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機的主體足足有六十多平米大,顯像屏大概五十多塊,大小和後世的平板差不多。
此時此刻。
五十多塊屏幕前都坐著一位表情正式的計算機操作員,有男有女,年紀都在二十多歲上下。
他們是國內最早一批...也就是58級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畢業院校正是中科大。
如果徐雲能夠飛到這裡和其中某位短發的女同誌擺個把子,他還能成為後世科大數學係某位教授的義父......
“小林,小王,小陳,來幫忙發一下數據!”
帶著首批數據進入機房後。
吳幾康快步走到左前方的幾位組長麵前,分發起了各自的數據,並且對眾人囑咐道:
“大家拿到文稿後就可以開始導入數據了,你們的任務事關重大,切記要務必謹慎,千萬不能犯錯!都明白了嗎?”
台下很快響起了一致的回答:
“明白了!”
吳幾康則依舊沉著臉,看起來很嚴肅。
其實吧。
考慮到這次錄入的數據很多,個彆數據要是出了錯誤其實不會太過影響最終結果,因此上頭還給了一個3的容錯率。
不過吳幾康並沒有把這事兒告訴幾位操作員,怕他們會因為放鬆而出現意外。
幾分鐘後。
每位操作員的手上都拿到了相應的數據,並且開始進行了導入。
早先提及過。
老郭他們原先儀器采集到的數據有五百多組,但後來經過葉篤正的計算發現這些數據完全不夠用。
想要完成氣象模擬,必須要多出十萬倍才可以。
也就是需要的數據足足有五千多萬組。
不過這隻是計算需要的數據,導入的工作量並沒有這麼多。
因為在經過靜電分析和x雙波段這兩個關卡後,這些數據會被歸類到一個更規範的區間:
這個區間大概一小時刷新一次,其中雷同的數值會被疊加,通過光電轉換元件的電信號直接進行錄入。
因此傳到吳幾康他們手中、需要純手工導入的數據遠遠沒有五千萬組那麼多。
以兔子們第一台氣象多普勒雷達為例。
國內第一台氣象多普勒雷達型號叫做714sd,它單次采集的數據多達1400萬組,周期十五分鐘一次。
不過在真正計算的時候,電轉換元件過濾了98的雷同數值。
所以真正需要人工導入的數據也就小幾十萬組罷了——注意,導入和計算是兩碼事,實際計算的數據依舊是1400萬組。
眼下5000萬組數據雖然看起來多,但真正需要手工錄入的大概也就百萬組上下。
如今機房內有五十多個人,每位操作員實際上要錄入的數據差不多是三萬組左右吧。
接著很快。
眾多操作員便開始輸入起了數據。
“氣溫26.7c.....”
“濕度27.....”
&ns.....”
&n2.......”
很早以前提及過。
&naq等一眾模型。
此時的氣象學依舊處於一個非常原始的階段。
因此即便有茫茫多的數據,也仍然隻能通過解大氣方程的方法進行預測。
也就是此前說過的將地球表麵格點化,然後將各氣象要素的值進行插值運算,得到未來某一個時刻的值。
因此實際的模型推導還需要葉篤正他們那邊進行,中科院的這台104機主要是把各種數據擬合成更精確的參數而已。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
加工成半成品?
當然了。
這個年代雖然科技比較落後,但終究脫離了近代史早期。
加之計算機所也好歹是兔子們最前端的一處技術中樞,因此此時104機倒也沒原始到特彆淒慘的地步。
目前104機雖然還是脫離不了解方程的局限,但它使用的算法...或者說思路其實還挺特彆的:
時間分辨率為1小時,覆蓋了6層垂直高度,deder隻有兩級。
更關鍵的是....
它的數學本底機理,出自華羅庚老爺子帶領的數學研究所。
沒錯。
華羅庚。
因此雖然依舊是暴力破解計算。
但在數據充分的情況下,104機模擬的還算很順利。
就這樣。
每間隔一段時間,便有一批數據從221廠傳送至計算機所。
計算機所的操作員則對數據導入,104機用老爺車般的算力緩緩產出著結果。
.......
八個小時後。
一份厚達五厘米的數據結果正式出爐。
原本零散的大氣粒子數據被歸類成了各個時域的參數、風場、氣壓場、密度場等眾多更詳細的模型。
緊接著。
這些數據被通過加密方式傳回了221廠,最終來到了葉篤正和陶詩言的手裡。
至此。
整個氣象推演也到了最後一個環節。
那就是氣象中心的......
人力修正與推導。
“諸位同誌。”
一處臨時搭建的大型帳篷內。
葉篤正與陶詩言看了眼麵前的眾多同事,彼此對視一眼,隻聽葉篤正說道:
“一個星期之前,我們的計算結果很遺憾的失敗了,原因是數據的量級不夠,我們低估了大自然的神秘。”
“但在今天,我們擁有了更多量級的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彙總成了我麵前的這份參數文件。”
“原本首都的竺可楨老先生提出過將這份文件交給首都氣象局處理的想法,但被我拒絕了——這一次是我們221廠氣象中心雪恥的機會,誰都不能和咱們搶!”
“為此我還在廠領導麵前立下了軍令狀,要是這次再計算失誤,包括我在內,所有參與數據推導的人全都立馬去畜牧副業隊報道!”
說罷。
葉篤正環視了現場一圈,語氣略微一緩,繼續道:
“當然了,如果對此有異議的同誌,可以現在退出接下來的計算任務。”
“退出後的成員可以繼續在氣象中心工作,畢竟基地不可能完全放棄這麼一個部門,所以......”
“現在想退出的同誌,你們可以離開了。”
此話說完。
現場瞬間變得毫無聲息,仿佛呼吸都凝固了。
但在這片死寂之中。
卻沒有一人從位置上站起離去。
現場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火在燃燒。
這把火不是怒火,更不是委屈。
而是單純的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的衝動。
在過去這些天裡。
雖然廠裡頭沒有處罰他們,但氣象中心的成員們多少都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
沒辦法。
畢竟整個221廠有上萬員工呢,總是會有一些碎嘴或者彼此看不順眼的人存在。
要是有本事的還好說。
像老郭陸光達那種專家都受人尊敬,沒人會詆毀他們。
但如果是那種既不乾活但又沒成果的人,必然就會受到一些非議了。
更關鍵的是.....
現場的這些人都是氣象領域的從業者,在相關方麵從業了數年、十數年甚至數十年。
從他們的‘道心’出發,也絕不願意見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到頭來沒有任何用處。
因此這是一場自我雪恥的戰鬥,也是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如果懼怕擔責任,他們壓根連基地的大門都不會踏進來。
眾多同事沉默但堅定的選擇很快也感染了台上的葉篤正,隻見他猛然一拍桌子:
“好!很好!都是好樣的!”
“既然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裡,那麼今晚咱們就好好的算上一場!”
說著。
葉篤正又拍了拍麵前的文件,快速說道:
“各位同誌,大家應該都知道,氣象數據存在很強的時效性。”
“所以現在我們長話短說,請小組長們上前認領各自需要計算的文檔吧。”
“首先是第一組......”
隨後在陶詩言和幾位組長的協助下。
這些文件被快速下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中。
接著短短五分鐘不到。
帳篷內便響起了刷刷刷的筆算和劈裡啪啦的算盤聲。
作為項目的總負責人,葉篤正這次同樣也親自下場進行了計算,並且負責的是最複雜的渦度場。
渦度。
這是和散度是差不多用處的概念。
不過散度描的是述氣流的離散程度,一般正值為氣流輻散,負值氣流輻合。
而渦度有絕對渦度和相對渦度之分。
它們的關係可以通過【絕對渦度=相對渦度+2Ω】其中Ω為地球自轉角速度)來計算。
這部分計算是葉篤正主動申請下來的,畢竟.....
在之前的計算過程中,他就曾經在三維空間流體方麵栽了個跟頭。
當時他將笛卡爾坐標係轉化為曲麵坐標,將連續方程拆分成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分彆計算。
同時在痕量物質方麵依據雷諾分解,把瞬時濃度分解為了均值項和湍流項。
但後來實際情況證明他的思路是錯誤的,他低估了垂直梯度的實際變動量。
換而言之.....
他必須要重新設計出一個模型。
想到這裡。
葉篤正先在算紙上寫下了一個方程:
dudt=??(pp)+v?2u
這是很有名的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提出於一百多年前,屬於一個描述流體情況的方程組。
其中的斯托克斯想必有些同學會感覺眼熟——沒錯,這個斯托克斯就是1850副本中徐雲的便宜導師......
它關於u的邊界條件是u=0。
接著葉篤正很快又寫道:
δt=(?t?t)δt+(?t?x)δx+…
δx=uxδt,進而
dtdt=?t?t+ux?t?x+uy?t?y+uz?t?z=?t?t+(u??)t.......
dadt=?a?t+(u??)a.....
所以okes方程可以改寫為:
dudt=?u?t+(u??)u=??(pp)+v?2u。
寫到這裡。
葉篤正不由筆尖一頓。
上頭這部分推導是他在前些天想出來的優化形式,彌補了自己原先思路的不足。
但是.....
到了變式後的這一步。
葉篤正就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了。
沒錯。
不是計算或者推導不出哪個數值。
而是不知道該怎麼推導了。
為此他還請教過首都的竺可楨老先生,但即便是竺老也沒什麼辦法。
竺老隻是給出了一個考慮非線性項的想法,但葉篤正總感覺這樣算有點問題。
而就在葉篤正一籌莫展之際。
不知道為什麼,葉篤正忽然感覺自己的耳邊有些異樣。
怎麼說呢.......
仿佛有人在對著自己的耳邊吹風?
於是葉篤正下意識轉過頭,結果正正好對上了一張裹的跟木乃尹似的臉。
葉篤正:
“?!”
......
注: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