒了然後。
案例……
就說個距離近的,有個叫亞細亞的商場。
好吧。
這商場又不是我的,虧了砸了,關我什麼事?
正向典型,有個娃哈哈。
企業要擴產,沒問題,政府很慷慨,兩千人的罐頭廠,拿去,其他彆管,老宗你先把事情乾起來!
老宗不敢拿。
咱們還是仔細算算吧,該多少給多少,清楚明白。
鄭春本來已經對市裡提議直接用一家國營酒廠進行合股聯營的方案動了心,因為速度很快,這邊直接接管就行。
電話裡聽到蘇杭一番分說,簡直一身冷汗,立刻打消了某些念頭。
決定也還是仔細算算。
該多少就多少。
同時還在電話裡正式提起之前就產生的一個想法,問蘇杭願不願意合夥,入股桑河酒業。
這倒是讓蘇杭一愣。
沒想過。
不過,想到自家期貨賬戶裡的那筆資金,還有銷量蹭蹭往上漲的《數不清的流年》,將來的版稅分紅,肯定也要找一個去處。
再說鄭春,這段時間的接觸之後,蘇杭對他各方麵也都是認可,是個能合作的。
既然如此,沒理由不同意。
當然也沒有立刻答應,表示等回去再說,畢竟也要和父母商議一下。
鄭春也不急。
既然打消了之前的念頭,接下來與市裡的談判也需要時間,恰好等他。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